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现行的畜牧业生产经济考核指标,包括总增率、纯增率 繁殖率、成活率、繁殖成活率 成幼畜损失率(其反义是保畜率)、出卖率、自食率、良种比重、改良畜比重,母畜比重、畜群构成、公母比例等,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牲畜存栏数 构成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牧区畜牧业生产中有不少政策和理论性的问题,值得重视和研究。现就牲畜总增和纯增率、草牧场使用权和草原建设、落实党在牧区的经济政策、生产责任制、牧工商联合企业、社队企业和民族政策等七个问题,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总增率和纯增率的作用应当肯定 发展牧区畜牧业生产,不仅要有正确的方针和政策,还必须具备有效的增产措施。因此,各地牧区要注意掌握牲畜的总增率和纯增率两个关键。 总增率是畜群除去在繁殖、放牧、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损失以后,较上年度牲畜总头数增加的比例。它表现了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水平和收获量,是衡量畜牧业生产好坏的主要标志。总增率越高,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高。畜牧业生产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总增率,增加牲畜,增加畜产品,以满足国家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只有有了较高的总增率,才能保持一定比例的纯增率。纯增率是畜群在保持合理的畜群构成、幼畜的繁殖与成活率的条件下,除去食用消耗数量和征购数量以后,较上年度牲畜总头数增加的比例,是牲畜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呼伦贝尔盟南部,以草原畜牧业为主。总人口37,466人,其中牧业人口16,164人,由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等8个民族组成。土地总面积20,082平方公里,其中草场总面积17,819平方公里,占全旗土地面积的88.8%。牲畜总头数600,000余头(只),其中自留畜181,367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30%。1980年牧民人均收入289元,1981年为419元,1982年为466元。收入达万元以上的牧民户已有32户。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认真清除极左路线的影响,调整农牧业政策,放宽对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的限制,使畜牧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生产结构始向合理化。同1978年相比,1982年全省各种牲畜总头数达1,614.10万头,增长19%。其中:生猪945.1万头,增长20%,占牲畜总头数的58.55%;牛马羊669万头,增长15.92%,占牲畜总头数的41.45%。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调整畜牧业的生产方向,使草食牲畜和杂食牲畜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全面高涨呢?这是发展贵州畜牧业的战略指导思想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要提高我省畜牧业生产水平,改变牧区经济文化落后面貌,改善群众生活,当前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党在牧区的经济政策,改革畜牧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商品性生产。 大家都知道,畜牧业是我省的一大优势,是牧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发展畜牧业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更好的畜产品,而畜产品只有转化为商品,才能变成财富,增加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同时也满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转化,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化的新时期。在这方面我省也作了不少转化工作。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畜牧业经济注意了发展商品性生产,改革了畜牧业的生产指标体系,初步扭转了单纯追求牲畜存栏头数的作法,提倡在提高总增率的前提下多出栏,多出售,加快牲畜周转,使畜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试就畜牧业生产的基本规律作一初步探讨,望能得到关心我省畜牧业生产的同志的指正。 畜草平衡规律的概念和含义 畜牧业生产同工农业生产一样,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其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畜草平衡规律。 什么是畜草平衡规律呢?畜草平衡规律就是牲畜与饲草相适应发展的规律。 牲畜和饲草,集中地反映了畜牧业生产的两个主要内容和特点,即作为饲草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和作为牲畜的动物第二性生产,畜牧业生产就是在植物第一性生产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绵羊饲养业是我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九八二年(畜牧生产年度),全区存栏牲畜4,721.9万头(只),其中绵羊2,543.8万只,占牲畜总数的53.87%,占羊只总数(3,474万只)的73.22%强。提高绵羊饲养业的经济效益,无疑是促进我区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毛肉矛盾”是发展绵羊饲养业,提高绵羊饲养业经济效益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牲畜存栏情况:牲畜存栏头数为83.41万头,同比增加1.92万头,增长2.36%;大牲畜存栏12.03万头,同比增加0.76万头,增长6.74%;猪存栏0.16万头,保持去年同期存栏数;羊存栏71.22头,同比增加1.16万只,增长1.66%;Ig禽存栏23.90万只,同比增加4.47万只,增长23.01%。  相似文献   

9.
黄河发源于青海南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中部、南部、东南部和东部,长达一千四百五十五公里,是青海省境内流经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一条河流,流域面积十六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三十。这广大的地区就是黄河上游经济区青海段,行政区划包括果洛、海南、黄南三个藏族自治州和西宁市、海东地区,总人口三百二十多万,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青海省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牧业劳动力十万多人,草场面积两亿多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五分之二,其中可利用的草场达一亿七千万亩,放牧着藏羊、青海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山羊、牦牛、马、骡、驴等牲畜,西宁和海东地区还饲养着大量的猪和小家禽。  相似文献   

10.
<正> 1988年,海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生产实现第9个丰收年,与1979年比较,牲畜存栏头数增长10.4%,仔畜繁活率由44.1%提高到66.27%,成畜损亡率由10%下降到3.43%,总增率由7.2%提高到27.16%,出栏率由14%提高到27.68%,商品率由8%提高到21.30%,畜牧业产值翻了一番,牧民人均收入增长4倍。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1988年的繁活率、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高出9、9.5、9和8.4个百分点,成畜损亡率低2.7个百分点,百亩草场产值高60%,牧民人均收入将近高1倍。  相似文献   

