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是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是对《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的有益补充,主要适用于中文信息处理,适用于"同笔数、同笔顺、含折笔"的汉字、部首、部件的排序及相关检索,并可供汉字教学参考。《通用规范汉字表》《汉字部首表》《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都应该全面应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折笔规范》,维护已发布的语言文字规范的适用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从"问题"与"主义"关系的讨论入手,考察胡适当时的思想和矛头所指、李大钊的认识和表态、毛泽东的思想变化和提倡"问题研究"、及邓中夏的活动等,认为胡适的实验主义方法论在反对传统思想迷信方面以及主要针对无政府主义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初期和第一代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成长,客观上产生了主要是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世纪初,“80后”写作已经从《萌芽》1999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正式出炉的“新概念族”,扩展成了一场普泛性的青少年写作热潮。经过几年的演练后,已逐渐由当初含混、青涩的少年写作逐渐成为了一道颇具市场效应的大众文化景观。然而,缺少人生历练和知识准备的不足,又总使他们的写作呈现出了狭窄、重复、雷同的类型化弊端和忧郁、沉闷的少年强说愁基调。而传媒与书商为了“共同体”利益,越演越烈的热炒,则严严遮蔽了“80后”写作的致命硬伤。因此,对主流评论界而言,对“80后”写作的及时引导与批评,已经不能再沉默与缺位了。  相似文献   

4.
十年前"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讨论之所以不了了之,是因为不论是提出质疑者,还是为之辩护者,都事先预设了所谓"哲学"的某种固定标准模式,即哲学之"法"或"迹",而没有触及哲学之"所以为法"、"所以迹"的问题,即没有触及哲学的源头活水——生活或存在及哲学由此源头活水而流变的问题。这就使得所谓"哲学"成为了一种凝固不变的、与现实生活无关的东西,成为了一种关于"器"而不是"道"的言说,从而丧失了存在的开放性、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核心任务,既不是回到前现代的形而上学,也不是遵从后现代主义的拒绝形而上学,而是从当今世界、当今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去重建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通用规范汉字表》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下简称《一表》)中的部分异体字"转正"为规范字,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经济性角度分析了转正后可能引起的问题。认为,异体字转为规范字不但需要从理据性角度考虑,还需要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计算转正后的成本和代价。  相似文献   

6.
北宋前期的王朝建设之路经历了由构想到追求"大一统",再到转向"守内虚外"国策的演变过程。宋太祖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并设想完成该方针以后,通过和平赎买或武力收复的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恢复幽云十六州,有文治与武功并重的理念。雍熙北伐之前,宋太宗致力于实现乃兄构建的国家"大一统"建设构想。两次北伐失败以后,开始由积极进攻转变为保守防御,进而逐步转向"守内虚外"的国策。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以后,进一步发展了"守内虚外"的国策,北宋前期的"大一统"构想彻底破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边防经略理念也逐步由积极进取的军事化经略,向弭兵共处的过程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学“意境”阐释的若干问题——与蒋寅先生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阐释是中国诗学古今贯通的课题。"意境"阐释中的历史意识,始终与美学意识交织在一起,需要针对具体问题作出理性的辨析。基于魏晋以来诗歌艺术实践的唐宋"意境"诸说,除明确提出"意境"概念之外,更有关于"意"与"境"之结构模式的深入阐释。苏轼"境与意会"说是中国古典"意境"阐释的基本意向。明清以来的"意境"阐说具有现象描述和价值判断的双重内涵。王国维在认可严羽"兴趣"说、王士祯"神韵"说的前提下进而"探其本"。探讨中国诗学的"意象"和"意境"说,需要本着具体语境具体分析的精神来精细解读相关文本,需要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批评概念间的"丛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基础科学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来为其提供一个持久的推动力。然而,对基础科学创新重视不足,在我国是一个具有共性的问题。提升基础科学创新能力,必须摆脱强“经济中心”思想的影响,提高民众的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方法的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后,我国灾害社会工作开始系统化发展,在短时期内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发展时间不长等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其效力的发挥。为此要着力进行制度、组织、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打造灾害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汉学主义"的理论自提出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在诸多评论"汉学主义"的学者中,基本上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提出"汉学主义"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应该赞扬和鼓励。第二种认为"汉学主义"虽然有意义和价值,但问题也不少,应该质疑批评以促使其进一步完善。第三种认为"汉学主义"是东方主义的翻版,既然已有后殖民理论,就没有必要提出名目虽新却没有创意的什么"主义",而且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本身也问题不少,"汉学主义"以有问题的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难以成立。通过回应以张西平和赵稀方二位先生为代表的后两种批评意见,可以更深入理解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和后殖民理论,澄清一些对"汉学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误解,并回答对汉学研究、中西研究和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几个问题:"汉学主义"理论是不是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跨文化研究在全球化的今天是否还有价值?中西研究和中国知识生产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