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通过产权制度创新激励农民,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现代产权经济理论给新农村建设中的产权制度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界定和保护产权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清晰的产权可以为新农村建设中人们的经济行为提供基本的制度激励与约束。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与农民利益及主体性作用密切相关的两项产权制度是:土地流转制度与集体资产组织和运营制度。对这两项制度的创新,前者可以考虑实行农村社区股份制,后者可以考虑集体土地直接入市。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能够有效整合农村各种发展资源的乡村治理机制。江苏省南京市赵坝在探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基层组织治理变革和创新,创立了农民议会、党支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俱乐部四位一体的治理机制,破解了新农村建设治理的结构困境与矛盾,激发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实现了多元治理的组织架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为探索新农村的治理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诸多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金融支持。历经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逐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多层次、多渠道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下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却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其存在的制度缺陷对新农村建设融资已形成了很大制约。为了更好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对庞大资金的需求,需要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组织,以形成适应新农村发展的融资环境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赣州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产生、发展是对中国村治传统的成功借助和根本改造,是赣州农村内部的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对中国乡村民主治理的重要制度创新。它不是对现有村庄“两委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的解构,而是对现有村庄治理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应努力保持和强化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作为村“两委会”领导下的村庄民间自治组织的本色,疏理和划清村“两委会”与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相互职责边界,加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内部的制度建设和自身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评价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均等化问题是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议题.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各级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由中央到地方逐级递减,并且,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供给主体单一、投入不足、结构失衡和总体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借助社会组织与市场力量和构建与完善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等政策路径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从而均衡城乡利益、缩短城乡差距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方式研究--以甘肃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以人为本,依靠贫困群众,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可为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创新扶贫运行机制,创新管理组织模式,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了可借鉴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7.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缩小城乡差距之间存在着一些相关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可以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资金、技术、制度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支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中还包含着一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如立足于农村自身全面发展的动力机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机制、实现全社会平稳发展的稳定机制.以黑龙江省为例,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源问题将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城市化进程、第三产业发展和农村自我资金积累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无序和过度的流动也造成了农村人力资源严重流失的后果。要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农村自我人才培养与吸引机制等方面共同努力,并在此基础上重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转型时期推行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建设。在不同地区,农村发展的模式不同,对制度的需求也不同。要提供有效的制度,需要在制度供给中遵循政府主导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多种模式与目标统一相结合、规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困境及其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转移农村劳动人口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但这也造成农村中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有生力量无序性大量流失.新农村建设面对主力军缺位、主体性缺失问题.必须拓展现有的理论视野和政策思维框架,统筹城乡人力资本积累、实施面向农村的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加强对农村留守农民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组织、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解决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缺位、主体性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从目前农村党建工作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核心作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和必然选择.当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包括: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着力建好抓好农村党支部;有效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建设;抓实抓细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教育;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切实提高党员素质;大力提高农村党员致富本领;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发展农村女性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以往的经验看,做“表面文章”以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与培训不但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达不到预期目的,农村女性教育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系统性的高度通盘考虑、整体推进。本文分析了发展农村女性教育的系统环境、系统结构、系统要素,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文化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培 《兰州学刊》2006,(8):166-168
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农村文化在发展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生活、营造文明乡风、美化村容村貌、实现村民自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此,要全面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须从创新价值观入手,使亿万农民形成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全新的现代化品质与内涵的价值观念体系,进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调查显示,处于传统与现代交融之中的当代农村,保留了鲜明的乡土特色、血地两缘、差序格局的传统乡村社会特征,农民价值观也呈现出游离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多元化特征,如何整合传统资源的积极价值,塑造适应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价值观,推动广大农村由相对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的全方位社会变革并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村人力资本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本文通过经济学视角对农村人力资本展开分析,全面论证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生产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土地流转以及农村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悖论表明,我国农业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以市场为导向,靠政策来扶持,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各要素的流动性变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关键,更是真正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本文深入分析了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发达国家在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生态化等方面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并提出了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推动力。顺应新形势要求,深入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形态的优化构建,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文章着眼于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探讨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形态优化构建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海南是农业份额很高的省份,农业现代化事关海南现代化进程。文章实证分析了海南农业现代化状况,探讨技术、制度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指出农业现代化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摈弃片面强调技术创新的传统思维,主要进行包括农地产权制度和农业组织制度在内的制度创新和寻求WTO框架下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着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技支撑的主旨,本文在确立了评价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五个主要指标的基础上,对山东省“十五”期间主要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