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亲眼目睹了科学技术改天换地的巨大威力,转而提倡物质救国,呼吁科学兴邦。他认为欧洲文明发源地是英国,英国物质文明首倡者是培根。因而他讴歌培根是实验学派的先驱,拨千年黑暗而致万里光明,推动欧洲从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康有为受到培根《新工具》批判道德哲学的思想启发,指出中国积弱原因之一亦在于重道德而轻物质科学。他模仿培根《新工具》著《物质救国论》一书,走近了培根的科学论,标志着康氏从政治道德救国论向物质科学救国论的思想转型。康有为接受了培根把人的力量拓展为知识的力量能改变人类命运的论断,认为西方文明先进与东方野蛮落后的反差,是知识的高低与科学的盛衰所造成的。康有为提倡科学的目的与培根不同,康氏是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培根提倡科学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的重智思想何金彝康有为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社会是以智利为中心的理智型社会,中国社会是以仁义为中心的伦理型社会。西方国家大开民智而国富民强,中国统治者以礼义为干城而无以御侮。他为了挽救垂危的祖国,恢复华夏之声教,对智的概念进行了新...  相似文献   

3.
康有为与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张媛在中国近代妇女启蒙思想史上,能够开一代新风,并在其影响下使社会出现新局面新风尚的,非康有为莫属了。康有为是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妇女解放运动最具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他的男女平等思想主张及其进...  相似文献   

4.
严复(公元1853-1921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戊戌变法时期,他是自由派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其政治主张和康有为等基本上是相同的。我们要了解戊戌变法时期改良主义者的社会思想,除必须对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思想进行研究外,对于严复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5.
<正> 孟祥才同志写的《梁启超传》最近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传记著作。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成绩卓著的学者。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侧面。他的学术活动和巨大的成绩,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梁启超的活动和思想,应该说是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无论解放前还是解放后,我国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与其对他同时代的人物康有为、谭嗣同和严复等比较起来,都显得薄弱。甚至,只有当人们研究“戊戌变法”时才提到他。解放前,出版的关于研究他的学术专著,只有吴泽先生的《康有为与梁启超》一书,其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既是维新变法、学习西方的先驱,又是反对革命、拥君复辟的主将,晚年的康有为,早已被时人视为保守落伍,但他秘而不宣的《大同书》却表达了一个富于批判性的激进的社会理想。这些矛盾纠结,无疑增加了人们对他的思想作出统贯性说明的难度。本文拟从康有为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潮三大主流的关系入手,去分析康有为思想的内在联系,从而揭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维新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的梁启超逐步摆脱了康有为的思想束缚,思想变得激进,倾向于革命.但是1903年赴美国考察回来,他却不支持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主张君主立宪,回归到改良阵营.考察梁启超政治思想由激进而趋于保守的演变轨迹,可以发现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他的回归非但不是落后,反而是对中国未来的超前思考.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发生的戊戌维新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革新运动,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政治领袖,对运动的发生、发展和高涨起到了卓越的政治领导作用,而严复则以一个维新思想家的姿态,在理论上为维新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对其后的中国思想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与康有为并列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①在维新运动过程中,严复发表大量政论,指斥封建制度,呼吁变法图强,挽救危亡;创办《国闻报》,编辑《国闻汇编》,宣传维新思想;特别是译著《天演论》,在1898年维新运动高涨…  相似文献   

