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侵犯著作权犯罪,海峡两岸刑法在法定刑上都设置了罚金刑和自由刑,还规定对法人犯罪进行处罚.但在立法模式、条文数量、罪名种类、目的犯数量、成立犯罪的要件、罚金刑及自由刑的规定等方面有许多不同.我国大陆刑法将来可以从两方面逐步适当扩大刑法保护著作权的法网,而且,为使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紧密衔接,以及使相关犯罪实现罪刑均衡,有必要对有关法条作出修改.我国大陆刑法没有必要建构附属型刑法保护模式,目前关于著作权犯罪的司法解释本质上没有侵入立法领域,也没必要将之上升为立法.我匡台湾地区的著作权刑法保护著作权的法网过于严密,可以适度非犯罪化,并对相关刑法制度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2.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我国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相形之下,现行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打击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实践中渐显滞后。综观我国侵犯著作权立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刑法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结合司法实践,要从扩展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取消犯罪主观案件中的非法营利目的,侧重于对被害人的实质补偿,修改罚金刑、增强其可操作性,确立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模式和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得到快速发展,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和内容也不断扩大和深化.随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经济成为一个利益巨大的经济部门,传统的著作权人希望将其对传统作品的权利自然延伸到网络世界,网络的既得利益者则希望网络层面的权益能得到传统著作权的扩大保护. 相似文献
4.
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犯罪中的以营利为目的,在直接营利和间接营利模式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由于其营利模式的隐蔽性、复杂性、技术性,使得对行为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的认定十分困难。本文主要介绍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犯罪中以营利为目的的内涵,并对现实生活中难以界定的营利行为的认定进行探讨;同时,针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以营利为目的的存废问题展开论述,以期更加准确的理解并适用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法律,有效防治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犯罪。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中接连涌现的一系列相关案件表明,以上传、下载、作品数字化、网络盗贴为行为方式的新型复制发行行为给网络空间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也凸显了数字时代著作权刑法保护的未来走向。网络复制发行行为的刑法评价中应突破"以营利为目的"的犯罪构成要件要求,通过"共犯的正犯化"对网络服务商的帮助"发行"行为进行入罪化处理,并对网络传播行为与网络复制发行行为进行差异化处置。 相似文献
6.
"国际互联网条约"在我国的正式生效,意味着在网络环境下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律保护机制实为迫在眉睫.应以加强网络复制权的法律规制为基础,以权利限制制度支撑著作权法上的"利益平衡",从而完善我国的著作权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试析侵犯著作权罪的法律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著作权法对犯罪和刑罚规定得过于抽象,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产生了冲突。著作权法扩大了刑法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范围。侵犯著作权罪的对象表述存在着严重的逻辑错误。犯罪构成设计滞后,以营利作为犯罪的主观要件制约了法律的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权益没有受到刑法的全面评价,刑法保护的权益过于注重财产权而忽视人身权。著作权法的规定也导致了特别刑法与普通刑法的冲突,从而使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网络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互联网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传播方式。由于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对于此种新兴事物的法律保护捉襟见肘。在网络立法尚不成熟的今天,许多网站往往只能通过加密、防火墙、入网控制、访问控制等安全技术手段来加强对自身网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但采用技术手段在给用户带来不便的同时,其本身也并非坚不可摧。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护著作权便愈显迫切。鉴于此,只有不断地完善网络立法,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立足于我国网络著作权立法滞后的现状,以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为根据,对有关网络著 相似文献
9.
王金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11):68-69
合理使用制度是我国《著作权法》的一项基本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合理使用相关立法日益暴露出其滞后性和不合理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合理使用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P2P技术给著作权保护制度带来的严重的挑战,BT软件是基于P2P技术原理而开发的软件。本文在说明BT软件运行的原理及过程的基础上。对与BT软件的使用有关的行为主体如BT软件用户、种子制作发布者、种子发布网站以及BT软件开发者的侵权责任问题做了初步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
王颖欣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5):46-50
近年来,我国职务犯罪一直呈高发态势,究其原因,除体制、经济、犯罪主体的主观意图等因素外,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为职务犯罪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完善职务犯罪法律制度,调整立案程序、增加附加刑的配置,拓宽贿赂、渎职的界定范围,排除立法盲区,可以有效抑制职务犯罪的滋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大陆开始出现。我国《刑法》294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了规定。根据有组织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反黑法",从立法上细化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征、增加财产刑及对"保护伞"现象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刘辉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4):113-115
贷款犯罪是对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它导致和加剧国家金融秩序的混乱,使金融活动不能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进而引发和加大金融风险.试图通过分析借鉴国外金融犯罪的有关立法,提出在我国当前的金融环境下所应采取的法律规制措施,以便有效的保障我国金融秩序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4.
徐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37-40
限制软件的自由会导致许多负面影响,而倡导自由软件并不会导致没人愿意开发软件,也并不必然导致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自由软件运动提醒我们对知识产权法立法目的的关注,即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并非当然地是向知识产权人提供尽可能大的人为激励才能实现.软件自身的特点促使我们在通过版权制度对其加以保护时应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15.
环境犯罪的侵害法益,首先存在着物本法益说与人本法益说的对立。因为这两种学说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就出现了尝试消除物本法益说与人本法益说对立的各种调和学说。实际上环境犯罪的侵害法益应该包括两类:一为生命、健康与财产;二为环境权。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 2 0 0 1年 12月 2 0日公布了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与 1991年公布实施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相比 ,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的保护水平。在计算机软件领域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具有优先于《著作权法》的效力 ,这种“优先”源于《著作权法》第 5 8条的授权。就目前而言 ,打击盗版 ,应重点打击制造、销售盗版软件的人以及作为单位的计算机最终用户 ,对个人最终用户不宜追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