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日,在百度帖吧中看到这样一则留言:“找不到好工作,家里气氛很窒息,想离家出走……”跟帖的网友中,不少人也对于求职无果“耿耿于怀”,情绪显得很压抑。 显然,由于就业竞争激烈,加之心理准备不足,不少应届毕业生正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自身的正确评价,成为阻碍他们就业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即将告别学生时代了,无论将来就业顺利与否:都应该提早整理一下心境,以应对各种不期待的困扰。因为,从“学生”向“职场人”转换的过程中,总会有些“不适”之感。而这期间,束  相似文献   

3.
10年前,“海归”是非常令人艳羡的群体。是就业市场中企业争相追捧的“金领”人才,月薪动辄上万元;5年前,部分“海归”变成“海待”,蜂拥的留学潮使他们与本土人才相比。逐渐丧失头顶的光环;而今,金融危机来袭,不少“海归”面对海外恶劣的就业环境。开始选择回国寻找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职场,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良好的心理素质,“90后”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此阶段他们处在就业和职业选择不确定的关键时期,各种心理问题出现会对他们的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善于发现、纠正、定期调查,运用适合“90后”心理发展的方法,做好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啃老族”是指已经成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靠父母供养的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啃老族”的队伍中,他们成为“啃老族”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些毕业后本该就业却没有工作的大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其就业,但收效甚微。一、大学生“啃老族”现象形成的心理原因从校园到校园,大学生习惯了从一种学习环境到另一种学习环境的变化,毕业时需要走向社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与生活,面对这样重大的变化,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1.自我同一性混…  相似文献   

6.
“4050”人员,指的是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下岗职工。多年来,他们一直被认为是城市就业中的最弱势群体,然而今天,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成就了一番事业,王国玲就是这样一位经过痛苦和艰辛,并且闯出了一片天地的“4050”创业者……  相似文献   

7.
唐凤碧 《社区》2008,(24):38-39
夏季谈及饮食,“清淡”便占据了主要位置,为了执行“清淡路线”,有些人原来经常吃的鱼肉禽蛋很少吃了;更有些人连平时每天都喝的牛奶也停了,说是喝了牛奶“火气”旺;在饮食的数量上不少人也减少了,大有“缩食”的味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不少人的体质迅速下降,体重减轻,消瘦乏力,抗高温和疾病的能力下降,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甚至有人产生“疰夏”现象。  相似文献   

8.
《今日南国》2009,(12):15-15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问题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而在就业问题上。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尤其受人关注。据相关统计,在我国2.3亿农民工中,像“候鸟”一样迁徙的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3亿。这一庞大的就业群体将流向何方?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重新就业问题,专家给出不少建议。  相似文献   

9.
顾万明 《社区》2003,(15):48-49
“上班疲劳战,下班打冲锋”,是现在一代中年人工作、生活的形象描绘,他们不公工作负担重,而且家庭负担也不轻松。他们中有的人由于没有处理好工作、家庭、健康等的关系,不幸得得病或早卒的比例较其他人多。社会学专家呼吁:“中年人该变一变生活观念了。”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雨”“电”)所描写的是大革命失败后一段时期的社会现实和革命斗争。在描写革命斗争方面,基本上是失败了。但是在反映现实的黑暗和罪恶方面,有一些真实的东西。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作者写到矿工生活时说:“在那里工作的人真正苦得很,他们连呼吸空气的自由也没有。”“他们的惨苦比从前美州黑奴,从前俄国的农奴还要利害十倍。”“在那里作工的人叫做砂丁。他们完全是奴隶,被卖给资本家的。而卖身的钱却给人贩子拿走了。砂丁初进工厂里都要带上脚镣,为的是怕他们逃走。”而剥削阶级呢?“他们在跳午厅里,正搂着漂亮的少女跳午调笑,在大赌场里,在大旅馆,在跑狗场里,绅士和名媛们正在一掷万金地纵欲狂欢”。  相似文献   

