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改笔或编者改编过程中对话语节奏的调节整合,及日常交际过程中改口时对话语节奏的调控,以及我们所做的一定量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均表明,话语节奏的调整是与受话心理密切相关的,二者呈一定的倚变关系,即受话心理的存在和改变势必制约影响特定话语的节奏调整.这种节奏调整具体体现为停顿的调节、韵脚的协和、离合语词的适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突出文艺主体性是左翼启蒙派显著的理论特征,也是其理论建构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在政治话语压抑美学话语、个人话语的特定时代情境下,这批作家依然固守着某些"五四"启蒙文学观念,在尊重特定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凸现个人话语,并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展开对文艺主体性问题的探究,在文艺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中寻求一条有别于左翼功利派的文艺价值论路向,为在当时语境下展现意识形态话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实际上,这是在艺术自主与政治他律之间寻求话语突围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新时期开拓性作家刘心武小说中的视觉书写,进一步考察这一时期男性话语中的女性镜像,认为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女性镜像并没有大的改变,即女性是促发男性成长的阶段性工具,女性被想象为男性心灵复原的慰藉者.而新时期的女性写作在与男性话语"合谋又冲突"的镜像突围中,则表现出更繁复、更斑杂的色彩.同时,新时期小说的视觉书写也显示...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农村小说普遍存在着显性的政治话语与隐性的民间话语分层与配置的情况,但不同的作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三里湾》、《创业史》、《山乡巨变》分别代表了话语组合的三种方式:《三里湾》是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有限融合;《创业史》是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深度融合;《山乡巨变》是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分层结合.这些"差异性"的产生既与作家的主观因素有关,又与时代的客观因素有关,真实反映出了作家创作时的矛盾和焦虑心情.顺便提及的是:民间话语的开放性遏制了那个时代作品中常见的过分政治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崔璨  陈国恩 《江淮论坛》2014,(6):183-187
在左翼作家中,萧红是个另类的存在.她的创作在现象与成就上均与一般左翼文学呈现出程度上的契合与疏离,她偏向私人化、体验性的笔触与视角展现出迥异于左翼文学的独特风貌,也体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学品格.本文从萧红的身世经历与文学生涯两条路径出发,提出了萧红创作背后的驱动因素,并分析了她与左翼在价值观与方法论上产生根本分歧的原因与表现.萧红对于左翼的疏离,是一个独立作家对于话语程式的突破,更是一种人生向度上的突围;她的创作,由于怀着绝望处的悲悯,由于突破了单一话语的束缚,达到了对于人生世界进行无差别审美与同情的“飞升”境界.  相似文献   

6.
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 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 身份、 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 不同阶层、 不同社会身份的文学主体, 日常所关注的事务不同, 所思所想有异, 因此, 诉诸文学创作即形成了言说内容及主题话语的明显差异. 与身份相应, 不同的学术背景及知识结构,也会直接带来文学主体审美取向及话语方式的差别. 身份、 知识结构、 审美取向之异是汉代文学生成及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相似文献   

7.
都市的发展为女性突破传统"菲勒斯中心"权力话语提供了可能.女性从此乘着都市化进程社会转型的文化思潮,进行突围表演,这类形象在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得到生动的反映.因其迥异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范式的女性,我们称之为都市"巫女".因为巫女对于男性来说既是一种吸引,也带来恐惧.长期的文化积淀,巫女形象在男作家的书写中屡被成功放逐.而在女作家的视点下,因女性意识的生发,巫女形象成为表现女性精神突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贺敬之在诠释政治理念、创造政治革命历史的要求下,于宏大的主流话语空间中,开掘出一个个边缘性话语形式,以民间的、人伦的、日常的、忆旧的话语来表达时代精神,以"回避"直接写"革命斗争的火热生活"的方式丰富和开拓着革命话语空间.这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由新歌剧<白毛女>开端,至建国后的政治抒情诗创作中已发展成为一种追求模式,它体现出作家在政治理性规范中坚守个人性的创作目的.这一独特的阐释角度使以前固有的对贺敬之的评价标准破碎了,也使我们意识到文学史叙述视角的单一产生的局限,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亚东 《中州学刊》2008,(1):234-236
新时期的军旅小说主要通过军人与自然的冲突、军人自身多重角色的冲突以及商品化浪潮对军人精神世界的冲击来完成对和平时期军人英雄性的开掘与表现.在这些多样的冲突中,审美的最终旨归都指向军人为"大我"而牺牲"小我"的奉献精神.军旅作家们也正是在军人乐于奉献和勇于牺牲的叙事中,凸现了军人人格的崇高、伟大等英雄性品格.因此,这种英雄性的表现体现出鲜明的道德审美价值判断特质.而这种英雄性审美的道德表现,正是传统英雄话语和革命英雄话语英雄性审美表现的主导审美追求.就此意义而论,上述英雄性的审美表现,充分说明了当代军旅作家对传统英雄话语和革命英雄话语英雄性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冯乃超是对济南惨案最为关注的左翼作家.他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以往被简单地视为标语口号化创作倾向的产物.但这组作品中的某些关键字句与当时的中共文件表述之间实则有着微妙的呼应关系,丛中可以显现出中共对济案应时策略的变化对于作者的影响,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左翼作家面对民族话语和阶级话语冲突时的复杂心态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