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北京是全国网络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推动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充分发挥首都网络的技术优势和文化优势,进一步提高管理理念,转变和创新首都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式,提高网络建设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
李梦阳 《社科纵横》2013,(1):235-23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先行地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文化惠民工程作为建设文化强省和"幸福广东"的重要工程之一,它的实施对文化强省和"幸福广东"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志彬 《社科纵横》2012,27(12):5-7
在新的历史起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建设中共政党文化,有利于强化主文化的支配地位、消除亚文化的消极影响、抑制反文化的滋生蔓延,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意识形态或者文化的本质做了深入分析,是一种文化哲学。它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传统,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可祎 《学术交流》2012,(5):127-129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灵魂和主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物质载体,对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当前还处在发展壮大阶段。应从统筹规划、有效路径、技术支撑、项目带动、物质载体、技术支撑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植力度,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治 《学术交流》2015,(3):73-77
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文化主体意识,自成立以来一直按照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策略推进文化发展。文化自省是文化发展中的痛苦嬗变,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内涵。文化自觉是文化发展中的自我体认,表现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与近代西方优秀文化的借鉴。文化自信是文化发展中的内在提升,表现为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担当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推进文化发展的自省、自觉、自信策略,使近代社会摆脱了文化的"自恋"与"爱憎"情结,避免了从"复古主义"跳到"全盘西化"的极端,使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实现了中华文化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任丽梅 《创新》2012,6(1):9-12
文化是生产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新型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是文化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也是未来我国发展文化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首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与文化大国,在文化提升上无疑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但是,资源如果只是固守而得不到应有的创新性地开发与应用,反倒可能成为束缚发展的包袱。因此,既要延续,又要创新,将文化包袱转化为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8.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创新、文化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内容创新以及文化形式创新,是中国新形势下文化创新的有效途径,这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黑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中共黑龙江省委提出了"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如何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在"文化国力"崛起的新理念的指引下促进地域及阶层的均衡发展,是黑龙江省目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大问题。应当顺应当代世界发展的新潮流,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开拓一条有特色的经济—文化发展道路,即"以文育人"、"以文兴省"、"文化发展牵引经济",使经济增长与文化发展相协调、相平衡。  相似文献   

10.
尹在赋 《社科纵横》2009,24(1):10-1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各地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迅速行动,出台措施,加强文化建设。从建设的实际看,成绩突出,问题也存在。重产业轻思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此,本文认为,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实质。从实际出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本质特征。建立在文化创新驱动之上的北京创意城市战略,必将带来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巨大飞跃。北京申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正是这一飞跃的里程碑。北京创意之都建设需要逐步培育城市创新精神,形成创意城市的文化特质,壮大创意群体,建立以文化创新为核心的创意城市文化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唐穆君  黄留珠 《社科纵横》2012,27(12):128-130
文化交流不足,文化受认可度不高等成为制约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因素,党和国家已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并把文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把文化放在唯物史观角度下考察,认为文化具有客观性,以一定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又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文化具有不平衡性等特征,并不总与物质的发展成正比.其真知灼见对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的理论研究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文化自觉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我国文化建设目标。在世界的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时代,倡导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文化归属意识和价值观念,是实现文化理性自觉的前提,彻底的文化批判精神是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自觉的重要环节,而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凝练民族文化精华、提升民族文化品格,则是实现民族文化高度自觉的确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推进文化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本文拟基于历史分析、逻辑分析的视角,结合首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科学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走过的辉煌历程,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全球化条件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功能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做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是影响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为深刻的因素。从"文化"与"科技"的概念入手,分析两者间关系,即:科技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文化支撑着科技,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正向关联:正比例、协调循环、双重效应。当前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需要加强:观念革命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与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指引生活的设计",文化选择是有设计的活动。文化选择离不开文化自觉。中国的文化选择历史上,有四次大的文化自觉意识觉醒。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意识:首先要树立文化存在的辩证法意识;其次要把握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自觉投入文化交流与对话之中;最后要自觉推进文化的内源发展,形成中国文化的现代气派。  相似文献   

17.
男女两性是构成社会的两个相对独立的两极.在社会的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古至今,两性文化经历了两次大的偏离,并且迄今仍然延续着父权时代的某些特征.在当代社会,应当打破两性文化的二歧化思维,建设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和谐、文明的理想双性文化.  相似文献   

18.
欧金焕 《创新》2012,6(2):106-108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本文围绕怎样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从七个方面探索其基本路径,以期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些许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卞敏 《阅江学刊》2011,(2):39-44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一个地域也有其特色文化。城市作为地域文化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地域文化的发展规律,从总体上说,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的。地域文化体现城市文化发展脉络,而城市发展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特色又积淀、留存下来,成为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特有的文化个性。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她的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杨泽宇  邹广文 《创新》2013,(4):23-25,48
在全球化的当代,文化的发展程度反映了国家的兴盛程度,体现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在当代中国,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相比较,文化建设则相对落后,文化创新力不足、大众文化价值诉求混乱。这迫切要求将文化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文化的发展来带动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以文化创新为前提,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创新的误区亟待走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