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摄影文学的诗性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影文学是文学体类中一个具体样式,原则上已不属于艺术摄影的一种类型,因为摄影文学的摄影二字是指限定这种文学体类的主要媒介体是摄影语言,具体说来是以画面上的线、形、光、影为表现语言,起到文学表现上的字、词、句、章的作用,是摄影画面具有超越可视性的可读性与诗意性;对于摄影文学,虽然不免辅以文字助读,但文字必须是生发影像的,不是代替影像的。此中的关键在于创作主体以文学的意象思维落成于影像图式,并具有足够的文学诗性包涵,即使对这种摄影文学不加文字配发,它也应是与摄影有区别的摄影文学。  相似文献   

2.
论委婉修辞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修辞在汉语中是一种普遍存在并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语言现象,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更为司空见惯。究其原因,这一语言现象产生的背后是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根由的。大致说来,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由于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而造就的政治环境的不自由;其二是汉民族人倾向于抑制情感展露的含蓄蕴藉心理的导引;其三是中国文学崇尚含蓄美的悠久传统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的语言运用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形式和网络传播方式结合的新兴文学现象,在语言运用 上很有特色。网络文学运用语言的“网络”特点,包括电脑“书写”所带来的特 点,主要体现在运用网上通行的词语,以及网络、电脑的专业术语;混用电脑上 的多种文字符号和非文字符号,以及利用非文字符号组合的表情符号,利用电 脑、网络及其术语作为修辞方式的材料等。  相似文献   

4.
posiopesis是一种语言变态,一种通过含蓄表达获得特殊效果的修辞方式。本文就它的基本概念、不同种类和非同寻常的修辞功能进行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5.
诗学范畴含蓄有两种存在形态,第一种存在形态是作为审美理想和艺术风格的含蓄,具有简约性、蕴藉性、委宛性、隐蔽性、象征性、朦胧性、不可及性之特征,第二种存在形态是作为修辞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含蓄,包括用典、叠字、名词组合、语言跳跃、一词多义、双关语、顶针、回文、不犯题字等范例。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是一种具有修辞性特征的民族语言。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汉字形、音、义的解析以及对语言结构规律的把握上,还应该紧密结合修辞进行古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的修辞表现--英汉共同的委婉语言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euphem ism)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代码,具有表述内容的禁忌性、表述形式的含蓄性、表述手段的语义不确定性等特点。它广泛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语义手段,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一种普通方式。  相似文献   

8.
广告英语既是应用性语言,具有鼓动性和说服性;又是半文学文体,具有语言研究的价值和艺术审美性。美学修辞的运用赋予广告英语意境美、形象美、含蓄美、突出美、音韵美等语言艺术美。因此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也应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包括传达商品信息、进行文化通融、发挥劝购功能、善用四字结构等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义双关”在古代诗文中的修辞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双关"是双关的一种,运用这种修辞手法除了能够使情感的表达更为委婉含蓄之外,在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其他修辞效用:增加诗的含义,创造混融朦胧的诗歌意境;创造隐约含蓄、发人深省的说理语言风格;创造委婉隐约、有礼有节的外交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认知修辞学把传统修辞研究与认知科学结合起来,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文学隐喻、文学意象以及文学想象.这种研究不单单把修辞看作一种表达技巧,更把修辞上升到了思维方式层面,当作一种语言符号、文化内容与人类认知的整合研究,是认知文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认知修辞研究范式的核心理念是:文学效果的分析和解释离不开认知.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诗凄美动人而又晦涩难解,主要表现其心灵世界。其诗歌多用象喻,但这个喻体的本体却不出现,而是跨越本体直接说到这个喻体所引起的情思,得意而忘象。这正是义山诗的难解之处,也体现了其诗歌独特的美。义山诗超越了形象本身,又涵盖了一切形象,而这种超越形象的美是建立在其独特的诗歌意象系统之上的。在词藻、意象组合、意象创新上,李商隐都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文学修辞的目的是使作品形象、生动、具体,通感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能把人的各种感官感觉沟通起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与体味的余地。通感被运用到中国古典园林中,设计师通过调动起人们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受,使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园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同时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设计师自我内心深处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影《城南旧事》和小说《城南旧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老北京影像。老北京的人情味和空院子、老巷子、旧房子、小园子等文化元素都是1920年代帝都北京的真实记录。林海音的怀乡文学以“女性”主义的视角书写,从儿童的眼睛观察成人世界,打开了一扇“真实”世界的窗口。《城南旧事》小中见大,书写“大时代”的“小人物”返乡故事,折射了中国大陆巨变时代的政治风云。作者以自身人生时空变迁对北京古城进行想象性的文学描摹和文化景观的地理投射,影视叙述文本被重构为一个遥远的可望不可即的“乡土梦”。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的口语写作存在着去修辞化的倾向,不少口语诗人不在语言修辞上下功夫,只是一味直用口语、倚重叙事或者依赖反讽,从而造成了诗歌语言的单薄和想象空间的狭窄。去修辞化的口语写作,既无法充分挖掘现代汉语的语言潜能,又无法构建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同时也对百年新诗的艺术形象造成了一定损伤。因此,对这种去修辞化的诗歌写作倾向加以反思和批判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口语是人类把握世界、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介符号。口语让人类有了离开感性对象而言说对象的自由,有了在同一时空中亦能运用电讯技术在异时空场域面对面地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自由。在人的思维、表达中,口语充任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媒介,在精神性地联结主、客体双方,充当思维符号的同时,还反制着主体的思想认识乃至情感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7,27(6):52-55
诗歌的魅力源于意境的优美。古往今来,在诗歌意境的营造中,诗人们往往运用一种和析字修辞格相接近的修辞手法,即把数字(语法上叫数词)拆析开来去表情达意或拓展意境。枯燥的数字经过诗人的巧拆善析非但与枯燥的概念绝缘,而且还能在诗歌语言的有机组合中变成诗歌形象里有生命的特殊细胞和美感因素,甚至为诗歌意象增色、意境增辉。概括地讲,诗歌的析数特征有四种:加法析数、减法析数、乘法析数和除法析数。然而,具体在一首诗歌的创作中,诗人们不管运用哪一种析数法都对诗歌意境的营造起到特殊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公共行政学的语言问题的重要性,可以借用语言哲学的名言"没有语言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皆无效"来说明。有鉴于此,运用语言哲学的图像论、游戏论、修辞论,探讨了公共行政学语言与行政世界的关系,得出公共行政学语言的图像性质、游戏性质、修辞性质,并认为公共行政学语言的此三重性质遵循辩证互补逻辑,共同支撑公共行政学语言的健全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明了做好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指出汉语修辞中形象类辞格对做活新闻标题的作用。结合报纸最近刊出的新闻标题实例,说明了比喻、比拟等形象类辞格在新闻标题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雁意象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可以用来寄托相思之情,喻指男女恋情,也可以用来表达人们的离别怀旧之情,还可以用来表现古人的时间意识,甚至是边塞风情等种种情思.叔原亦不例外,而喜用雁意象,来展现自己深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语言形式、民族精神与跨文化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从语言表证形式和民族精神的角度即一个民族认识世界和人自身的价值观引入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并对之进行论证。在翻译过程中,虽然语言形式发生了改变,但其表达的内容却是始终以形异、易而传承一致的深层精神。很多情况下,尽管译者在考虑到语言形式体系如喻体、压韵等修辞表证的差异以及译入语读者的认知能力时,不得不通过有度改变意象或表证来达到更好地传播文化的效果,但我们必须具有形式与内容是互为的认识观照,使我们的跨文化翻译表证建构在理性的认知基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