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就其理想信念、性格情操、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维法则和行为方式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要内化为民族的灵魂,成为民族大众共同的行为方式。中华民族精神要素在以华夏为主体的古代民族中已经存在,但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机中形成了以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则主要是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富强。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不仅对于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 ,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和智力保证,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民族力量实现党的各项战略目标的富有感召力的旗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时代性,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必须继承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全面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积累和创造丰厚的民族精神资源;必须以民族复兴为依托,扩大民族共识,增进民族利益,加强民族团结,提升民族的政治文明水平,提高民族素质,为中华民族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统一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兼容并包、自我批判和自我创新等品格。这些优秀品格使得中华民族精神能充分吸纳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有益成分,承接传统文化和异质文化的精华,为民族精神增添生机与活力,促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经久不衰,与时俱进,成为支撑中华民族自立、前进、发展的钢铁骨架,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民族精神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全民族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基础和纽带。新疆在中国战略全局中占据特殊地位,在该地区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新疆独具特色的"四个认同"和"兵团精神"已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在该地区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该文对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疆培育和弘扬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新疆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探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冲的实践,不断推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指导理论的创新,保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确方向;加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相协调的社会基本制度体系,注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冲的制度与机制建设,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通过精神文明建没等移风易俗的途径改造日常生活,构建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汾调的和谐生活.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供肥沃的生活土壤;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脉搏,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改造国人精神世界,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21世纪,我们的民族如何形成新的强大凝聚力,以强健的魂魄雄立于强国之林?如何发挥民族精神在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这些都是关涉到民族发展的宏大问题,回答它们必须要对我们的民族精神有更新更全面的理解,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与认同的灵魂和精神纽带,是民族肌体的骨髓。坚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应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目标与历史方位。精神纽带是继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后,我国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的又一重要话语。精神纽带强调了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能够凝心聚力,使得各民族人民精神相依的连接性内涵与机制,为较为抽象的“共同体”理论提供了更明确的理论阐释。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历史逻辑、现实基础、文化传承与理性建构的结合,主要体现为“四个一体”:一是家国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交融;二是各族一体,各民族之间紧密交融,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三是治理一体,各民族、各地区在发展进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共享与平等互助;四是命运一体,以“两个共同体”为理念,各民族之间、中华民族与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同时团结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纽带作为中国特色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话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精神纽带建设不但可抵御前进过程中的风险挑战,还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与强劲的精神动能。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精华。中华民族拥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应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和民族救亡的迫切需要。戊戌变法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并没有消亡,他们依然高举自己的民权旗帜,在总结变法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权思想的内涵。他们不再沉湎于就政体变化的角度来奢谈民主,而是将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国民看作立宪政治的基石;不再借助于圣人的权威来宣扬参与政治改革的自觉性,而是直截了当地倡导自由平等,要求树立"新民"榜样,阐明了国民参政意识对于建立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清末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中民权主义的勃兴。  相似文献   

12.
"以儒立国"与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建国后形成的"文德政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即所谓"以儒立国"的政治构架,为北宋士大夫们提供了较前代更为宽松和优越的参政议政环境,从而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无论是在思想意识、道德人格上,还是行动上,都因受时代精神的感召而表现出一种志在经世、自任以天下之重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南高学派史学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严峻的民族危机,他们为救国,为进行爱国主义历史教育而努力从事史学研究。他们极力表章悠久的中国文化,驳斥了盛行一时的中华民族西来说,以培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面对外敌入侵,他们呼吁民众奋起反抗,努力激发民众的救亡意识和爱国情操,自己也履行了书生报国的职责。南高学派的这一史学特色,充分彰显了他们经世致用的的治史理念。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加强对中学生的礼仪教育 ,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有利于我们的改革开放 ,有利于我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5.
文化建设与发展,对于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范围看,各个国家与民族的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经验:以文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为核心,以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根本。总结国际农村文化建设的规律,可以看到,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基本要素,文化建设是农村建设的基本动力。在当前,推进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的和谐文化建设,积极借鉴国际农村文化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了许多精辟论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其中最具导向性的是:强调我国民主政治要中国化、制度化、法律化、渐进化、科学化.这些思想包括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根本任务、重要保证、基本途径和发展方向.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科学的体系,指导着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持续协调地发展,对新世纪新阶段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客观形势、必须尊重大学生个性特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等  相似文献   

18.
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国势倾颓之时期待王朝中兴,推动儒学复兴,积极参与政治革新,在经世致用的需要下大力进行古文的创作。其中有很多人任当时的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他们利用掌书王命的职权,或以理论相号召,或以实践相支持,对诏敕进行了文体方面的改良和革新,使这一封建王朝的最高政令文体能够更好地为君主统治服务,同时也起到了推广古文写作的作用,构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共和前期古罗马官员的美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日常生活中,他们不仅以身作则,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而且生活简朴,拒绝奢华,保持了"农夫"的淳朴形象。公务活动中,他们在金钱诱惑面前能廉洁自重,拒绝贿赂,不以权谋私,保持了政府官员在罗马公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他们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个人事业与国家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自身的廉洁作风保证了政治的清明和国家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集体生活需要在利益依赖之上发展出超越功利的社会团结意识。我国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团结意识将我国对天下观念的认同转化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奠定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思想内涵和集体思维方式。我国的民族团结意识建设需要以古代儒家和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的思想资源,培养和塑造人们中华一体的民族认知、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理念,建构公正、平等的民族间制度规范和相互依赖的共同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