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立法局中的“亲中派”──记黄宜弘议员多多做为商人,他荣获“世界名人奖”和“拿破仑商业奇才奖”;做为香港港事顾问、立法局议员,他耿直敢言,维护港人及祖国的利益和尊严。他,就是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有“亲中派”称谓的黄宜弘。在香港,有“亲中派”的称谓...  相似文献   

2.
在祖国的时候,我做了10年的国语教师,学生都是小我10多岁的高中生。来到日本後,我也幸运地当上了国语教师,不过学生大多是有了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们。这些“大学生们”恭恭敬敬地称我“老师”,我亲切地叫他们“某某同学”,很快我们就成了忘年的好朋友。於是有了许多关於他们的故事。我的学生们个个都对中国有著友好的感情,并对中国略通一二。野本隆同学自豪地告诉我他去过8次中国。当有人说打算去欧美旅游时,他却直率地说:“除了中国,我哪儿都不想去。因为中国太迷人了,即使去100次也不会够。”他最钟情的是中国多彩而神秘的石窟…  相似文献   

3.
浪子燕青     
佚名 《社区》2009,(32):43-43
燕青的地位并不高,三十六天罡.他在最后一个(多半还是因为了卢俊义的面子)。可是这个人却出尽风头。当初吴用骗卢俊义上山的时候,燕青已经精乖地看出门道,劝过。后来,他踢翻擂台,扑倒擎天柱。再后来。还赚得宋徽宗亲写的圣旨赦书“神霄王府真主宣和羽士虚靖道君皇帝,特赦燕青本身一应无罪,诸司不许拿问。”有了这道护身符,  相似文献   

4.
“名字”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无非是区别人 与人而已。可是,就一个人来说,却并非这样简 单。因为无论是“奶名”、“官名”,还是“字”、“号”, 无不反映出父母之爱,本人之心。 我幼时,曾经有个奶名叫“蚕儿”。为什么能 叫成这么个名字?是懂事后从母亲与舅姨们口中 得知的。我是个独苗,母亲兄弟姐妹七人,把我围 起来,不知该怎么亲、如何爱。我系头生,母亲奶 足,一岁多时已吃成了个“白胖胖、肉墩墩”的小 宝贝了。来年春日,正值桑嫩蚕肥之时,母亲带我 去姥姥家住。外祖父系前清童生,最爱孩子,尤其有了我这个合家头苗的外孙孙,更视为掌上明珠。这次到来,看到小外孙甜睡在满炕蚕盘丛中,  相似文献   

5.
行者 《21世纪》2011,(1):62-62
曾看到中央台的“实话实说”中有这么一段情节,颇有感触。主持人在节目最后,问一位在中国生活的爱尔兰年轻朋友,请他说说他的希望,那位爱尔兰年轻朋友说:“我走在街上,人们常叫我外国人,使我很不自在,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都是中国人。我希望他们以后不要这样叫我。依我之见,中国人称呼“外国人”是褒扬的意思,绝无贬意,因为被称作“外国人”者,只限于白人,黑人朋友一般被称做“非洲人”,或者以肤色直接称呼。  相似文献   

6.
从领奖台上下来.他将挂在脖子上的银牌悄悄摘下放进包里,然後扬着头,旁若无人地走着。 他的这个小动作被记者发现,记者问他为什么藏起银牌。他有些沮丧地说:“银牌让我太受刺激,等我得了金牌,我挂着它到处‘炫耀’。” 男子双人跳台是赛前很多人都寄予厚望的“金牌项目”,田亮自己也称:“我也觉得我们是有一定把握获得冠军的。可关键时候却因为一跳失误而功亏一篑,太遗憾了。太遗憾了!”田亮一迭声地说.失望的情绪流露无疑。 但一到新闻发布大厅.面对众多记者的采访。田亮又恢复了他谈吐自如的模样,当被问及他们为什么会失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拥有1420名职工、19个亿固定资产的航空公司的总经理,杨铎的衣着稍显朴素些:一件半新不旧的T恤,一条民航制服裤子,一根老式的皮带,一双擦得干净却不“铮亮”的皮鞋。看上去,杨铎更象一位邻家的长者。只是他的目光有些特别:明亮、和蔼,而又锐利,让人亲之、近之而又敬之。 军旅生涯 1960年7年,18岁的杨铎考入了中国第一航空预备学校。按规定,新生入校後都要到陆军部队锻炼1年半,熟悉适应部队生活。在这一年半里,杨铎因其优异的表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刻起,杨铎便在心中立下誓言:为党的事业…  相似文献   

