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美由逻辑形态系统、历史形态系统和认识史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它们纵向发展,横向对应,三者既是同源的,又是同构的。自然美是运动的,周流不息的,它是在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之中运动生成发展的。通过分析考察,作者为我们描述和展现了从偏于内容的自然美到偏于形式的自然美这一从古代到近代自然美变化发展的总流向。  相似文献   

2.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和现象所显现的美。自然美的根源是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准自由使得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区分为直接实现的和未来必达的审美关系,从而生成了自然美的柔美和刚美的不同形态。人类的实践自由的不断扩展使得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不断转化,人类的自然审美逐步形成了“回归自然”的趋向,这种趋向更加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自然美就成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标志和尺度。  相似文献   

3.
何云松 《船山学刊》2005,(4):205-207
黑格尔认为,自然美不配称为美,谈论自然美是为了指出它的缺陷从而突出寻求艺术美的必要;自然生命作为美是自然美的最高形式;自然美是抽象统一的外在美,它的根本缺陷是自在而不自为。  相似文献   

4.
市场合道德性问题是市场经济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 ,也是目前学界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 1.通过比较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三种经济生活形态在知识生产和知识运用方面的本质特征 ,可以了解到市场在推动人类自由自发合作秩序的扩展和文明演进中的重大意义。 2 .深入剖析了交易行为的互惠本质 ,以及交易活动所体现的“利己”与“利他”的内在统一性。 3.从逻辑、信息和秩序生成三个角度驳斥了纯粹利他主义的荒谬和虚妄。  相似文献   

5.
张玉能 《云梦学刊》2001,22(2):52-57
形式美并不是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自然自在的属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生成出来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形式美是在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对象的形式方面通过情感的中介而逐步生成的,而且是在恒新恒异的创造之中生成的形式的自由显现.  相似文献   

6.
自然美是美学的一个经典范畴与基础课题。自20世纪初与美学学科一起由西方传入中国起,自然美问题便与百余年的中国现代美学史结伴而行,甚至成为备受关注的学术热点。20世纪以来中国的自然美问题研究大致经历了20世纪前半叶的起步阶段、50-60年代的本质论阶段、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实践论阶段和新世纪以来的生态论阶段四个时期。尽管自然美在国内美学研究中是一个相当受重视的美学论题,也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一是对自然美概念缺乏合乎逻辑的界定,从而影响了整个自然美问题研究的学理严密性,二是针对自然美范畴本身的观念史、问题史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多,三是关于自然美的一般理论性研究问题意识不强,一门研究自然审美活动的美学分支学科——自然美学之建立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7.
曹晖 《晋阳学刊》2011,(4):61-64
自然美的拓展分为3种形态,即人类控制与约束的自然、人文意义化的自然和艺术化的自然。3种形态的拓展分别对应于"从物的崇高到人的崇高的自然美"、"从实在到意向的自然美"以及"从必然到自由的自然美"3种自然美形式。由于这3种自然美形式均为人类主体性精神的某种反映,因而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反思,用一种全新的"后主体性"思维来重新阐扬自然美及其相关形态,为自然美的拓展划定边界。  相似文献   

8.
自然美在美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范畴,历来存在许多争论。陈望衡同志的《简论自然美》(载于《求索》1981年第二期)一文,对自然美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是很有益的。但是他认为自然美产生的根源,“除了人类的生产实践之外,还有别的途径。有很多自然物,虽然人的实践没有能加之于它,但人的审美感官——视觉和听觉能够达到它。它虽不是人们生产实践的对象,却可以成为精神活动的对象”,“自然就通过人的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两个途径实现了‘人化’”。这一论点,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自然美与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化的自然,而人化的自然与人类的实践的自由是密不可分的。从本体论方面来看,自然美是一种社会的局性和价值。从发生学方面来看,自然美是人类社会实践达到一定自由程度的产物。从认识角度看,自然美存在于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本身之上,具有客观性。从现象学方面来看,自然美必定附丽于自然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及其形象之上。总之,人类的自由是自然美的最内在的本质核心。  相似文献   

