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通过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型加工贸易的发展,已深度融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从所占据的全球价值链环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主体二维视角判断,我国仍处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的中低位次,经济发展的收益性、自主性和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
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和广泛地融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本文基于1998—2008年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影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垂直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且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大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制造业应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以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国际分工格局事关一个国家的发展空间和定位,在寻求外贸增长对策时,需了解当前国际分工特点,以确定我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际分工主要属于混合型分工类型,注重发挥合作优势,注重提高生产单位的快速反应能力、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服务能力等.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产业边界弱化,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的作用提升,产业类型进一步细化,且要素流动方向成为决定国家类型的一个依据.文章从外贸增长的恒等式机制、方程式机制出发分析外贸增长方式,提出了在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实行进口带动出口的机制等促使外贸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目前国际分工格局基础上 ,从国际分工角度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进而提出广泛宣传、转变观念 ;积极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在国内尽快形成符合国际规则的竞争机制 ;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国际分工 ;利用国际经济合作 ,扬长避短参与分工四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中国制造业从大多承接国际制造业价值链上的生产环节,到开始更多地承接国际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技术环节。因此,要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必须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成为跨国公司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政府则通过制定相应产业政策引导跨国公司把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专业化分工不断发展深化的产物,是当今国际分工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对国际分工理论演进过程的阐述,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和价值链理论,分析了当今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和影响。分析结果认为,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要素质量,改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心理素质处于基础性的重要定位,德、智、体、美、劳“五育”离不开“心育”。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高国民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市场体制、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求。应该学习心理健康理论、普及心理知识、锻炼调适能力,建立心理档案、加强预警防范、开展个性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强化个别辅导、积极化解心理压力与心理危机,利用媒体、扩展辐散面、加强心理指导服务,学科教育与活动教育密切协调,全面贯穿心理教育;多渠道、全方位、高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间分工与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之间互动发展所形成的完善的分工网络,能够凝聚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形成极化效应,并能通过分工网络形成扩散效应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各环节创新联动,增强国际竞争力。利用中国省级投入产出数据测算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分工网络程度下降,出现了更偏好参与国际分工网络的趋势,二元分工网络趋势增强。国内分工网络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网络差距大,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二元分工网络形成的直接原因,而体制和政策是推动二元分工网络深化的更深层因素,由此造成市场和资源分割,并割裂了区域间分工与产业链分工、价值链分工之间的互动发展,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机制缺损。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APEC国际分工与贸易关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中国APEC会议”即将在上海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届时APEC成员政府首脑将就“如何促进成员间贸易与投资的发展、增强各成员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浪潮的世界经济新格局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讨论,并制定相应的行动纲领,APEC的共同繁荣,需要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来深化相互间的经济关系;而国际间的经济关系能否进一步深入发展最终取决于相关国家和地区间经济利益互补性的强弱。如果一个国际经济组织中,各成员追求本国最高经济利益的行为,同时也就是为其他成员装增加经济利益的行为,该  相似文献   

10.
基于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采用“GVC地位指数”等指标,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GVC地位指数呈先下降再上升的“V”型变化特征,但GVC参与度有所下降,这表明中国逐步向价值链两端攀升,成为GVC的重要枢纽;细分行业看,服务业地位指数高于制造业,服务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服务业前向参与度高于制造业,后向参与度低于制造业,为制造业GVC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制造业后向参与度呈现“M”型趋势,前向参与度稳步上升,表明中国制造业对进口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下降,逐渐成为中间品的主要供应国;细分行业看,制造业GVC地位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劳动密集型GVC地位指数的提高,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GVC地位指数不高,我国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国际分工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及理论正在逐步形成.在新形势下,国际分工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形式等特点.近些年来,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取得了较大改善,但总体上仍处于不利地位,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因此,立足于自身,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以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将要素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进一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当前国际分工体系体现出的特征,以及所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中国宗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论贸易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全球化是以利润和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必然发展趋势 ,根源在于生产和市场矛盾 ,基本的规律是国际价值规律。全球化在解决国内市场问题的同时 ,也带来国家间的利益冲突 ,而受国际价值规律支配的国际分工则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固化甚至扩大。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全球化过程中赶上发达国家 ,就不能使自己的经济完全受国际价值规律的支配。  相似文献   

14.
美日两国的贸易促进体制对两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面临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 ,各国政府都在不断作出有效应对。我国应在外贸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嵌入程度和地位两个维度分别考察了中国高技术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现状,发现尽管中国高技术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明显提升但地位仍然较低,嵌入方式仍以加工贸易为主。利用按行业口径归集的中国高技术企业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发现中国高技术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对其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高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以及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的提高都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要介绍东亚国家与地区雁阵模式的形成及其特点的基础上 ,得出雁阵模式下的区域分工格局的特点是独特的投资与产业循环、高投资率与低利润率并存、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提高。说明东亚区域建立在高水平横向分工基础上的市场扩展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分工格局是一个有关国家发展空间和发展定位的重要问题,系统地了解和把握国际分工格局的新变化必将有助于我们找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最佳切入点,能更好地解决经济规模和经济竞争力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国际分工新格局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它对国际分工新格局产生了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际分工从产业分工向产品分工转化,并呈现出要素分工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以更好的姿态融入国际分工新体系,进入国际分工的核心区.力图在国际分工新体系中确立长久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推动了东盟国家与我国面临东盟的前沿省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的国际分工。开展分工合作的条件,总体上分属四个层次的经济发展阶段,其经济互补性有利于区域合作形成梯度转移和交叉互补的模式;而前沿省区与东盟各自都在资源条件与产业状态上有互补性。前沿四省区都有与东盟开展分工合作的较好条件。针对东盟国家的发展需求和前沿省区产业现状、可预期在许多领域内,通过资源禀赋差异、生产规模与技术差异及地缘关系,推进双方分工合作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理论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直接投资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情况和基本特征说明,现有的相关理论都只能解释国际直接投资中的部分,对于全面的解释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我们应根据分工和专业化的基本原理,将国际直接投资看做是不同投资方──以跨国公司为代表和被投资方的多方信息不完全动态博弈过程,充满许多不确定性。由此基本假设出发,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逐步加深对国际直接投资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陷入了本世纪以来最大的衰退,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现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经济的下滑必然会影响中美贸易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当前研究中关贸易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在危机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美贸易的未来。诚然,中关贸易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要以全球视野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着眼于长远利益,并主动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