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张洪平 《南方论刊》2015,(3):110-112
民族前途系于今日学子,今日学子的状态则取决于教师。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导致思品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应从社会、学校、个人等方面入手,让思品教师活得有尊严。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困扰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一个热点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中的增能理论关注外在环境压力及隐性社会评价对高校教师的负面影响,相信教师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强调尊重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赋予教师以教学政策制订及决策的权力。借助"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增强高校教师个人权能,克服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及低个人成就感,建构高校教师社会支持网络,是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障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应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职业倦怠首先消磨的是教师的职业热情和成就感,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未来发展。职业倦怠阻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会使教师整体素质降低,进而影响到人才的培养。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小学体育教师出现各种职业倦怠问题,这对体育教师和体育教育产生很大危害。通过分析可知:小学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主要有社会、学生和教师三方面的因素。要缓解职业倦怠需要加强社会对小学体育教育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教师调整工作模式,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是工作中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丧失。职业倦怠的危害表现为对个体生理、心理形成负性影响,对工作则表现为削减个体的积极性和投入。民警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工作、生活、个体和社会因素。对民警职业倦怠的干预主要是引导其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他们的压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警察这一职业持合理期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健康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以此通过研究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希望引起社会各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50-256
通过心理资本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528名在岗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等三因素与教师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并对教师职业倦怠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心理资本与教师职业倦怠间起到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调节了心理资本通过工作满意度影响教师职业倦怠这一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心理资本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心理资本既直接降低教师职业倦怠,也通过增加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而降低其职业倦怠,并且这一过程会受到外界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职业倦怠因其消极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领域的广泛重视。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从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表现入手,进而分析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成因,并对如何预防和缓解这一现象的出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是一种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心理状态。为了解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笔者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教师的身心健康现状进行了研究。数据表明:该校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大,幸福指数低,面临着一定的身心健康问题。造成重点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了解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和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时降低科技人员职业倦怠感,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采用摩斯腊克工作疲倦量表(MBI)对70名科技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5.9%的科技人员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呈现高度倦怠.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主要受到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和资源、信息和控制感、公平感、职业特征和个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科技人员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着重从心理干预方面入手,降低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减轻科技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充分发挥其潜力.  相似文献   

11.
施纪华 《阴山学刊》2010,23(1):108-111
由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兴起的专业发展学校,融教师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学校改革为一体,为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改善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在专业发展学校的创建和发展中,中小学和大学合作的核心理念,极大地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职业倦怠对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的视角,对职业倦怠的结构、影响要素等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以下观点:需求层次较低的员工更易产生职业倦怠,社交需要、受尊重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员工易产生职业倦怠;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相比,对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更大;由于一些因素造成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员工易产生职业倦怠;公平感和激励强化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激励因素为主、兼顾保健因素、合理设置工作目标、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环境等降低员工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开展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以借鉴国外研究理论成果为起点,实现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本土化。在此基础上,走精细化拓展之路,但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系统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日益增大.随之而生的工作倦怠感逐渐成为影响员工工作与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工作倦怠理论入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进行分析,建议降低和消除组织中的工作压力源;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高员工工作压力和应对能力。实施工作倦怠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就业政策改革,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使女大学生择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因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发现,目前影响琼南地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验课教学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针对各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国平 《学术探索》2012,(10):70-72
在中国,教师现已成为声望最高的职业,高校教师职位也被求职者竞相争夺。但高校教师对自我职业声望的评价却低于整体评价。究其原因,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功能被社会所认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其职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任职者的素质逐步提高。因此,高校教师职业声望得以提升是大势所趋。二、多数民众对高校教师职业没有直接认识和体验,容易受到个人经历与媒体报道的影响,往往会形成对高校教师的刻板印象,高估其职业环境。三、高校教师的职业声望地位和财富、权力地位实质上并不一致,他们所获得的资源与其发挥的职业功能并不匹配,也没有达到其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