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太湖若有情,她也“当惊世界殊”,被她身旁的无锡县日新月异的变化所感动。 无锡县环抱无锡市区,寻常比喻当然是“绿叶扶红花”了。不过,这比喻在这里不太贴切,无锡县不甘当绿叶,它的超速发展直逼市区,也已成为花朵了,它正与市区这朵花争奇斗妍呢! 驱车或漫步在无锡县大地上,你会觉得是处在一个大工厂或一片大工地。就连同行的就读于南京大学的新西兰留学生欧文山也说:“发现绿色田垄时,才知道这里是农村。”那宏伟的厂房,有不少超过城市;那漂亮的住宅群,准让城里人羡慕;那各具特色的建筑,都很上档次。35个镇,35个农  相似文献   

2.
10年改革给江苏省无锡县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由于时值体制转换时期,新的市场机制、宏观调控机制以及生产主体对外部环境波动的适应机制均未健全,非正常、非经济因素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扰仍然存在,这对以市场调节为主、乡镇工业为主、加工工业为主的无锡县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引起人们兴趣并值得探讨的是,8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历经数次调整,但无论是经济增长绝对值的曲线,还是年度增长幅度的曲线,无锡县均在全国、全省的相应曲线之上,这反映无锡县所受的影响似乎不象其它地方那样明显,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势头。调查表明,在宏观经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是长三角的核心地区.太湖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环太湖城市的经济发展和长远未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治理太湖也应一体化.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紧迫性。文章指出要把治太一体作为环太湖区域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认识,并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战略尽快实施。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浦江水系形成原因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浦江水系是太湖流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发育的过程与太湖流域水文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由于北宋开始的海平面上升,太湖地区水文环境发生重要变化,湖群扩张,三路排水格局转为吴淞江一路,吴淞江曲流发育。这个变化是黄浦江水系开始发育的动力。13世纪末海平面下降,又导致了太湖地区的水文环境发生相应改变。吴淞江的迅速淤浅,推动黄浦江水系的全面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县市是太湖之滨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吴县市拥有太湖三分之一的水域,吴县人视太湖为“母亲湖”、“天堂湖”。古往今来,烟波浩渺的太湖水,以博大的胸怀哺育着辉煌的吴越文化,滋润着吴县这块山水清丽的土地,赐予了吴县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人文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吴县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市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农业大县到经济强市的历史性飞跃。今日吴县市,已成为全国经济基础最发达、发展速度最快的县级市之一,在历次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均名列前七…  相似文献   

6.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社会整体的现代化。”无锡县领导者这样说。无锡县百万人民在改革开放的15年中,以巨大的热情点燃了中国农村产业革命的火炬,崛起的乡镇工业经济总量雄居全国各县之首。他们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15年翻4.7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4.6番的奇迹,同时以占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  相似文献   

7.
一项人才学研究的基础工程──评《中国状元辞典》吕洪年无锡县王金中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又业余致力于人才学研究,勤勉笔耕,有多种著作。不久前,他以煌煌巨册《中国状元辞典》(新世纪出版社,1992年)见赠,并嘱我为之评正。我怀着钦敬的心情拜读之后,深感...  相似文献   

8.
《源流》2007,(9)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太湖水的美丽早已深入人心,但今年5月份在太湖发生的情形,却使它的形象大大打了折扣——太湖蓝藻提前一个月集中爆发了,而5月份的东南风把几乎整个太湖的蓝藻都吹入了无锡内湖,加上今年无锡天气比往年都热,蓝藻开始腐烂,结果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  相似文献   

9.
太湖水的治理已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尽管国家和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大批工程,由于1)治理措施跟不上长三角地区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2)不少工程难于达标,治污工程进展缓慢。3)治理方法和治理理念滞后,难于给予正确指导、把握全局。4)国家经济发展局限,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难于全面维持现有模式下的项目运转。转变治水理念、创新水治理技术已迫在眉睫。首先,必须树立以治理养治理理念确保太湖水治理资金合理使用,施行以治理养治理措施有利于合理使用政府投入的资金,施行以治理养治理措施有利于发展新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施行以治理养治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治污信心和积极性。其次,施行以治理养治理措施应该发展和合理配置生物产业。第三,要治理好太湖还需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太湖水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略论抗战前后太湖土匪的分化和演变同友近代中国土匪活动的大量存在,是社会动荡局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揭示土匪成因及其活动规律,有助于完整地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本文是笔者以近代太湖土匪为对象进行个案研究的系列文章之一。土匪实际上是农业社会里游民无产者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蒋芳霞 《华人时刊》2007,(11):116-116
武进区雪堰镇雅浦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窑墩山脚下,东靠无锡马山、南临太湖、西接宜兴,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辖区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0亩,果树600亩.水产养殖350亩。现有村民小组12个,农户400多户,总人口1400多人。2006年全村工业总产值1.1亿元,村级收入8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  相似文献   

