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民本思想何以成立,现代主流的学术观点多从现实政治需要的角度出发去解释,认为统治者是慑于民众的反抗,才不得不“以民为本”.这种观点忽视了信仰因素,没有注意到“天”的观念对古代中国人的影响;以天、君、民三元结构为分析框架,强调重视“天”在古代民本思想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天、君、民三者之间的有机互动;因为天佑民众,而君惧天威,于是君才有了“民本”思想.因此,中国古代对“天”的信仰是民本思想得以成立的关键根由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之际,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达到成熟,战国以降,无重大发展,直至明清之际,才达到民本思想的顶峰。因此,传统民本思想是具有全民认同的影响中国统治方略达几千年的政治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抛弃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人民性的精华,进行综合创新,从而彻底实现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化转换。一、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都主张以民为主体,以民为本位,而且承认民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将民众的利益置于君主利益之上,主张“听于民”,这在当时显然是先进思想。但是,传统民本思想未曾论及如何…  相似文献   

3.
儒家民本思想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也是愚昧无知的同意语。古代思想家在充分地肯定民众的整体价值的时候,也否定了“民”的个体。“民为国本,君为民主”是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设计,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是整合的。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为民谋利”的价值准则,这一原则的要害是把民众视为权力的客体。在中国古代社会,“为民谋利”是用于说明各种各样的政治的符号。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以民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丹 《天府新论》2005,3(5):32-36
传统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商至西周时期,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之中。现代民本思想产生发展于20世纪初期,与传统民本思想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是又与其有着实质性的区别,它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指导思想中。从传统的民本思想到现代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发展,体现了对“民”的认识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传统民本思想和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共同点是:二者都重视民众的作用,都是对“官”提出的要求,都是为了富民。传统民本思想和现代的以民为本思想的本质区别在于:两者都注重民众的作用,但其目的不同;实现利益的主体不同;“官”与“民”的群体性划分的实质不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正是现代以民为本思想的本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孟子不仅是中国古代早期民本思想之集大成者,而且其民本思想中有着特殊的革命因素:"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制民以恒产""汤武革命"。这些革命因素被后世统治者抹杀掩埋,直到明清之际重新被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思想家们所唤起与弘扬:"循天下之公""天下之土,皆民之产""可禅、可继、可革"。王夫之能够重新张扬孟子民本思想中的革命因素,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民本主义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之根本的政治学说,其核心是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对民本思想的争论主要集中于民本思想是否即是民主思想,或者能否发展为民主思想从而与现代民主相衔接。本文试从历史源流、理论构建、制度规范等  相似文献   

7.
杨万里认为南宋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是统治者涸泽而渔式的牧民政策,由此他提出与先秦孔孟以来的一脉相承的民本思想.其核心内涵是民为邦本,民众休养生息是为政的根本;国运在民,理民财、结民心是保国的根本大计.杨万里不仅在诗文中探讨弘扬民本思想,而且在漫长的为官生涯中身体力行实践仁政.扬万里对民本思想的探索和实践丰富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论述,同时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民本思想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奴役中国人民两千余年的“政权神授”理论。传统民本思想的“民”,是一个仅包括农业生产者的整体概念,古代思想家们肯定民众的整体价值时,也否定了“民”的个体。民本思想由于种种局限,非但未能转变为近代民主思想,还阻碍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统治思想最精彩的命题之一,这个命题的本质属性是判定中国古代有没有民主思想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基本特征的把握.因此,民本思想与统治思想的关系势必成为争论的焦点.张分田教授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上下卷,73万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是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一部力作.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关系研究"的最终成果,国内专家学者认为,"该课题是迄今在民本思想研究方面最完整和系统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相关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珍贵的历史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并运用马克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相结合,使民本思想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得到发展与飞跃。  相似文献   

11.
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通过识别和阐述传统民本观念里的权利成分及其流变 ,试图在继承和重述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 ,把以民为本的民本论转变为民之所本的民本论 ,把他本的民本论转变为自本的民本论 ,把以民为手段的民本论转变为以民为目的民本论。同时 ,通过清理现代中国的民本思想和民权理论以及评析政治浪漫主义和文化怀疑主义 ,试图借助权利概念来完成民之本体的建构 ,从而支持当代中国关于民权的价值理论和政治实践 ,倡导一种同以人为本的观念相呼应的新的民本学说。  相似文献   

12.
从民本思想到执政为民的传承和质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芳 《船山学刊》2004,(3):175-177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历代统治者只是把它作为借助民众的力量推翻旧统治建立新统治的手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以民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根本出发点 ,实现了从民本思想到执政为民的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创造性结合的成果。其内容主要是在政治上重视民众的地位和作用;在经济上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共同富裕;在文化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建设上重视民生。邓小平的民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老庄民本思想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及"天道自然"认识的基础上,老庄建立了以顺民自然之性为核心的民本主义思想体系,提出了轻徭薄赋、消弭战争、减省刑罚等尽量减少对民众生活干预,使民众能够自由生存、生活的主张.相对于儒家积极有为的民本思想而言,老庄的民本思想是一种倡导无为而民自化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张淼 《齐鲁学刊》2006,(3):32-34
墨子是我国古代下层民众的典型代表,他从下层普通民众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符合其切身利益的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本”倾向和现代特征,对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哲学从先秦开始发端,经过先秦、两汉、唐宋、明清等各阶段的发展,最终成为以“新民本”思想为代表的政治哲学,是有其逻辑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民本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的民本思想 ,是他革命和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他伟大人格魅力的思想根源 ,还是构成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坚实基础。一、周恩来对中国民本思想的继承在中国历史上 ,民本思想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早在春秋时期 ,西周“德”的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对待民众 ;在神民关系上认为民是神之主 ,季梁说 :“夫民 ,神之主也。”1寻虎国的史嚣进一步指出 :“国将兴 ,听于民 ;将亡 ,听于神。”2 因此 ,君主必须“以德和民”。晋知武子曾对献子说 :“我之不德 ,民将弃我。”3孟子提出一句名言 :“民为贵 ,社稷次之 ,…  相似文献   

18.
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仁学德治及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以民贵君轻、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为核心的系统的仁民安民、平治天下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德治思想的极大超越,在儒家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具突破性意义.孟子的民本仁政说与现代民主既有本质上相悖的内涵又有许多相通的精神,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其对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具启迪与警示意义,也终将显示出其对孔子德治思想之超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毫无疑问是儒家思想,民本思想构成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邓小平都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但在超越传统民本思想的同时,他们的民本思想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内涵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长期探索的重要结晶。周公旦最早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要求国君“知稼穑之难,闻小人(此处指百姓,笔者注)之劳”(《尚书·无逸》);《故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说。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在先后产生的诸子哲学中,更有“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不可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是民本思想并非与民主思想完全对立。发展现代民主事业,需要从更加宽广的视野中来吸取民本思想中的精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至少在基本价值取向、追求目标和未来走向三个方面具有相通之处。在符合民意、保障民利方面,二者有相同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十分强调对传统秩序的尊重,这样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民本思想中提供的关于集体主义(社群主义、社团主义)的思想,为人类民主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