9.
魏义霞 《学术探索》2012,(10):97-101
康有为认定孟子得孔子大道,并且光大了孔子学说,具体表现为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发,弘扬仁和不忍人之心,提倡民主政治,传承大同之教等等。按照他的说法,孟子思想原本就是孔子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使《孟子》成为领悟孔子之道的入门书和必经之路。康有为对孟子思想的阐发与其孔教观一脉相承,是以孔子的名义进行的,实质上则是对孟子思想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修圆慧 《北方论丛》2007,(2):101-104
康有为参合中西自然观,改进了中国传统的气本原论,使中国本原论更加丰富和具体。康有为提出的世界可知和“兼天人而用”的思想很有见地。他对自然所持有的同情、谦虚、亲近的态度包含着合理的成分。诚然,他的自然观还很不完善,但对中国自然观的发展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浩 《晋阳学刊》2001,(3):108-110
英国李约瑟博士 ,以毕生精力致力于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他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们曾经创造了无数领先于世界的科学与技术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辉煌的贡献。但是 ,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在欧洲而不是在中国 ?为什么遥遥领先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一进入近代就突然落后了 ?他却始终没有找出答案。这就是曾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认真研究的所谓李约瑟难题”。80年代以来 ,学者们对破解“李约瑟难题”达成了如下共识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和近代科技落后 ,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由宋正海和孙关龙两位先生编成《中国传…  相似文献   

12.
谭凯  贺汉魂 《船山学刊》2016,(4):97-103
康有为的《论语注》是四书学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一部著作。《论语注》中的三世进化论体现了康有为将公羊三世说与西方社会进化论的结合;在《论语注》对太平大同世的构想中,康有为则引介了西方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近代政治观念;《论语注》中康有为对夷夏之辨的评判标准也是颇具现代特征的公理与文明。康有为立足于儒家的公羊学说,对中西文化进行融合,对儒学近代化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同时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略论康有为的对外开放思想陶水木作为近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康有为,他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他的这部分思想遗产,对于弄清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对于当今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的《大同书》继承了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公羊三世”说和“大同小康”思想,并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加以发展和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博爱”哲学、“三世”进化论和“大同”社会理想。同时,又对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圣王”政治和君主专制理论、等级观念、宗法观念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这种对于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扬弃与康有为的学术渊源、《大同书》复杂的理论来源,以及康有为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领头人.是他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急剧动荡中意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率先在思想领域发起了一场革命;他富有远见地援引"西学"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向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思想开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提出了看起来相当"西方化"的改革建策;梁启超在《时务报》《知新报》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宣传以"西方"的样式改造中国社会。然读康有为的著作,感觉恰是相反,仍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梁启超亦有类似的著述。由此而试图具体说明康、梁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中"中学"与"西学"的成分,采用了解剖级的量化分析,以能判断其底色。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严复通过译著对中西政治文化进行的沟通与融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原因不仅在于这是中国政治文化史上第一次中西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也不仅在于通过这种比较研究实现了中西政治文化的首次整合,而且在于通过这种整合,严复提出了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理念、政治制度的变革,以及如何培育新的政治文化的慧见。本文试图探讨严复关于中西政治文化整合的思想。面对中国落后的传统政治观念、政治制度,严复认为中国不图进步则已,欲求进步,则非学习西方政治文化不可——“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欲讲西学,非另立选举之…  相似文献   

18.
汪建华 《船山学刊》2001,(2):92-95,128
康有为的《大同书》继承了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公羊三世”说和“大同小康”思想,并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加以发展和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博爱”哲学、“三世”进化论和“大同”社会理想.同时,又对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圣王”政治和君主专制理论、等级观念、宗法观念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这种对于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扬弃与康有为的学术渊源、《大同书》复杂的理论来源,以及康有为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政治发展理论的视角,对亨廷顿政治稳定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论述,并对其政治稳定思想的贡献和缺陷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尽管亨廷顿政治稳定思想中所包含的合理成分有助于我们研究当前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问题,但他没有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当代社会政治稳定的问题,因而对他的思想和理论必须作科学的分析和有选择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的《大同书》继承了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爱”思想、“公羊三世”说和“大同小康”思想,并用西方近代民主思想加以发展和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博爱”哲学、“三世”进化论和“大同”社会理想.同时,又对儒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圣王”政治和君主专制理论、等级观念、宗法观念进行了否定和批判.这种对于儒家传统政治思想的扬弃与康有为的学术渊源、《大同书》复杂的理论来源,以及康有为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