11.
新疆有广阔的牧区,草原畜牧业有悠久的历史,天然草场面积约占全国草场面积的四分之一。然而牧业经济并不发达,牧民生活也并不富裕。全区24个贫困县中,有10个是牧业县;北疆有7个贫困县,全部是牧业县;南疆有4个牧业县,其中3个是贫困县。至于贫困乡、贫困村,除和田、喀什、克孜勒苏三地、州外,大部分集中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从1949年到现在,全区1038万头牲畜已经发展到3247万头,增长了两倍。畜牧业的增长并没有使牧民的生活得到多大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牲畜增长的速度并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新疆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仅就畜牧业而言,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到了3599万头(只),较1993年增长2.4%,肉类总产量42.81万吨,增长11.8%,也就是说,纵向比较,新疆畜牧业还是在发展。但若做横向比较,则不难看出,新疆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与全国水平的差距愈来愈大。以人均占有的肉量为例,1993年新疆人均占有的肉量为21公斤,排全国第26位,由原来的羊肉产量冠军易位给山东,牛肉产量排名则降为全国的第9位,不及山东省的四分之一。1994年,我国人均占有的肉量达到了32.6公斤,接近世界33.5公斤的平均水平,而新疆人均占有的肉量仅由1993年的21公斤升至26公斤,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更谈不上与先进省区山东、河南、安徽等省相比了。由于新疆畜牧业发展速度慢,造成的严重事实是,畜产品尤其是牛羊肉供求关系紧张,肉价长期居高不下,给新疆现存的通货膨胀形势又加了一个砝码。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决心,拿出一些关键措施,推动新疆畜牧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畜牧业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经济部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不到25%,而通过牲畜,发展畜牧业,却可以大大提高利用率,并使之转化为供人们直接利用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畜牧业的这种功能是其他任何经济部门所不能代替的。至于草原上生产的牧草,更必须通过牲畜有机体的转化,才能为人类所直接利用。所以,饲养牲畜,发展畜牧业,是利用自然资源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家庭联产责任制是牧民的最佳选择从1979年开始,新疆的主要牧区先后推行过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最先是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实行五定一奖(简称定包奖)责任制,后又出现了以“母畜保本,仔畜分成”为主要内容的“铁畜制”。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不少地方仿照农业上大包干的办法,实行了畜牧业大包干责任制。但是,这些形式都没有解决牲畜所有权转移的问题,也没有完全冲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5.
“六五”期间,贵州的畜牧业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对照省政府计划检查,到1985年底,生猪存栏1,144.04万头、完成计划114.40%,出栏肥猪627.45万头、完成108.1%,大牲畜存栏545.98万头、完成103%,出栏牛35万头、完成166.67%,羊存栏147.37万只、完成70.18%,出栏羊47.75万只、完成56.17%。与此同时,猪、牛、羊产肉总量为97,620万斤,完成计划128.45%;人均肉类产量32.5斤,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畜牧业产值12.30亿元,完成129.68%,翻了一番多。总之,除羊而外,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国家“六五”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一)草原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新疆是全国的重点牧区之一,拥有的草原面积占全国第三位,饲养草食家畜的数量占全国第二位。全区每年牲畜的最高饲养量可达4400万头以上。这些牲畜主要是依靠天然草场放牧。因此,草原在新疆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没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就没有新疆畜牧业的大发展,新疆也就不可能成为全国的第二大牧区。草原所以在新疆畜牧业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是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另一方面也是由其本身所固有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畜牧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很大的发展潜力,它完全有可能也完全应该成为新疆经济的一大支柱。自治区成立三十多年来,各级党政带领各族人民为改变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牧区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新疆牧业实现了连续九年的稳定增产,扭转了十五年长期徘徊的局面。但是由于生产条件的制约和生产关系方面的一些问题,号称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新疆,牧业经济仍然处于自然、半自然经济状态,畜群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发展缓慢,很难摆脱自然环境的制约,一次大的灾害能使生产倒退数年。牧业的生产效益相当差,三十年来全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发展商品性生产、提高经济效果和牲畜质量、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等方面,提出了调整品种结构和畜群结构的原则意见。  相似文献   

19.
苏鲁克是蒙古语中畜群的“群”字。牧区历来借用这个字。习惯用于一种包放制度的名称。苏鲁克制有苏鲁克主(牧主、庙仓)与苏鲁克钦(包放的牧民)的双方关系。解放前的苏鲁克叫旧苏鲁克,苏鲁克主将一群羊交给苏鲁克钦,绒毛与生产费用归苏鲁克钦收益和承担。成畜和仔畜归苏鲁克主,成畜死亡了交皮子和耳、角、记号等没了就赔偿。但为鼓励放好牲畜,当年的羊下羔和一胎双羔的一只归苏鲁克钦。每年夏季搞一次数羊记帐:打印记号,畜主认为放得好,可奖一两只大羊。这样一种简单的剥削办法,在牧区实行了几百年。解放后,党制定牧工、牧主两利政策后,对旧苏鲁克制进行了改革,在原基础上实行了仔畜比例分成,一般苏鲁克主六,苏鲁克钦四,即四、六分成。改革后的苏鲁克钦,不仅有生活资料(绒毛)。也有生产资料(仔畜)。不论旧的和改革后的苏鲁克制都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  相似文献   

20.
广西是个多山的地方。全区二十三万多平方公里,山区占百分之七十左右,耕地只占百分之十一。其中有一部分县,山区占百分之八、九十,耕地只占百分之几。因此,如何根据山区的特点,更快地发展山区生产,这是关系到我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发展山区生产应该采取什么方针?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必须坚持靠山吃山的方针。靠山吃山,有利于发挥山区的特长和优势。在发展生产中,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山区同平原比,耕地少,交通不便,这是自己的短处;但是,山区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