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森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1):101-103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等级制度,是统治阶级试图创设理想社会秩序的物化形式。暨采纳儒家思想文化的价值取向,历朝历代修撰制定典章制度、法制条款,限定、约束人们按照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确定适合于自己的住宅形式规模。等级制度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秩序、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中华文明原则的基石之一。史不绝书的违制、僭越事例现象在某种方面成为推动古代营造事业向前发展的源头之一,表明了对建筑形式与内涵等方面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而森严的各种制度条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居建筑发展的停滞和僵化。 相似文献
2.
甘南藏族民居建筑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吉才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99,(4)
作为一种最大众化的建筑,民居,不仅表现一个民族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表现一种生活方式和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关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民居建筑以其相对的稳定性和所蕴含的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被誉为社会历史的“活化石”。甘南藏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纯牧区的帐房、冬窝子,还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土木结构的平房或楼房,或是城镇居民土木或砖木结构的平房或楼房,都具有浓郁的民族建筑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甘南藏族在建筑民居方面所形成的独特方式与经验,在建筑领域和文化领域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桂莉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5):54-57
民居灵物作为原始宗教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神人沟通交流之中介 ,在云南少数民族中广泛存在 ;表现为以各种原始崇拜为主的原始宗教观念 ,内涵丰富 ,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原始的、多样的、融合的民居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民居建筑与山水画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守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4):16-19
土家族民居建筑在湘、鄂、川、黔广大土家族聚居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自然景观 ,其建筑与自然山川和谐相处 ,具有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题材和内容。山水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它所折射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本质地表现出宇宙与人格精神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居建筑>可谓一部综述中国民居建筑美的巨作, 它以多元的视角分析了民居建筑的不同审美特质, 展现了民居建筑的造型美、意境美和环境美, 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和深刻的学术启发. 相似文献
6.
谈舟山传统民居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承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0(4):37-39
现存舟山传统民居可分清代早期、中期与清末、民国两个时期,各有代表性建筑,其风格与大陆民居各有异同,这与舟山历史、经济及地理气候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贾敏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1):98-99,102
山西民居作为我国建筑艺术的一个类别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民居的典范之一。通过分析研究山西民居的基本建筑形式;山西民居院落的建筑形式;山西民居建筑形式的精华———山西大院,为以后进行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随着近现代城市化及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进展,人工材料大量应用于城市建筑,相对减弱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以及受天然建筑材料的制约,从而加强了不同地域城市建筑的相似性。然而历史上的城市则较强地表现出建筑材料与地理物产的关系及建筑形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比如在黄土高原,因黄土有较好的垂直节理,所以依原挖土,筑凿窑洞,自然天成,而且窑洞冬暖夏凉也很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所以历史上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区的主要建筑形式;江南地区以产竹为盛,竹楼耐期通风的特点正适合水乡潮湿的空气和多市酷热的… 相似文献
9.
民居建筑词汇是布依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反映着布依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文章基于布依语第一土语,列举了一系列与住宅、建造行为、建造工具、建筑材料、建筑物状态等相关的词汇。通过对实例语料的考察分析,文章总结出布依语民居建筑词汇语义场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民族性等特点,并归纳出该语义场的5种类型:类属义场、同体义场、顺序义场、“家族”义场和同义义场。此外,文章运用义素分析法,描写和分析了布依语民居建筑词汇语义场内意义相近的两组词。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与人的生活最为紧密.它能适应地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通过对甘肃回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民居建筑内涵进行了分析,着眼伊斯兰文化对其建筑的影响,以及其建筑布局、民居特征、历史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对甘肃伊斯兰传统民居建筑的总体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并对构建地域性建筑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都永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6):19-22
本文从中国各民族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安全和利益的理论基础、法律基础、现实利益基础、历史基础以及基本要求等方面,论述了各民族应自觉承担起维护国家统一、安全和利益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少数民族受教育权及其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高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7):213-218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是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公民的发展权。如何实现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平等 ,不但影响到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 ,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建国 50多年来 ,虽然我国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获得长足发展 ,但同时应当看到 ,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 ,少数民族受教育权还不能完全实现。如何充分有效实现受教育权、保障受教育权 ,值得探索、思考。本文作者针对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现实状况以及如何保障受教育权实现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 ,以期共鸣。 相似文献
13.
城市房屋拆迁是一个关系到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重要体现。但现实中拆迁时各方的利益博弈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被拆迁人利益经常受到侵害。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在于重构我国房屋拆迁制度的立法理念;厘清政府在房屋拆迁中的职能定位,退出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之间的民事关系;同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控制政府权利的滥用以及加强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14.
王安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43-46
少数民族文化是该民族得以独立于其他民族的内在特征 ,具有不可再生的资源意义。然而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一般较之汉族地区落后。要改变这种状况 ,惟一的选择就是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得对外开放 ,而这种开放必然导致外面强势文化的冲击 ,这种强势文化是以强势经济为其载体的。在这种情势下 ,如何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 ,确实是两难选择。本文以地处渝鄂湘黔交界之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傩文化为例 ,试图论证少数民族文化在保护方面的困境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丧葬礼仪是传播民族文化及民族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和场合 ,应成为传播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具体内容之一。对这种独特而重要的非语言传播方式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葬礼中所传播的传统文化及观念的内涵 ;一是从整个葬礼仪式本身看其传播 相似文献
16.
普同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2):11-13
民族与文化的忧患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发达国家的衰落忧患与少数民族生存忧患并存。当前,少数民族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少数民族要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步入现代化,既要自身努力,又要靠国家帮助;既需要理性帮助,又需要感情关怀。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非自愿性移民迁移到新的环境下,存在对自然环境不适应、移民失落感、怀旧和依附心理强、文化不适应、补偿标准低,移民财产损失严重、生产生活面临困难、传统宗教文化面临消失等问题,为此,政府要解决非自愿性移民的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动态、综合的社会经济概念,不应该片面地理解为“工业的发展”或工业产值的增长。立足这一认识,本文提出:加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必须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胡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7):206-209
发展权本质内容在于一定群体对经济与社会进步的要求。对于少数民族而言 ,落后的经济文化的状况使得发展权的提出显得十分必要与现实。本文因此对提出少数民族发展权的原因及其现实状况、这一权利的特征、以及促进少数民族发展权利的实现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以期对这一权利的完全实现做一点理论积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