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逐渐扩大,英文版中国书法研究著述在海外呈现逐年增长之势,这使中国书法研究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不同于此前的新变化。这些著述是中国书法对外传播在学术层面上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书法研究著述不足的同时,更为《中国书法术语汉英词典》的编纂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与契机。  相似文献   

2.
宗炳绘画美学的佛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绘画理论史上,南朝刘宋时期的宗炳是一位颇有地位的理论家。宗炳所撰的《画山水序》,被认为是最早的、独立的山水画理论。它在绘画美学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命题。在已有的研究著述中,已有人指出其绘画理论与道家哲学的瓜葛,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然而倘仅止于此,还嫌不够。宗炳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他的佛学思想在中国佛学发展史上也是有一席地位的。那么,他的绘画美学思想与其佛学理论之间,是了无关涉,还是有所联系?我认为,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  相似文献   

3.
蔡燕梅 《江海学刊》2023,(6):221-227
尺牍文体盛行于万历年间,康熙时期再度兴起,这是晚明清初文人日常交往中刻意筹划著作的编刊与传播的必然结果。清初杭州文人王晫著述颇丰,尺牍往来日繁,有意将其保留、刊行,并纳入全集与同人集,还在多次编纂中对尺牍文本进行改动。尺牍既是交游的媒介,也是其写照;既伴随著述的赠送、交换,又是关于诗文著述的独特阅读反馈,被用以提高个人声望。尺牍超越实用功能而升格为著述文体,文本形态被数次重塑也是其地位上升的体现。王晫往来尺牍可谓清初普通文人力图通过著述与交游提升文坛影响力的缩影,为探析清初以杭州为代表的江南文学文化生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一字体与书体之混淆研究字体的演变,至汉以后比较困难。其主要原因是汉以后以工书为美艺,书家辈出,因此对于有些独创性的书体也就不免与字体相混淆,引起了字体演变上的歧就。在以前,金石文的书写者并不想以是擅名,即如李斯这样以工书著称,也只是完成了以前的篆引之体。在这种情况下,书体与字体是统一的,不会发生矛盾,引起混淆。但是,到汉代,则杜度、崔瑗、崔实以章草著称,张芝以今草著称,蔡邕以八分飞白著称,刘德升以行书著称,而王次仲又有始创八分与始作棤法之说。魏晋以后,此风更盛,于是书家一家之法,可以称为书体,也往往混称为字体。固然,字体演变可受书家书法的影响,但是,书家书体实际上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等属同样性质。尽  相似文献   

5.
一、蔡邕生平简介及其对书法艺术的贡献 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西南)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官至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少年博学,善于文辞,通晓经史,释解音律,明了天文,工书绘画,擅长篆隶.  相似文献   

6.
赵俊玲 《船山学刊》2013,(3):146-151
蔡邕在章表的发展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在他之前,两汉虽已有三十余位章表作家,但各自创作数量都非常少,亦未出现为人称颂的名篇。蔡邕第一次大力投入其中,今存章表13篇,皆言之有物,注重用比、用典,骈散结合,形成了华实相当、文质彬彬的风格特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影响了后来如孔融、阮瑀、曹操、曹植等的章表创作。然而蔡邕章表一直不为人注意,主要原因应是为其碑文成就所掩。直至刘师培,推重蔡邕文章,才稍提其章表,惜未有嗣响,章表至今仍是蔡邕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皮亚杰如何把儿童与原始人之间的类比同科学历史理论联系起来,也就是分析了皮亚杰对海克尔重演律的理解,重演律认为个体发生重演了种系发生。通过这一分析,我们再现了皮亚杰如何形成和表达他的逻辑地位概念。换言之,我们试图再现皮亚杰的未被对象化的选择和立场,它们决定着他科学和认识论著述中的逻辑概念。  相似文献   

