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东欧国家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对于欧盟经济依赖性较强,对外出口贸易结构单一,同时中东欧国家对中国贸易依赖度和市场份额较低.研究中东欧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结构,通过计算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产业间互补和产业内互补,可以深入挖掘与中国的对外贸易潜力,并出口“正确产品”.本文发现,中东欧国家主要进口资本与技术类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与中国贸易结构同样过于单一,而且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主要为产业间合作,产业内合作比例较低.以上研究结果对于中国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双边经贸合作起到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动态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的持续增长,巴西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之一,巴西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通过分析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结构、贸易集中度、产业内贸易和贸易优势等问题,发现: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以中国从巴西进口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产品集中度高,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农产品贸易优势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巴两国农产品贸易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瑞士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经常市场模型等工具对中国与瑞士贸易的互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瑞士在比较优势上存在明显差异,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是在出口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瑞经济的持续增长会推动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两国的贸易增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考察2004~2013年间,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总量特征、市场结构及进出口集中度,并利用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测度了双边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快速增长,但双边农产品贸易逆差也逐渐扩大。(2)中国在东盟的农产品出口目的地较分散而进口来源地则集中于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主要为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结构相对多元化。(3)中国农产品总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越南、泰国、印尼等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则较为显著。(4)中国对东盟7国的农产品进口互补性指数要略高于出口互补性指数,这也印证了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拉美服务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服务出口与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中国服务进口与多数拉美国家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与阿根廷、巴西服务贸易的竞争性较强,与其他拉美国家的竞争性较弱,且中国与多数拉美国家的竞争趋于减弱。因此,应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的自身优势,利用中拉服务贸易的互补性,加强双方在金融、保险和通讯等领域的合作,出台服务进出口促进机制和扶持政策,推动中拉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0--2009年海峡两岸农业贸易、农民收入差异情况显示:随着台海两岸贸易的展开,农民收入趋同趋势明显。进一步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估计两岸农民收入差距的对数、大陆对台农产品出口额对数和大陆自台农产品进口额对数三个变量间的协整数量并建立协整方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海峡两岸农业贸易有助于缩小两地农民收入差异。大陆对台农产品出口每增加1%,就会促使两岸农民收入差距减小0.02%;大陆自台湾进口农产品每增加1%,就会促使两岸农民收入差距缩小0.06%。第二,短期内大陆对台农产品出口对两岸农民收入趋同影响不显著;大陆自台湾农产品进口额、上期两岸农民收入差距对现期两岸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两岸农民收入差异从短期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7.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为了与中亚国家建立紧密贸易关系,有必要增强双方贸易互补性。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与贸易专业化指数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互补性,研究发现双方总体贸易互补程度不高;贸易互补产业结构单一;仅有建立在初级分工阶段的产业间互补,缺乏体现高级国际产业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据此,认为应该"依托比较优势强化产业间互补,深化产业分工拓展产业内互补",以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平衡;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以两国自然禀赋为基础;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增长迅速,但占比增长缓慢.利用贸易专业化、产业内贸易及显性比较优势等理论与指数工具,对2003年至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弱、互补性强;两国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不高;两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中弱澳强,不平衡局面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9.
文章借助贸易依赖度、贸易互补指数及贸易专业化系数等工具,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12国2001-2011年的货物贸易互补性.研究表明这一期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的依存度较低,但双方的进出口贸易表现出较强的互补性,互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产业间互补,而产业内互补的规模很小.据此,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货物贸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与两岸进出口贸易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可对台商大陆投资与两岸贸易彼此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台商的投资于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促进和替代效应并存,于台湾自大陆进口则表现为替代效应;而出口和进口贸易对于台商投资则分别表现出正向和负向影响.从长期来看,台商对大陆投资与两岸贸易自我发展、自我扩张,都有着内在强化能力,但二者遵循不同的发展路径向前推演.  相似文献   