8.
好久以来,刘迅在我眼里就是个传奇人物:繁华的灯市西口,有一座他“用阿拉伯神灯唤来的”巍峨宫殿──国际艺苑皇冠假日饭店;美国加里弗尼亚州卡森市市长曾专程飞到北京,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和该市的金钥匙及洛杉矶市友谊证书,并邀请他去这两个城市举办个人展览;他是位很小就参加革命的“老延安”,却大起大落半生坎坷;在美术界人士口中,他是个反差极大的人,佩服他的提起来就翘大拇指,恨他的却又免不了咬牙跺脚。遗腹子刘迅15岁加入中共,17岁到延安,建国後本是少年得志,1957年却被“反右”浪潮打入另册,初年浩劫更被投进监狱,…  相似文献   

9.
远看梅兰芳     
锣鼓还在敲,胡琴还在拉,刀枪水袖还在晃动,脸谱还在挤出或狞厉或诙谐的表情,但热爱京剧的人不禁感慨:很难再从“近看”中看到真实的梅兰芳了!梅兰芳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遥远的世界——本世纪初,当他还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靠勤奋赢得了一些名声,就已然引起爷爷辈的“伶界大王”谭蠡培的垂青。老谭很乐於和“小梅”合唱诸如《汾河湾})这样的“对儿戏”了!老谭渲时距离去世也只剩下三四年,他已然老态龙钟,他的脾气也让梨园後生望而生长,谁也不敢在和他同台中离开旧规,因为一旦这样,老谭会当场让你下不来台,随後“欺师灭祖”的罪…  相似文献   

10.
波音747宽体飞机在意利米兰国际机场降落的时候,正是黄昏,面对耀眼的霓虹灯榷实感到到了升国他乡。我们走进候机室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亲切的乡音──—回头一春是3个相貌平常的年轻女子。黄皮肤、黑头发和她们的衣著打扮都标示著她们是中国人。我们很快攀谈起来。我说:“想不到这里还有我们的同胞……”她们争先恐後地说:“这里的中国人多著哪!“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都有。我问:“你们是什麽时候到这里来的?”“我们都是加年代来的,也有这几年来的……”“你们在意大利生活的好吗?”“还可以……”“一言难尽口…..ff听大使馆…  相似文献   

11.
张晓陵的声名鹊起与近年来一些很有影响的案子联系在一起。作为南京大学法学副教授,律师只算是他的“第二职业”,但他却干出了让专职同行叹服的成绩。与共和国同龄的张晓陵,青年时代是在他的家乡安徽来安县度过的。他还在念高中时,就被送到农村插队,由於生性随和,又很能吃苦,还喜欢打抱不平,当地农民都愿与他交朋友。有一次,他的一个插友因说了几句真话而被“拘禁”了,他多次找人“说情”。後来,他的这个插友虽被放了出来,而他却陷入了苦思。从那时起,他萌生了成为一名能匡扶正义的法律工作者的“梦”。1982年,张晓陵从安…  相似文献   

12.
我知道张飙是《科技日报》的总编辑,是新闻界少数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的人之一,也知道他是理工科大学毕业,“弃工从文”,在新闻事业上颇有成就。而且当了总编辑以後仍然不忘写作,报告文学、小说、散文不断问世。但我没有想到的是他“怪招”送出:相骊年他在两家杂志上分别连载两个长篇,一个是科幻小说,一个竟是武侠小说;1994年他出了旧体诗词的《张飙诗词选》;相开年居然在两家报纸上开了专栏,一个专栏谈史念令,篇篇入木三分;另一个却是将自己经历过的点离滴滴写成散文,叫“人生百味”,有的读来让人捧腹大笑,有的看了却让人潸…  相似文献   

