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内外对中国是否会掉入"中等收入隐阱"存在不少争议。对巴西、阿根廷等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比较表明,"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一国经济由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问题,而收入分配制度是找准效率和公平平衡点的"砝码",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经济增长问题.2010年,中国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向发达经济体发展的风险积聚和高发期,分析结果表明,“中等收入陷阱”与贫富差距关系密切.中国要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方面应通过缩小贫富差距来提高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的效率,另一方面应通过强化政府职能来降低收入分配引发的阻力风险.  相似文献   

3.
周文  肖玉飞 《江汉论坛》2022,(10):19-26
中等收入陷阱一直是备受关注又饱受争议的重要问题,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难以回避的重大课题。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发展中国家步入中等收入阶段难以逃脱的宿命,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也是一个遮掩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失败真相的理论陷阱。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澄清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真伪,洞察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的缺陷,揭示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有助于认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巨大危害。抵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经济增长动力因素为主线,以"中等收入陷阱"为出发点,研究了中国经济转型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逻辑关系。文章首先结合国家样本和国际经验,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探讨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经济转型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的经济转型路径,包括平衡需求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政府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曾经和现在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有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往往具有综合性,其中既有资源配置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转型障碍方面的原因.“中等收入陷阱”可以纳入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探讨“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目的是认真吸取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和经验教训,从而避免出现经济增长的不合理减缓甚至停滞现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6.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2010年中国已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亦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鉴于金融与经济的强相关性,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否对一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在分析金融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理和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金融体系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四个方面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常态后,很多学者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现象与"中等收入陷阱"联系起来,但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仍备受争议。从概念严谨性的争议和统计研究结论的分歧两条线索梳理不同观点,可将统计研究的意见分歧来源归纳为统计维度、观测时距、收入区间的界定模糊。具体而言,仅从截面和时序的统计维度考察或者将观测时距定义在较短时期内,研究结论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存在的,反之亦然;"中等"是泛指的收入区间,用来引导经济学概念容易致使判别差异。中等收入陷阱一般的学理依据是人口和技术红利枯竭,从这两个视角论述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依据是否成立,可以发现:将工资上涨作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充分条件缺乏实践证据,是对刘易斯二元模型的过度解读;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复杂的,技术红利枯竭并不能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由于转型缓慢、收入分配失衡、需求结构失衡和创新能力不足,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因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中国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为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产业创新和包容性增长来完成跨越。但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创新和包容性增长不能割裂,转型阶段的中国应采取包容性产业创新的模式。为实现包容性产业创新,需要通过建立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达到以上目的。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增长停滞的原因可能是这些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失灵,主要表现为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费性公共支出不合时宜地超越经济发展阶段,称之为"福利赶超"。严重收入和经济社会不平等可能是主导因素,部门和阶层之间的对立和割裂加剧了社会冲突,进而吸附绝大部分社会公共支出到非生产性领域。制度改革迟滞或缺失导致经济发展陷入要素市场机制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和收入平均分配之间的矛盾,这种两难冲突恶化了经济政策的制定,使得经济发展陷入"拉美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0.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事关中国的发展和民众福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特有的挑战: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甚至停滞、财政和信贷过度扩张引发金融潜在风险增加、社会矛盾问题的复杂性在增大、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强化。因此,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战略,推行自主创新战略,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深化改革战略。其中,深化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以及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报告从世界经济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中国经济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研究视角,研究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在未来20年可能处于的大环境.研究的初步结论表明:未来20年期间,世界经济将处于康氏长周期的衰退一萧条一复苏期;中国经济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长三角地区的上海都市经济圈有可能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纽约都市经济圈的世界第二大都市经济圈.浙江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环境将处在一个不确定性增加且多变的时期,正视危机,抢抓先机,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传导机制极有可能强化西部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导致西部资源型经济体陷入"资源优势陷阱",阻碍西部产业升级。为避免西部资源型地区进入"资源优势陷阱",必须消解西部地区的锁定效应,推进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尤其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新兴科技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为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所提出的创新举措,一方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时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面临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必须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发展中国家继续向前迈进并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的时候,有时会落入"比较优势陷阱"。针对这一经典难题,对动态比较优势论与内生比较优势论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它们在解决比较优势陷阱问题上的局限性,提出并论证"只有重视人力资源,将发展重心放在人力资本增值上"才能突破这一困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时下传播技术革命风起云涌,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党报的发展正处于改革以来最为紧要的关口。因发行区域严格对应于行政区域,党报产生了特殊的受众结构,难以在经济上实现市场定位,市场发行遭遇"螺旋式下降"陷阱,陷入制度性困境。推进党报市场发行的豁口在于如何突破"螺旋式下降"陷阱,基本思路是:在宏观上建立财政资助体系,在微观上构建市场发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灾害事件频发的影响下,探究城市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关系对促进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及灰色关联模型,对城市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显示出持续上升态势,区域内部北京耦合协调度保持在最高水平,协调城市类型主要以轻度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空间格局上,协调城市由中东部地区逐渐向东西方向蔓延。耦合协调度的发展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以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驱动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与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桂云 《阴山学刊》2003,16(1):65-68
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但只有人力资源量的优势而无质的优势 ,对经济发展无补 ,甚至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源质的水平的基本途径。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 ,经济发展之速令人瞩目 ,其中 ,教育事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 ,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大力发展教育 ,以提升西部人力资源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当代政治文化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过程必然伴随着政治文化社会化。为实现资本统治世界的"合法化",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其主导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向全球范围的渗透和扩张,这一过程即是其主导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过程。它对全球化语境下政治文化的演变起到加速传播、交流、冲突、融合作用。当代政治文化社会化具有跨越国界、建立全球媒体网络、话语圈套、全球贸易的文化"配售"、消费文化、当代政治教育等特征,但是,它并不能实现自由民主的"崇高使命",更不能阻碍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经济开放度的区域差异与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旭 《学术探索》2006,(5):35-3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经济开放度能较好地刻画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云南经济开放度总体水平低,内部区域差异较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短腿。推进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一方面要注意点面结合,形成“一个龙头、三个拳头”的开放型经济整体框架,另一方面要在影响经济开放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经济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服务贸易的发展更加活跃。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东部地区率先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新形势下加快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问题。从中间需求这一供给因素的增长角度梳理经济转型中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中国实践与问题,并以上海的数据为例检验服务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这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所检验的决定因素中能寻找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