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式创新环境下,公共财政资助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涉及的参与主体更多、技术领域更广,文章提出了“全周期、多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全周期”是指通过强调对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从创造到应用、保护的价值链全程管理,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体系化;“多主体”是指对所有科技项目参与主体,考虑其利益驱动机制,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调动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全周期、多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能够实现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立体化”。  相似文献   

2.
“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90后”大学生暴露的突出问题及成因,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注重弘扬主流价值观,开展学生自我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要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四个转化”,即“家长式”管理转化为师生“和谐”沟通,统一管理转化为分层管理,单一学校管理转化为学校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学生自主成才转化为科学规划大学生涯。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一直是我国在农村改革之后又一个面临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那些通过在社区基层的单位制、身份制、街道制等以管控压来维持社会稳定的制度早已不合时宜了.行政权力的科层制的原则已逐渐失去了它的控制力.社区的管理理念也变成了以人为本,以服务而不是以管理、管制为主体.“服务”、“自治”成为了促进社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与核心.  相似文献   

4.
欧亚非 《南方论刊》2007,(5):66-67,60
“单行制”行政管理模式是指对传统的党委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室两套行政机构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党委、政府“两办”合署办公的行政管理模式。“单行制”行政管理模式的职能核心是协调工作,即协调党政领导决策、协调职能部门关系以及协同内部机构行动。  相似文献   

5.
一个报业集团可以实行“一团两制”:党报实行文化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非党报实行文化产业单位管理模式。对文化产业单位管理的核心是要给它们独立的经营决策权、财务支配权和人力使用权。  相似文献   

6.
肖敏 《阴山学刊》2021,(2):75-78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大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困难问题,借鉴和发扬国内外校园防疫优秀成果,实现大学生管理理念从被动式、低效型、分散化向主动式、高效型、系统化转变。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构建起“一主线、双统筹、三保障”的大学生管理构架。紧紧围绕“三全育人”工作主线,统筹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和学生日常管理,不断强化体制机制保障、舆论氛围保障和技术物资保障。从思想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组织管理四个维度加强管理模式创新。将疫情防控内容、防控理念、防控举措和防控机制有机融入其中,使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胡宁 《船山学刊》2011,(2):86-89
现代工业文明长期奉行的“道德无涉”经济管理模式已经积弊出了人类社会所不能承受的重重“现代性危机”,人们寻找到的解蔽之道是,通过伦理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向义利合一的“道德主体”嬗变。而现代伦理管理模式孕育于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源流之中。故而需要承继和借鉴我国的德治模式精髓、义利合一和核心人伦规范以启动和实施现代伦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协同治理与社会冲突管理具有显著的契合性特征,但由于地方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导致“碎片化管理”,缺乏协同治理理念、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绩效评价考核机制,使传统社会冲突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冲突的复杂性、动态性特征。要突破传统社会冲突管理的困境,需要创新社会冲突管理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冲突协同治理体系,主要包括:一是树立协同治理理念,完善地方政府权责体系;二是建设“整体型政府”,有效整合公共资源;三是通过制度创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四是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学院制目标管理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院制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的主流管理模式,但是在由校、系两级管理向校、学院、系三级管理模式的转变中,或在学院制管理制度的推行中,面临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标管理的原理与方法对于学院制管理模式的实施有着较强的指导性。本文从目标管理体系的制定、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给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学生公寓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休息的基本活动场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阵地,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公寓管理的好与坏,对学生主体意识、品行修养、价值观念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传播的内容与方式要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偏好,尊重大学生群体价值观选择的自主性,拓宽其价值判断与选择空间.针对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追求“务实”、崇尚“自我”、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价值偏好,创设大学生电视台或专门频道和网站,采用“分层管理、分段传播”及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完善监管法律体系和机制,加强社会监督,重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合力作用,强化对大众传媒的监督管理,提高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宣传引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战线》2007,(6):300-301
一、教学动态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理论依据教学动态管理模式是指教学动态管理监测制和教学督导反馈制。它是相对于静态管理而言的。所谓静态管理,主要是指按教育规律、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条例等进行的管理。它便于人们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使教学管理工作常规化、规范化。以往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教务员工作的定位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越平 《南方论刊》2006,(6):45-45,37
高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制度是协调和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系统正常运转的依据;教务管理是日常管理的核心。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大学生素质及质量如何。当今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有两种:一是学年制;二是学分制。目前以学分制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展开,我校目前正由学年制逐步向学分制过渡,以学年制为基础又包含有学分制的一些管理模式。本文结合个人几年来教务管理的实践,试就如何做好教务管理工作作一探讨。一、普通高校二级学院教务员工作定位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校…  相似文献   

14.
学生管理是影响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法治”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大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必须构建大学生管理的法治系统,即构建主体系统、思想观念系统、法规教育系统、法制系统、法规的辅助系统以及法治的信息反馈系统和监督系统等,并使之趋于统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含 :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 ;获得“终身学习”能力 ,完善大学生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16.
论荀子的“裕民”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伦理思想体系中的“裕民”思想独具特色,不仅强调个体的伦理德性,而且注重整体和谐的价值导向与利益实现,睿智地洞见“裕民”伦理思想的崭新内涵.荀子运用“礼义治利”、“明分”的管理模式、“以政裕民”的管理原则、“能群”“善群”的管理者、“圣王之制”的理想境界等命题诠释“裕民”的伦理内涵.荀子“裕民”思想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契约式”学生管理模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 《云梦学刊》2005,26(6):112-114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建立“契约式”管理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契约式”学生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学理基础。“契约式”学生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建立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契约关系,其管理要严防“契约失灵”,要坚持“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管理思想与实践大抵滥觞于洋务时期、开始于清末民初之际而成型于民国时期。从器物之变、制度之变直到观念之变,这种过程源于对“西学”认识的不断深化。管理思想近代化的嬗变是持续“回应”西方的结果。因此,有必要从洋务时期、清末新政时期和民国初创时期三个阶段入手,对中国近代管理模式的变革、管理主体结构与功能的转型以及管理主体理念的进化做一种历史性的考察,以回溯并反思西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对中国早期管理思想的影响及其本土化走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清末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人民公社“、乡政村治”二元治理体制。但由于我国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和农业财政能力决定着基层政权的特性及其基本走向,致使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变动频繁且反复无常。从2006年起,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后农业税时代,应当加快建设法制型、民主型、服务型的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会转型的加速,城市治理现代化成为公共治理的重要问题,传统“善政”管理模式日益显现出局限,“善治”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善治”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元治理结构。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主体日益多元化、公民主体意识日益明晰化、国家政治生活日益法治化,为“善治”提供了现实性基础。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引入市场机制、推动公众参与、完善法治体系、创新治理手段,是我国城市实现“善政”向“善治”转型的实践理路与方法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