13.
1957年10月的一天,北京琉璃厂荣宝斋画店来了位会说中国话的荷兰人。他在营业大厅兜了圈之後,非常神秘地问工作人员:“听说你们中国名画家的字画都会到这里来卖,请问,中国有多少名画家?”“大的有20多位吧。”工作人员回答。“那好,请你帮我把每个名画家的画都挑一张,我想买些中国画玩玩”。显然,这位荷兰佬并不懂中国画,也不一定喜欢中国画。但是,工作人首仍是非常热情地帮他挑选,从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陈半丁,一直挑到傅抱石、王雪涛、蒋兆和……最後,20多张名家精品总售价才1400元!拿著单据的荷兰佬呆住了……没有办…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爸爸     
王梅 《新少年》2011,(1):25-25
我的爸爸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有时也有孩子般的性格。 爸爸在穿衣服方面从不挑剔,又不像别人好面子,随便穿什么都行。他从来不讲究怎样搭配衣裤。有一次,村里有个人家办喜事,我家得知后,让爸爸去随礼。当时正值秋天,爸爸刚从地里干活儿回来,从衣柜里找出那件像样的西服就穿在了身上。这可是大姐结婚时给爸爸买的“皮尔·卡丹”哪。  相似文献   

15.
林天宏  余飞英国 《社区》2008,(25):59-61
因为一块近9平方米的土地,这个不名一文的英国捡破烂老头和一位亿万富翁发生了“冲突”。他一度感到无助,但他发现,法律、政府、社会机构以及周围的朋友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表明对他的支持。富翁最终不得不开出400万英镑的高价求购这块“弹丸之地”,却被他一口回绝。有中国媒体称他为“全球最牛钉子户”,对此他很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6.
他正处在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而我也可能会束缚于他的过去或我的过去,正在“对话”的究竟是哪两个人?假如在我与他的对话中,我把他当作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个无知的学生、一个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或一个精神变态者来对待,那么在两人的关系中,我的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都会限制我成为可能的那个人。耶路撒冷大学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有一句格言:“肯定别人!”这句话在我看来特别意味深长。他说:“肯定意味着……接纳另一个人的全部人格……确认他,理解他,尊重他……促其变化……我在内心确认他,那么在他内心,关于这种人格……现在就能得到完善,能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2008,(11):93-93
任志强是当今中国商业界的一个“怪物”,他虽然是中国最出名的地产商之一,但是他的名气却来自于肆无忌惮的“大嘴巴”。近年来,他每一开口必平地溅起一番波澜,精彩的“任氏语录”包括:“商品房只给中高收入者住,我不考虑穷人”;“房地产商人们是弱势群体”;“房地产就应该是暴利”;“中国应该分穷人区、富人区”……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一生孜孜不倦所探求的问题就是“存在”的意义。在他看来只有“亲在”即人,才是存在的意义这一问题的提出者和承担者。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德格尔“亲在”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永江 《社区》2012,(13):50-51
有位朋友,可以称得上是“关系大师”,无论办什么事情,他脑子里第一想法便是“有没有熟人”?因为多年专注于此,他的“人脉”非常广,各行各业几乎没有不认识的人。但是,“事事找熟人,时时找熟人”的他,有一次买件衣服也想找熟人打折,结果请人吃了好几次饭,花的远比省得多,闹了个大笑话。 其实。“办事找熟人”的现象在中国由来已久。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熟人社会”这一概念。人们因为血缘、地域等关系,在交往中通过人情、面子、信任与规则,  相似文献   

20.
看到赖建心的第一眼,我就感觉他很有特点:那历尽沧桑、饱受风尘的双眸,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英气,一张国字脸显得刚毅,给人一种不屈不挠的印象,尽管是广东“土著”,可身材高大魁梧,性格热情豪放。见之後就很难被人忘却。在中国建筑业界,赖建心颇有点传奇色彩:有人称他是著名建筑专家,有人认为他是成功的企业家,还有人认为他称得上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艺术家。从那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史来看,他是一位令人感兴趣的“怪才”。赖建心是广东揭阳市艺华路桥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这类公司看上去不少,其实内涵多有不同。艺华公司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