11.
你有面子吗     
吴明 《社区》2004,(20):54-54
李先生因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而辞职,后在生意场上以失败告终,他总说要“从头干起”。可是,身心疲惫的妻子说,他说这话都七八年了,就是不见行动。 刘女士的儿子已经37岁了,十年前大学毕业时,他认为自己工作很不顺利,想要“读研”。没曾想,这一读就是七八年,他就是不肯毕业。今年的毕业论文他早已准备好了,但他还是不打算交上去。其实,根据他的成绩早可以毕业了,只是每次的考试成绩都没有达到他自己所期望的最高分。 现实社会中确实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大学毕业后并不急于就业,但是也没有具体的目标,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还有的  相似文献   

12.
董敏 《社区》2002,(13):22-22
早在1996年,上海市提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阵地是社区,并给予最优惠的政策,鼓励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以“非正规组织就业”的形式从事社区服务。随后,北京,大连、武汉、青岛等城市纷纷将眼光瞄准了社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获得了不少经验。仅2000年1-10月份,武汉已有4万人在社区就业。上海近几年已使10多万下岗,失业人员走上社区服务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3.
“地球是个村”,就业已不再限定于自己的国家,其中必然有些人希望赴国外工作。海外求职不再是个梦想。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绵阳市剑南路西段第二社区居委会“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对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调查登记,了解择业要求,随时掌握就业动态,按他们的特长或需要建立了就业档案,进而在社区内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单位中进行就业信息的收集,掌握驻区单位用人需求,建立一套再就业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5.
李俊儒 《今日南国》2009,(12):13-14
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随之倒闭,许多农民工不得不返回家乡。据统计,广西有农民工约790万人,其中,在区外务工的约400多万人,在区内务工的约300多万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他们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用智慧和劳动.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自己制造“饭碗”,寻求新的发展。这其中不乏打工多年的“老江湖”。重操锄犁的“80后”,还有甘于寂寞的村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者选择回国就业。在接受了外国教育与异域文化的熏陶后,不少人回国之初会经历一个对本国母文化的“再适应”过程。这个过程中个体所遭遇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即是学者们所称的“逆向文化冲击”。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试分析海外留学高校教师归国后,在文化“再适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对的方法帮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回国后的生活,借此希望引起各方对这一群体的归国后文化适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作文》2008,(10):31-31
据说,这些幽灵猎人的记录早在西元100年时就出现了,普林倪·杨格记录下了他在雅典所调查的一连串的灵异事件,从此后人视他为幽灵猎人的先锋,由于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特别得迷信,装神弄鬼的人也不少,所以灵异事件频传,有时,还会有些假以神鬼名义骗财骗色的人出现,幽灵猎人这种奇特的行业因此开始盛行,他们到处调查世界各地的灵异事件,并帮助当地人解决这些所谓的“鬼毛病”。  相似文献   

18.
一群曾经自诩为最最爱国的中国知识分子“精英”的人们,在祖国的大地上闹了一场动乱以后,纷纷跑到外国“爱国”去了。事实证明,这些人到外国去后靠学问吃饭的人不多,大多吃起专业政治饭来了。尽管他们现在的政治搞得不怎么景气,但是他们在中国大陆上曾经“红”过十多年的时间,并且不少人头上顶着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桂冠,身上披着改革家的外衣,发表过不少论著和文章,在论著和文章中还似乎表示过很讨厌“政治”这个词语,从而掩盖了他们险恶的政治动机,掩盖了他们政治家的本来面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管理》2014,(7):44-44
傲慢是个流行病。职场上,“老人”看不起年轻人,觉得他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年轻人也看不起“老人”,觉得他们落伍,只是资历老罢了。连小孩子也学会了傲慢,父母老师让他们做什么时,有些孩子竟反问“凭什么”。不少国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教导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封建迷信。可实际上,有几个人真正完整地阅读过一本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8,(4):50-52
提到明星拍戏,恐怕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六位到八位数不等的天价片酬,然后就是扮“情圣”、演“皇帝”、做“大侠”的潇洒。其实,这只是他们的风光一面,如果你在拍戏现场看到他们跳粪坑的惨、受重伤的险、化丑妆的苦,恐怕就会党得原来丰厚的片酬并不是好拿的。但另一方面,有些明星在拍戏时既舒舒服服,又捡了大便宜,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