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大型辞书,但其间仍不无缺憾。本文以《张协状元》的人称代词和称谓词为例,从“词目失收”、“义项不全”和“书证滞后”三个方面,对《汉大》聊申一得之愚。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特大型历时性语文词典。由于种种原因,《汉语大词典》仍然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文章以五代墓志文献为研究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部分条目的始见例的不足进行商补,希望有助于加强汉语词汇史研究和《汉语大词典》修订。  相似文献   

3.
上学期末,少数民族学生对《现代汉语》课(以下简称《汉语》)提了两条意见:一条是,《汉语》是讲现代汉语规律的一门课,最好直接用汉语讲授.另一条是,教《汉语》的老师最好能懂得一种少数民族语文,通过少语与汉语的对比进行教学。这里提出了我们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中值得认真研讨的问题.下面,就这两条意见谈谈我们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是汉语外来词引进的一个高潮期,在《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一些从英语、法语、满语等外国和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外来词。这些外来词涉及的领域众多,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不过,日源词和科技词语的收录较少,这不能不说是《汉语大词典》的一个缺漏,因此从《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中补录了近500个外来词。希望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工作提供有益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中的历史主义与“厚今薄古”是一致的。语言学的任务,归根结蒂,还是研究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因此,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是目前我国语言学的一项迫切的任务。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史著作。客观上它是起了“开荒斩草”的作用:对《汉语史稿》的意义,是应当给予肯定的评价的。但是,正是因为《汉语史稿》具有“开荒”的性质,它就不可能不有些缺点。特别是《汉语史稿》下册,《汉语词汇的发展》的缺欠较为明显。其中有些问题不论是从教材或者是从科学著述角度看都是亟待改进的。在这里,我们仅就《汉语词汇的发展》,提出一些很不成熟的意见,供王力先生参考。  相似文献   

6.
"忽悠"是近些年深受老百姓喜爱、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词语。流行词语最终能否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需确定其在新词新语中的地位以及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词的原则。"忽悠"新义不仅基本满足了新词新语规范的四条基本原则,也大致符合《现代汉语词典》对新词语的收录原则,可以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7.
《汉语外来词词典》《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汉语大词典》都是汉语外来词研究的重要著作,三部文献在释词体例、探源溯流、外来词资格审定等方面各有特点,其着力点也不甚相同,偶有不足,却瑕不掩瑜,相互参看又可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8.
潘允中先生的《汉语语法史概要》在1982年由中州书画社出版。这是继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中册》1958年出版后的又一本汉语语法史专著。本文拟对《汉语语法史概要》(以下简称《概要》)进行简略的评论。  相似文献   

9.
书证作为《汉语大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二十年学界的关注重点,但有关现代书证研究成果却不多.《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有182例,数量较多;失误类型较多,有出处、文字、标点符号、排序、孤证、书证滞后、版本不一共计七种失误.《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失误比例较高,失误类型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存在的问题.《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会影响辞书的规范性,甚至模糊对部分词语源流演变的认识.《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问题的普遍存在与关注缺失,凸显了对其进行修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语言,现代作品的早期版本呈现了现代汉语早期的语言面貌。现代作品不同版本中的异文有语言要素的异时变动。忽视现代作品的早期版本,会影响部分词语源流的考证,对现代汉语词汇史研究也会有误导。《汉语大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时代成果的集体反映。《围城》文学地位高、语言成就突出、版本情况明晰,《汉语大词典》征引《围城》书证数量多。计量分析《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的版本情况,分析当前学界对现代书证的关注状况,可以反映现代作品版本意识在语言学界的存在状况,并为《汉语大词典》的高质量修订提供有用资料和修订视角。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清政府于1904年1月颁行癸卯学制,创建了纵有阶段、横有类别、独立设置的近代中国师范教育体系,构建了中国师范教育相对完整的框架与基本格局。为吸引、鼓励人们学习师范、乐于从教,促进师资队伍的稳定,清末实行师范毕业生效力义务与奖励相结合政策。清政府先后多次派人赴日本考察教育,大规模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聘请日本教习来华任教,将军国民教育列入教育宗旨,使近代早期师范教育具有仿日性质。  相似文献   

13.
雷蒙德·威廉斯在早期的文化研究中注意到对大众文化的探讨从观察的出发点上就存在一系列值得质疑的问题,通过对大众概念的剖析和指出大众文化研究中观察的局限,他提出了自己的观察立场.对其"大众观察"理论的归纳是希望对我国的文化研究状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作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第三人利益合同现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承认,其核心在于对第三人权利的认定。但我国《合同法》第64条对此问题的规定却相当模糊。不仅第三人能否取得合同上的权利未能明确,而且条文设计也过于简略,这不符合现代合同法的发展趋势。因此对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受益第三人的权利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理论界对再审程序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但对其改判标准问题却鲜有论及。从理论上阐明我国再审改判标准并提出若干具体建议 ,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再审程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一种关于江南话语的语言本体论意识是惟一的桥梁。徐雁平认为,以学术和文学为特色的江南世家图景的绘制工作,才刚刚开始,它的展开与深入,必须建立在对清人诗文集和家谱族谱等文献的梳理排比基础之上。只有在注意到每个诗学世家的不同性(如海宁查氏、德清俞氏)的同时,又能以多视角观照问题,才能绘制出细节丰富的江南世家图景。朱逸宁认为,在江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晚唐五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江南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和人物,江南的精神气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从此开始取代北方成为中国诗性文化的象征。耿波认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文化语境中,士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互利互惠的组织化。士人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援系,为了能在城市文化生产的逻辑中生存而结成了一个"共同体"。江南士人在城市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那种在张扬个体和"士志于道"的事业之间寻求调和的深微刻苦精神心态是城市文化中最富诗意的因素。江南士人的情性状态  相似文献   

17.
创立中国人民的新型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秋收起义后,这项使命落到了毛泽东的肩上。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的规律、任务等问题的哲学思考及实践探索,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从而历经了提出、实施、完善三个阶段,把它锻造为我党领导革命军隊克敌制胜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8.
试谈国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但也存在对资源高开采,低利用,对环境造成比较大地破坏等问题,所以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考虑,应推行发展循环经济。国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强调制定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通过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国有企业要进行按术改造和创新,职工应全员参与,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等。  相似文献   

19.
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内部公道的研究对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到企业的繁荣及可持续发展。企业内部公道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心、公开、公正、公平四个紧密相联的方面。公心是公道的思想基础,是公道的“初始境况”;公开是公道的先决条件,为企业内部公道的展示提供自由的空间;公正是公道的有效手段,体现了企业内部公道所要求的人人平等;公平是公道的最终目的。文章正是基于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内部打造公道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法治概念是法治理论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前提.对法治概念性质的不同理解,内在地包含着对法治建设内容的不同规定,甚至内在地规定着法治建设的不同模式.从性质上讲,不能把"法治"概念局限在法律自身范围之内而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法学概念,法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价值追求和基本政治原则,甚至包含着对法律的热忱和信仰.法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因而法治建设也就是一个融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