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曾子关于孝的理论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曾子关于孝的理论及其社会意义罗新慧在孔子以后的儒学发展中,曾子关于孝的理论具有相当重要地位①。前辈专家和时贤学者关于曾子的研究中常提及曾子的孝道,但尚未进行系统的缕析;联系曾子所处的时代来认识其关于孝的理论的社会意义,这项研究还有待深入。对于曾子...  相似文献   

2.
子夏氏“西河学派”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概在孔子死后,孔门弟子最初分为有子与曾子两大派别,后来,有子一派的子夏、子游、子张也都各立门户,广收弟子,且留传甚广,他们在礼乐仪文之节上不断争论着,其目的只是为了在孔门争一个正宗的地位,然而又各自变化孔子的思想,形成了儒家学说的不同派别。有子与曾子的派别之争到后来又演化为子夏与曾子的派别之争。为了进一步弄清子夏氏“西河学派”的渊源流变,本文就子夏与曾子、与子游、与子张间的争论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分析孔子、曾子、孟子三人的器质和主要思想(“仁”、“孝”和“内省”的修身方法),认为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肯定曾子是孔孟之间的主要承传者,这亦说明曾子在先秦儒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孝道新解     
<正>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曾参……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明确地指出《孝经》乃曾子所作。《汉书·艺文志》之《六艺略》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孔子向曾子陈述孝道后所作。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他陈述后,由曾子记下来,亦可证明《孝经》的作者是曾子。从《论语》记曾子“慎终追远”等论述看,曾子本人尽孝道、讲孝道,确有一套孝的理论和主张。  相似文献   

5.
刘红霞 《船山学刊》2009,(3):119-122
“参也鲁”的性格特点对于曾子体悟孔子一贯之道意义重大。从曾子与其他同门弟子的交往、交流甚至交锋,历史地、辩证地分析曾子的性格特点,有助于人们更直观、全面地把握曾子的弘道性格。  相似文献   

6.
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 ,它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 ,在形式上也不断地完善。一般地说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现代新儒学阶段。一、先秦儒学在孔子的儒学思想体系里 ,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仁”。“仁”是一个两重性的概念 :一方面它被用来表达孔子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见解———“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将“克己复礼为仁”作为外在伦理规范 ,表现出政治上保守的倾向 ;另一方面 ,它又是孔子关于伦理道德、人的品格修养、人的真理追求的广泛论述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7.
曾子是儒家学派孔门大贤,对于儒学的传承发挥了极大作用。关于曾子的生平.前人或偶有提及,但多无详细论析,今试作讨论,提出一些看法供专家参考。关于曾子生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其“少孔子四十六岁”,生于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曾参的少年时期,随父亲曾晰耕种于故里①。其早期教育,应为曾晰对其进行启蒙,以后才入孔门学习。曾参何时入孔门学习.前人对于这一问题尚有不同记载和看法。(颜氏家训·勉学)篇谓“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苟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如果将文中的“曾子七十乃学”视为曾参入孔…  相似文献   

8.
陆建华 《兰州学刊》2023,(11):26-38
从《论语·子张》可以看出,在孔子死后,子张、子夏、子游、曾子、子贡都主要从内圣的维度继承和弘扬孔子思想,这是他们共同的“心思”,其中,子张、子夏、子游、子贡主要是通过阐释孔子思想的路径继承、弘扬孔子思想,而曾子主要是通过引用孔子之语的方式继承、宣扬孔子思想。在弘扬孔子思想的过程中,子张、子游与子夏有明显的不同,但是,都批评子夏,显示了孔子死后儒门最初的思想分化,以及同门中人在学术层面的“争执”;在对同门中人的评价上,子游、曾子都从道德维度对子张作出负面评价,显示了孔子死后同门中人在人际关系层面的“紧张”以及彼此关系的决裂。这种“紧张”,显示了批评者以正统自居的心理。由此也可知,儒门的分化有着客观与主观、学术与人为的因素。至于子贡,展示了其极力维护孔子形象、守护儒门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曾子《大学》作为“四书”之首,是由“句〈章〈书”三级组合的袖珍型书本,其思路清晰,章法严密,句间关系和章间关系贯串了“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之道。  相似文献   

10.
高专诚同志所著《孔子·孔子弟子》一书,是儒学研究的新成就。它的特色,余浅见所及,主要有以下几点。1、把思想冲突放到了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中分析其原因与意义。儒学繁衍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但孔子一生,博学笃行而无所成。他的弟子冉求在鲁国从政不久而战功显赫,政绩出色,不是因为他推行了孔子的主张,而是因为他执行了季氏的政治意图。作者认为冉求在鲁国实行  相似文献   