8.
河间杂歌作为《琴操》中琴曲类别之一,是蔡邕对内容杂乱难以归类的琴曲的总称.杂歌的命名一方面借鉴了汉代文体分类中以杂命名模式,一方面依据汉代琴曲自身的特点.楚地民歌及汉代歌诗是汉代早期琴曲歌辞的主要来源,而杂歌则来源于西汉时期分散在朝廷之外的琴曲.汉武帝时期杂歌由河间献王搜集整理,汇集于斯,流行于斯.蔡邕在杂歌前面冠以河间之名,既源于汉代河间国与琴曲之间的密切关系,也基于对河间国在汉代独特的文化、政治地位的考量.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历来众说纷纭,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在马克思有关意识形态理论的著述中,没有直接出现过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确切界定;二是在马克思各个时期有关的著述中所论及的意识形态的对象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也就要求后人在理解和解释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时,必须注意到马克思本人思想发展的具体过程,而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蒲松龄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淳艳 《船山学刊》2004,(1):108-111
本文认为 ,除了小说中所反映的思想而外 ,在蒲松龄的著述中存在着若干理论形态的哲学思想 ,其哲学思想是以王学为核心 ,而参之以程朱理学 ,呈现独特的状态 ,同时天人感应、因果报应等思想在蒲松龄的思想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艺术媒材史和媒介环境学的角度分析晚明书法革新运动的历史成因。作者认为,晚明书法不以点画妍美取胜,而以线条怪奇凌厉与风格狂放磅礴见长;当时书家舍弃晋唐以后多书小字之惯习,好书大字,大尺幅书作蔚成风气。这与当时民间尤其是江南民生富裕,日常生活所居房舍普遍"逾制",而室内空间日趋高崇广大这一书法观赏"场域媒介"的变化有关,也与一种特殊的材质——绫作为书法媒材被普遍使用的物性生活背景有密切关联。此外,坊间刻书业的兴旺,使前代书法经典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渐被"祛魅",也是晚明书法革新的媒介环境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唐代开元、天宝时期,唐玄宗重兵实边,并非源于“有吞四夷之志”,而是被边事形势之所迫;重兵实边,是国家职能之所需,是明君英主之必为;唐玄宗并非“有吞四夷之志”,而是对四夷礼兵并举,志在和服四夷,乃至立盟誓约,分疆而治。唐玄宗的军事战略之失,在于军事力量不能相互制衡,而不在于重兵实边。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普列汉诺夫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占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他是毕生从事理论研究的典型。在国外流亡三十七年(1880—1917),他从未中断哲学理论的研究和宣传。长期从事专门研究的条件和他个人的勤奋,使得他的理论著述之丰富、涉及领域之众多,以至影响和贡献之广泛,在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是屈指可数的,这也使得他的哲学思想既有其长处,也有其难以避免的局限和弱点。  相似文献   

14.
东汉赵壹所作《非草书》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中国书法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篇书法理论文章,全文虽不足干言,但作为伦理派书法理论的重要篇章之一,在书法理论发展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唐张彦远《法书要录》“采掇自古书论凡百篇”,把《非草书》列为首篇;近人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在“著者时代及著书年份表”中,把赵壹排在首位,并在《论述·专论》部分,将《非草书》推为第一。  相似文献   

15.
东汉时期,草书的流行使草书书法理论产生.崔瑗的<草书势>、赵壹的<非草书>是草书书法理论的代表作品,分别对草书产生的原因、草书的特点、草书的形态美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草书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东汉时期的草书书法理论是书法艺术发展以及书法艺术在汉代步入自觉时代的重要反映,在汉代书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从蔡邕看东汉末期的文学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邕的文辞,在他生前已超过了当时的一般文人,如碑铭文学,甚至同前代的张衡一起,并称为"张蔡"。青年时代蔡邕的两位老师胡广、朱穆,对蔡邕的一生,无论在学术上还是政治上,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蔡邕先后两次在京供职,都是党争平息之后,他尽量逃避险恶的政治纷争,是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学。尤其在董卓当权时,大有把蔡邕拥为领袖、形成一个文学集团的趋势,为下一时期的贵族文学的繁荣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17.
1937年,霍克海默发表《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倡导将哲学与社会理论相结合,以及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著述就被称为"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中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经过卢卡奇等人的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兰克福学派以物化批判、实证主义批判、语言批判与美学批判为代表的批判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本理论便应运而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全面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著述在国内外并不多见,系统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著作更是少见。今年初,人才学青年学者孔祥国同志著述的《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一书,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学术空白。难怪本书一问世,就被各方看好,中央及省一些权威性刊物称该书是“一部很有闯劲和创见的著作”。《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以下简称《资本》)…  相似文献   

19.
<正> 汉代,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极盛时代,亦即隶书书体八分(亦称汉隶)成熟、定型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书法遗产,除了竹简之外,主要是依赖碑刻传留后世。汉代的碑刻,全国以山东收藏为最多。在历代金石著作中有记述的名碑在山东就有四十多种(还不包括西汉鲁六年的《北陛石》)。近几十年来又有新的发现:这些有的还没公开发表;已公开发表的也大都作为出土文物只给予简单的说明;个别的作为书法遗产专题介绍过,但见仁见智,评价不一。魏碑,主要是指北魏时期(也包括东魏、西魏)的碑刻。作为书法概念,则是指誉为“隶楷错变、无体不备”极具时代特色的一种楷书书体,魏碑书法继承、发展了汉代隶书的传统,又开隋唐楷法之先河,其书法价值可媲美汉碑而凌驾唐碑之上。但一提到魏碑时,人  相似文献   

20.
目录一导言二「南北宗」的旧说三我们的怀颖点四山水画是怎样成立的五李思训书法探源六王维书法的真相及其地位的升降七真正的北派八真正南派的来源九南宋四家的渊源问题十「宋书」与「元书」十一南派的完成十二「浙派」与「吴派」十三伪书史说的批判一导言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新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