11.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与建设中来,而自由贸易协定可以促进国家间的贸易合作,消除或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国家社会居民福利。为了定量化测算自由贸易协定给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带来的贸易和福利影响,采用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Eaton Kortum国际贸易模型和部门间投入产出表的Caliendo Parro模型,构建了包括43国家40个部门的国际贸易模型,利用模型中的福利计算公式,计算了中国在2005~2011年期间签订的自贸协定的福利和进出口效应,模拟计算了关税为零后给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的福利变化和进出口贸易效应。测算表明:关税为零后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盟国家的福利,“一带一路”沿线29国平均增加0.86%、欧盟17国增加达0.72%;促进了中国进出口的增长,如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长幅度达128.00%、中国从斯洛伐克的进口增长达140.20%。测算还表明,对于已经和中国签订并执行自贸协定的国家,关税进一步降为零后它们的福利增加和进出口影响不大,如秘鲁福利增加0.06%、智利福利增加0.03%;进出口方面,中国从新西兰的进口将增加24.00%,中国对秘鲁的出口将增加53.8%。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贸易自由化,与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自贸协定,利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并探索对现代新型自由贸易协定的规则制定和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美贸易差额的形成受多个因素影响,其中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通过形成中美贸易差额的商品构成发现两国贸易不平衡主要源于制造业贸易,中美制造业贸易顺差与中美贸易顺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同比增长,而这一时期70%的FDI投资于制造业,其中以日本和韩国的投资额居前列。可知中美贸易失衡与中国在这一时期承接日韩两国产业转移具相关性,从制造业角度对产业转移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制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对外贸易,因此,它一直是国内外实务界和研究者关注的重心。而以维持贸易项目平衡为政策目标构建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最优权重模型,可得到如下结论:(1)货币篮中各货币的最优权重取决于我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以及我国与相应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弹性共四个变量;(2)在选定样本期内,各种货币的最优权重由高到低依次是港币、美元、加拿大元、欧元、日元等;(3)在确定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最优权重时,除考虑我国与各经济体的贸易比重外,还应充分考虑我国对各经济体的进出口弹性。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我国主要木材产品的进出口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木材国际贸易是木材产业成长不可替代的动力之一。 2 0 0 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 ,正确分析这一年木材进出口的发展态势 ,对于准确把握木材贸易的发展方向 ,调整木材产业结构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该文首先对 2 0 0 2年我国木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态势 ,进行了简单归纳 ;其次 ,按照产品类别 ,依次分析了主要木材产品的进出口情况 ;最后 ,从我国木材产品进出口的现实情况出发 ,指出了我国木材产品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应对措施。这对推动我国商品林业的发展 ,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对外贸易以20世纪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危机为分水岭,经济危机前对外贸易迅速复苏并不断攀升,之后则节节下降,到30年代末逐渐又呈上升态势。一战后德国进口商品以原料和生活资料为大宗,但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社会民众生活贫困,购买力也急剧下降,国内市场不断萎缩;出口市场以成品和半成品为主,体现了德国化工、机械、钢铁等传统优势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食品出口的比重则在不断降低,到30年代末,已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05和2007年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并对相应的贸易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我国是国际贸易中的碳污染转入国,且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金属产品制造业等少数几个高隐含碳排放产业,而这样的贸易结构不利于降低碳排放。为改善现有的贸易结构,给出以下建议:鼓励发展碳污染转出产业以及因贸易而存在少量碳污染转入但顺差额较高产业的贸易;限制因贸易而导致大量碳污染转入且顺差额较低甚至是逆差产业的贸易。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国际油价冲击和美国、日本等国家进出口贸易量的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选取与中国贸易往来较多的1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元区主要国家、金砖国家及东盟地区国家,构建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国际油价及他国进出口贸易量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认为,国际油价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均有影响,油价上涨对中国进口产生一定程度的正向效应,对中国出口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向效应;美国、日本进口增加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负效应,相反,美国、日本出口增加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并且两者都对中国进口贸易抑制作用显著;中国外贸对贸易伙伴国进出口贸易波动的反应比对油价波动的反应更加显著。因此,国际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中国进口,阻碍中国出口;美国、日本两国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显著,美国、日本进出口冲击均对中国进口贸易更具影响力,但是相较于美国、日本外贸冲击,国际油价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贸易格局的演化进行研究,得出几点结论:一,两岸间贸易规模增长迅速,产业内贸易及其趋势加强;二,大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日益显著,而具有比较优势的台湾产品的种类在减少;三,大陆商品正逐步取代台湾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台湾地区更多的是依靠融入大陆的分工体系而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十分直接的,即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合作,这是保证台湾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对两岸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后发现,两岸农产品贸易结构存在以下特点:产业内贸易程度低、贸易产品集中度高、比较优势产品贸易增长较快。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1)在ECFA框架下积极发展两岸农产品贸易;(2)两岸有关部门应统筹安排相关产品进出口;(3)减少不确定因素对两岸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影响;(4)建立台湾农产品市场消费、农产品贸易等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运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联立方程组模型构建我国林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在样本区间内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林产品出口与GDP之间具有正向相互促进作用,而林产品进口对GDP、林产品出口也均具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2)林产品出口对GDP的贡献小于林产品进口对GDP的贡献。本研究为我国制订及实施科学合理的林产品贸易政策提供一个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