11.
儒学南渐考     
张强 《江海学刊》2006,(6):138-145
儒学南渐是楚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传入楚国的时间是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是孔子亲传,二是孔子再传弟子。战国后期,韩非子提出“儒分为八”的观点。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早在韩非子之前,荀子已注意到孔子以后儒家学派分立的情况。两人的观点不同,其分歧是在如何理解孔子的仁学思想方面。在孔门弟子中,荀子高度评价了仲弓,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印证,可知荀子与仲弓可能有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 司马迁在《史记》中撰《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孟子荀卿列传》和《儒林列传》,比较系统地记载了自孔子至西汉中叶的儒学兴废与发展的概况,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事迹,实际构成了一部最早的儒学史,笔者试图对其进行粗勒勾划,以期对早期儒学源流的考察与研究有所裨益。一、撰述意旨司马迁破例将孔子列入“世家”,同时作多篇儒家学者传记,以致前后连缀而成史。究其动因,前辈学者论之者颇多,毁誉兼有。誉之者基本未超出《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撰述大意,可一言以蔽之曰:崇仁厉义,尊师重道。毁之者谓其“自乱其例”①。虽各据其理,言有所中,但或失之片面,或不中肯綮,离司马迁之旨相去甚远。在此,笔者从以下三方面略论史迁尊孔及儒并为其列传成史的根本意旨。  相似文献   

13.
曾子是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既是孔子学说的主要传播者,又是思孟学派的开启者,在儒家文化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学术界对曾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世、生平、著作、孝道思想、学派等方面,随着郭店楚简、上博简的出土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对曾子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了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4.
子夏氏“西河学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夏是孔门中的高足,孔子去世时,他才二十九岁,又一直活到战国初期,其后迁居魏国,讲学西河,做过魏文侯的老师。西河成了他传播学术思想的场所。曾子曾经责备子夏说: “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这段话不但透露了子夏和曾子都在孔子死后移居西河,同时也揭示出以孔子为代表的洙泗学派及其后以子夏为代表的“西河学派”之间的亲缘和变异的关系。可见孔子死后,儒家形成鲁、魏两大派。作为魏派的子夏氏之儒曾经对儒家经典做过一番整理工作。《论语》由他与仲弓撰辑,《诗》、《易》由他传于后人,《诗序》由他写成,《春秋三传》由他传授,  相似文献   

15.
关于曾参之“参”的读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弟子曾参,又称曾子。曾参之“参”,一般人都读Shen.吕友仁先生着文,重提古代学者方以智、王引之等人的观点,认为“参”是“骖”的借字,当读cdn(见帖汉语研究价998年第2期)。理由是:“根据名字相应的规律,此参字只有读‘掺’才说得通。”笔者以为不然。笔者久居孔子故里曲阜,访知当地人上至饱学硕儒,下至田夫野史,都称曾子为曾参(日记卜,无有读曾参(C日一者。曾子故里山东鲁西南一带地区的百姓也都读Shgn。清代以前,也未见有读con者,不读csn倒有确证。《说文·林部》给“森”注音说:“读若曾参之参。”“参”与“森…  相似文献   

16.
孔学·儒学·新儒学高专诚一、孔学世称孔子首创儒家学派,事实上,孔子本人并无创立思想学派之意。在孔子那里,政治追求乃第一要义,余者皆以此为中心;究根而言,包括倡办教育在内的思想文化活动,都是孔子政治追求的副产品。当他收授弟子时,无非是寻找政治上的志同道...  相似文献   

17.
<正>儒学的历史,一方面是统治者对儒学利用、改造的历史;另一方面又是儒学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但孟子的思想并不完全等同于孔子的思想。同样,孟荀并称,两者见解也不完全一致。汉唐经学、宋明理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侧重点各不相同。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孔子以及儒学的命题和思想范畴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构成了儒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化”是名正言顺的儒家文化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试论儒学中的子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辉  杨立民 《文史哲》2003,(1):22-25
孔子作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上古文化传承者和中古文化开启者 ,彪炳千秋 ,他教授过众多弟子 ,其中子贡能力最强 ,成就最大 ,正是他真正地理解了孔子 ,学得了孔子的精神学问 ,也正是由于他 ,儒家学说才得以发扬光大 ,并逐步走上政治舞台。但是 ,子贡在孟、董、程、朱儒学系统中的地位并不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孔子对子贡的多次批评应该是主要原因。实际上 ,子贡在儒学传承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1.“鲁学”的涵义:区域儒学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儒学的发展不只是纵向的传授、祖述,另一个具有同等意义的发展方式,是儒学在地域上的传播、拓展。纵向的传授,从孔子到子思再到孟子……,构建起绵延不绝的发展世系;横向的传播,由鲁播及卫、宋、梁、齐,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中南半岛……,拓展了儒学的覆盖面,形成广袤的“儒学文化圈”。研究儒学,不仅要研究儒学递嬗的历史,研究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郑玄、朱熹等儒学巨擘的思想,也应研究一下儒学的地域传播,从空间观上来把握、体认这一伟大的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20.
墨子是先秦“新儒家”论——从墨子“非儒”看儒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绪义 《云梦学刊》2010,31(2):32-37
如果根据确立学派的两个条件(一是思想者自称,一是基准概念和观念),墨子并没有建立一个所谓的“墨学”,墨子和孔子一样并没有创立学派的意图。墨子和孔子的基本精神是相似的,并坚持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因此,不存在在儒学一尊之际,墨学却消亡了这一说法。研究墨子哲学,首要的当然是坚持严格的历史性,区分孔子与儒学,确切地把握孔子与墨子的哲学精神,同时回到诸子发生的历史境域。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墨子哲学实际上是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哲学精神。墨子非儒,反对的是儒学的教条化和庸俗化,坚持的是孔子的正道,因而,墨子所开创的“墨学”本质上是一种“新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