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在理论和整体上具有协调性,而在现实和局部上又具有不协调性。在实践中,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的模式包括并进模式、扶植模式、复制模式和吞噬模式,不同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适用取向。进一步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需要中央与地方各司其职,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推进模式,更加注重政策协同和政策工具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大决策,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实施的一年多的实践,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促进农民市民化、城乡建设投资一体化等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做了有益的探索,将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三农问题,把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下去审视和谋划,围绕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切实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解决新三农(现代农村、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民)问题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科学协调加以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业已出台的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意见构成了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主的政策框架.新型城镇化作为承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承接体,自然成为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应着重处理好引领与协调、与主导、与基础、与基点等8个方面的重大关系,以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丹 《理论界》2007,3(11):17-19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曾经给中国农村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具体情况的变化,中国农村在改革中面临着新的困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共中央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根本解决这一困难的途径,因此,深入理解和挖掘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乔冰 《理论界》2006,(3):6-7
农业、农民的载体是农村,将解决“三农”问题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一个根本转向,即从“消灭农村”转向“建设农村”。就是要把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以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通过一系列统一性、综合性政策的落实,破解“三农”难题。  相似文献   

7.
《大庆社会科学》2012,(6):155-155
王倩、侯红昌撰文指出,新型城镇化作为承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承接体,是引领“三化”(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内需拉动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应着重处理好八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的大波动大致可分为7种类型,即战略失衡型、通货膨胀型、外部冲击型、政治危机型、资产泡沫型、结构陷阱型(结构危机型)和不当应对型。这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经济大波动或危机类型通常与发展阶段、体制等有关,二是经济大波动很少是某种类型波动或危机的单一体现,相反,多数经济大波动表现出复合型特点。中国经济大波动则存在一种30年长期周期现象,每10年一次的中期波动表现出"3上8下"的规律。"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波动可能呈现以下特征:1.受多重内外因素的影响,2013年前后我国经济可能出现较大的向下波动风险。2."十二五"时期最大的风险是经济失速后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3."十二五"时期可能出现三种波动风险类型的叠加效应。要避免多种类型风险叠加,避免落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最根本的选择是改变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能够很好地统筹城乡差别,更好的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本文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应该重点建设的方面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村民主与法制等。  相似文献   

10.
邓力平 《东南学术》2011,(1):116-123
本文根据新时期我国税收发展的任务,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特点,在十一五税收战线取得成绩并形成一系列新思路的基础上,就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提出四个基本观点,即要在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秩序、关注国际问题的总体要求下,努力实现税收为转变发展方式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国家财力持续发展服务与为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服务的四大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严水永 《理论界》2007,(2):44-46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对建设新农村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而且两者的统一性,要通过中间环节的转化才能实现。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农村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建设新家园、建立新社区的过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推进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其本质都是农村经济社会调整转型,实现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城镇化的支持,城镇化也离不开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遵循了这一规律而采取有效行动,可以直接加速现代化的进程。我国部分地区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积极互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用工融资难、准入门槛高、税费负担重、企业利润薄、转型压力大和发展环境差等多重挑战,但是人口城镇化、发展低碳化、产业高端化、企业信息化、经济服务化和经营国际化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在十二五时期,中小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施战略转型,改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和个体分散竞争、偏重粗放型和多元化发展、在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战略,形成注重品牌品质和创新、推进差异化、实施归核化发展和集约型发展、积极推进联盟竞合、追求基业长青的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区域发展呈现出分化趋势。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同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关注新农村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韩国新农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中韩两国的国情不同、两国实施新农村战略的目标取向不同、两国农村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同,但是韩国新农村运动和新农村金库建设,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借鉴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基本理念——勤奋、自强、协作,加强中国农民自强不息、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根据当地农村情况,学习韩国经验,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制定不同的工作路线和工作重点;而中国也应借鉴韩国经验制定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法规,从立法角度确定农村金融的主要职能以及业务范围,加强新农村金库建设,以保证中国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两个重要的任务,尽管二者有不同的任务出发点与工作重心,但他们的最终目标却是相同的,就是通过城乡统筹,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这也是本文耦合概念的基础。耦合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系统或两种运行形式之间通过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形成互动关系,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耦合是指这两类异质类任务之间的契合、互补和兼容的方式与过程,有较高的耦合性。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及其各个维度彼此优势互补和相互依赖;本文认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应该寻求耦合发展的思路,并选择了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制度、农村产业发展三个方面讨论了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粤西山区信宜,应如何正确理解和明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从本地实际出发,明确新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剧增、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与现代农业相辅相成并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特征的城镇化。山西城镇化建设在改善市政公用设施、提高公共服务功能、注重优化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为此,山西应充分利用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在完善城乡规划制度、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强化土地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加快山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创造体制环境,提供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城镇化,可以实现人口、土地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取得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从实际出发,我国的城镇化应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正确处理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在十七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基模图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对改变农村的现状有帮助,而且对城市发展、统筹城乡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并提出在统筹城乡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