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适应中国多民族的国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民族经济学于1979年创建。这门由中国人自己创建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在学科理论建设、学术成果积累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民族经济学是大学民族学专业的必修理论课程。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经济学迅速增容。学科研究内容与方法的介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在综合多位学者相关论述与笔者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部分内容合理组合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1979年学科创立至今,学科的创建者和先行者们为之奋发蹈厉,亦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以"成功为失败之母"为逻辑起点,概括论述这一学科在主流经济学当道的形势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力图透过新视角寻找学科的发展机遇,为民族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评述企业家角色分类的基础上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探讨了企业家角色变迁的原因。企业家的消失是因为主流经济学致力于构建一般均衡模型而剔除了企业家因素,且当时企业家也没有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家的回归则更多体现在管理学中,一方面是因为创业理论的兴起确立了企业家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需要创业主体的回归。而主流经济学也放松了假设前提,为引入企业家角色创造了条件。根据机会观创业理论,文章最后剖析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家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民族经济学是研究各民族的经济特点和经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与民族学科和经济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所承担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促进民族的进步。从产生到现在短短的十多年里,民族经济学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产生了一些子学科,如民族财政、民族贸易等。但作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族经济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民族经济学的学科地位、概念,民族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关系,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科走向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其目的是为了廓清学术界的一些模糊认识,以期推动该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二重困境,构成对其发展的直接制约:一是发展路径选择之困境,民族经济学选择了一种非传统的发展策略,促进了其影响力的扩大,并推动了学科的快速成长,同时也造成了学科发展的软肋;二是研究工具缺乏的困境,难以把民族这个概念内化于经济理论分析中,构成对学科基础理论创建的技术性障碍。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实践,推动生态经济学发展,“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于2020年10月在宁波和北京两地联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就生态经济理论创新、生态经济实践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生态经济学科发展方向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学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界把"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理解为狭义民族经济学,进而将其定义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民族学和经济学相互交叉形成民族经济学和经济民族学两个学科,前者归属于经济学科,后者归属于民族学科。笔者以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学科归属定位在中国经济民族学,可能具有更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更加符合国家现有学科分类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它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能够成为我国现阶段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导 ,基本原因也在于此。一、社会主义经济学学科内涵的创新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走入死胡同与其学科内涵相关。一方面把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放在阐述由“本本”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上。另一方面限于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规律 ,而撇开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及其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适应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学科内涵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 商业经济学作为部门经济理论,理应一方面不断通过对活生生的现实商品流通过程的探索,做出系统的具有理论高度的抽象与阐释,从而既透析实际的内在客观流通过程,又反过来指导这一过程,以达到推动实践顺利进行的目的。这是由其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商业经济理论的发展又需要从国内外最新相关理论中汲取为我所用的精华,从而达到不断充实、完善学科理论结构的目的。这是由其理论的开放特征所决定的。这两方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