10.
对于自然美,不少人都说主要是形式美.自从马克思的"人化的自然界"的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后,又多被引为自然美的定义.其实,自然美的形式美的后面,自有其内在条件的制约.而人对自然界,一旦加以实践性的"人化",成为对象化的产品,不是成了社会物质文化产品,就是成了艺术作品,由此,其自然的性质也改变了."力度"、"气势"、"神韵"等几个方面,都可视为制约自然对象的形式美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艺术情感不是自然生成的东西,而是在具体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才孕育产生、逐渐成熟的"生成物”.它是一种在艺术创造活动中不断运动,不停地流动生产的情感.艺术情感的运动生成大体要经历"最初的唤起”、"积累和养育”、"改造和升华”三个阶段,才能生产一股"心会神融”、"物我俱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王德军 《江汉论坛》2007,42(4):55-59
人是具有自觉目的性的存在物,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人有三种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活动目的:本能活动的自然合目的性,生产劳动的功利性目的和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目的.不同的活动目的体现出不同的自我生成状态,自然合目的性本能活动产生自在之我,功利性目的的生产劳动产生自为之我,超功利性的审美活动产生自由之我.从本能活动的自然合目的性,经过生产劳动的功利性目的到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目的,体现出人向本质自我的生成过程,以"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为特征的自由审美状态是人的终极活动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 美是事物本性适合于人的本性的那种性质。一切美都是事物的本性与人的本性的既对立又和谐的统一。因此,美可以用“主客体统一”来概括。客体,指事物、事物的本性,包括内容和形式,包括客观的作用;主体,指人,整个的人,不仅指人的精神的存在和活动,而且首先指人的物质的存在和活动,它包括人的全部本性——生理的、心理的本性,尤其是包括了人的能动的本性——人的创造自由的实践活动、实践能力。美是主客体的统一,人和物、人和自然的统一,无论是自然美或社会美都是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统一的条件和方式存在着差异。自然美是自然的生成,是天然地适合了人的本性、人的生活、人的实践的某个方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观念转型的学术背景和技术关联语境 ,基于对生态哲学、海德格尔思想及体道感性学的理解 ,把自然美的生成置于一种大审美观的关怀之下 ,阐释了自然美的内涵。视自然美的生成为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互动 ,人与自然共在于世 ,此在以技术的柔性和平方式、审美的方式揭蔽时相互遭遇、交流、契合中而在场。肯定了自然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美学研究中,传统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是美的本质问题,自然美的研究只是作为对这个基本问题解决中的例证存在。当自然美与对美的本质问题的解答出现矛盾时,它就会被按美的本质问题所要求的规定来剪裁,而无视其与现实是否相符合。因此,自然美就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难题。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美是可以为人们自然而然地理解的一种现实存在。自然美的现实存在为自然美研究摒弃从观念出发的研究路径,回归自然美的本体研究确定了逻辑起点:从实证的现象出发,从自然美的现实存在开始研究,把研究落实到自然美的本体研究中。自然美是自然本真的存在,是自然的作品。但自然并非"全美",自然美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6.
自然美新论     
西方形而上学美学对于自然美的运思,寄寓着主体性哲学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强权逻辑,表现出对于自然美的轻视.而现代生态美学又完全地颠倒了这种逻辑,将自然悬置于主体之上,刻意地消解主体的意义和价值,认为自然美是高于任何美的存在形式.因此,对于自然美的阐释和理解,迄今为止呈现的是单一性和线性思维原则.其实,自然美和诗性主体是同一性存在,它是主体意向性的呈现.换言之,自然美是主体的诗意和智慧的自我求证,是人类精神对于现象界的提问和想象.  相似文献   

17.
自然美散论     
美的形态在审美关系中形成。自然美是自然物中潜在的美的因素经由审美主体在审美关系中转化而成。自然美的生成不能离开自然对象对审美主体的功用意义。自然审美在古代和现代都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自然美是美学研究中的难题,自然美是以精神观照为前提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与人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关系。自然美成为审美的关注对象,是因为人从物性中看到了本质力量,是人的精神为自然美注入了永恒的魅力。从物性中发现精神,是审美的必然结果。用分类的眼光看待自然和发现美的不同形式,其前提条件是建立外在形象与内在本质之间的联系。有了这一前提,才能在发掘其物性的基础上将自然人化,真正地领悟到蕴含在自然中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语境中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活世界从本质上而言是活动的世界;在活动中蕴含着体现马克思辩证法的生成性思维;依据活动对象的不同,生活世界可以划分为劳动、交往和精神三种形式;依据活动的性质不同,生活世界由日常生活世界和非日常生活世界两个领域组成.  相似文献   

20.
拟像与拟真,为鲍德里亚用以描述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存在形态的范畴,拟像分别指认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式:对符号和自然的仿造、无原型的系列生产和模式生成存在的拟真.拟真的世界是资本逻辑制作出来的超级真实的王国,其中,代码的统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隐性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