12.
无锡县经过1978—1993年的十五年的大发展,工业化率达到了70.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率),使原有的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格局转变为工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经济格局,经济实力大大增强。1992年和1993年,无锡县以社会、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农村经济实力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农业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评比活动中两次荣登榜首,被誉为“华夏第一县”,1994年又在由国家科委、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及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科技实力  相似文献   

13.
太湖异名考     
太湖为吴中胜地,历来即有许多异名,或谓之震泽、具区,或谓之五湖、洞庭,也有三山湖、湖亭、姑蔑。太湖的异名记载着太湖的变迁、太湖的社会情况、自然环境,以及历史上人们的相关语言、认识等。太湖异名表现出形状定名、特征定名及吴越古族语言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环太湖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增加、内部结构不均衡、产业集聚逐渐显现的态势。通过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表明,环太湖城市群文化产业的投入与文化产业的产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并且资本投入对环太湖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的贡献最大。因此,在空间相关性的背景下促进环太湖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一个环太湖城市群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情迷雪浪山     
许松华 《老友》2013,(3):50-50
雪浪山,又名横山,东临苏州,南濒太湖,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但又不为世人所深知的山。  相似文献   

16.
太湖地区的范围大体上包括杭州湾以北的浙江省北部、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太湖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化,是1985年发掘的吴县三山岛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后又经历了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三山岛遗址,与太湖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之间,在文化内涵和时间先后上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空缺,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来填补。新石器时代的三个文化,它们不但在文化内涵和时间上,都有着明显前后衔接、继承和发展关系,而且逐步形成了高度发达、富有特色的太湖地区的原始文明。一、太湖地区的原始文明1、三山岛遗址——太湖地区原始文明的开端太湖地区人类最早的活动遗迹——三山岛遗址位于吴县三山岛的西北端。现今的三山岛已于太湖之中,面积仅为2平方公里。原始居民生活在这样一个孤零零的小岛之上,似乎不可思议。实际上,古代太湖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与今天有极大的差别。根据地质学研究表明,太湖底部为一片高底不平的  相似文献   

17.
雪堰镇位于常州武进东南太湖之滨,全镇陆地总面积35.16平方公里,太湖水域1500公顷,总人口3万余人。东邻无锡市,南濒万顷太湖,灵山大佛坐落在该镇与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交界处。人文景观丰富,常州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正在开发之中。锡宜高速公路、陆马一级公路、锡宜公路贯通全镇,武进港穿境而过,雪堰镇水陆交通极为便捷,是沿太湖经济圈中的重  相似文献   

18.
浅议太湖石     
本文叙述了太湖石的自然特点 ,回顾了太湖石应用的历史 ,并对其文化渊源及审美标准进行了讨论,从而提出太湖石与人之间有着历史的、文化的、美学的姻缘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时期 ,环太湖地区的苏、常、润、湖、杭五州展开了积极的兴修水利活动 ,主要表现在对太湖的整治、江南运河的整治、海塘的修筑和大量的农田水利基本工程的兴建上。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既大大方便了太湖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 ,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 ,同时大量荒地的开垦和农田灌溉的保证 ,使得太湖地区成为唐五代最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地。水利建设对太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所起作用极其重大  相似文献   

20.
对环太湖旅游圈推进一体化进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太湖旅游圈应加强区域合作,坚持从整体上保护太湖。开发环太湖旅游圈,应当从旅游业的经营规律和特点出发,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充分发挥各地区旅游的优势、特色,精心组织旅游线路和产品组合,共享客源市场,逐步把环太湖地区建设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从而达到各环湖省市旅游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战略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