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村鸥往事     
古之画者有专攻山水的。亦有专攻人物或花鸟的,昔郑板桥专攻兰竹,齐白石以“虾”名世,徐悲鸿以“马”闻名。清末民初,我们徽州也出了一位以画“兰竹”为主的著名画家。他就是王村鸥。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尼采哲学和马克思、克鲁泡特金的学说一起在中国知识界广为传播,一时出现了如鲁迅所说的“大谈尼采”的文化现象,许多新文化战士把尼采哲学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种思想武器。鲁迅在本世纪初年就注意介绍尼采,称许尼采是“个人主义至雄杰者也”,1918年以文言部分地翻译了《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1920年又用白话全译了这篇“序言”,他的前期小说中,或隐或显地回响着尼采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谈意志     
存在主义者为什么要推崇尼采? 在探索存在主义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口口声声说什么 “整个人类命运不可捉摸”的存在主义,并没有把一切“主义”都“看穿”,却十分推崇尼采的哲学。雅斯贝尔斯认为“尼采是人类精神最深入的探索者之一”、“哲学家的导师”。他写过一本题为《尼采哲学入门》的书,认为尼采“同克尔凯郭尔一起决定了现代哲学的起点”。他还以为研究尼采“这位最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这位如此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哲学家”,是领悟“意识的始因”,“也就是在接近于实现这位思想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我是《家庭科技》的忠实读者,当今报纸、刊物如林,但我特别爱读《家庭科技》。因为《家庭科技》编得生动活泼,文章短小精悍,富有特色。许多专栏可读性、趣味性强,特别是“生活百科”、“生财理财”、“美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各家学派中,庄周派是一重要学派,并且世人尽知有《庄子》一书传世。“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第二卷,讲到现代科学的根源的时候,论述了它们同中国哲学,特别是同庄周、周敦颐和朱熹的关系。可见中西哲学在发展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的。”(《光明日报》1981年5月7日第四版文章未段)在先秦诸子中李约瑟是特别看重庄周的。《光明日报》同年10月23日袁翰青同志的文章,评介提出介子论因而荣获诺贝尔奖金的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也说,汤川自述少年时代喜爱读《庄子》,“他在1973年曾经用英文写过一本书,书名为《创造力与直觉》,主要就是谈《庄子》这书对他科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的几次学术批判中,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都免不了成为围攻的目标之一,它被贬低为西方美学家康德、叔本华、尼采学说的中国版,被扣上唯心主义、唯美主义的帽子。粉碎“四人帮”以来,情况有了变化,出现了几种说法,各举一例如下: 第一种说法:认为《人间词话》的“观点仍然是从唯心论者康德、叔本华、尼采那里移过来的”,“他的‘境界’说的基础仍是唯心论”,“不能说是唯物论”,不过“由于王国维治学态度的谨严,摸到了艺术创作的某些规律,因而使他获得了一些正确理论”。(雷茂奎:《<人间词话>‘境界’说辨识》,《文学评论丛刊》第3辑)  相似文献   

7.
庄泽珑 《理论界》2023,(1):68-74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让尼采给许多后世学者留下了“反历史”的刻板印象,但这个早期文本不能有效涵盖尼采对待历史的总体态度,历史感在他后续的哲学思想中承担着重要功能。无论是强调其中的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历史对尼采来说始终与多元主义相联系,它一方面表现出对任何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表现出对事物内部异质成分的洞察力。在主张多元与流变的绝对性时,尼采没有与他的语词保持距离,故而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尼采历史思想的“隐喻”诠释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节日剧场艺术──尼采艺术观三题乔延军尼采观照艺术的角度是独特的。他受启于“节日”,陶醉于“剧场”,进而把人带入“艺术”审美的人生。一、实现了人的“在场”尼采在“节日”和“剧场”中,重新让人找回了他的“本真存在”,从而使“悲剧的再生”成为“人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米歇尔·福柯是法国继萨特之后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曾被称颂为“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他在《词与物》这本书中宣称“人之死”和“人本主义的终结”。其思想深受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影响。海德格尔是福柯通往尼采的“桥梁”,而尼采的“上帝死了”,则直接导致了福柯的“人之死”的提出。他认为“人”是近期的发明,是在18世纪末期才成为人文学科的中心,才诞生出来的。所以福柯所谓的“人之死”,并不是具体存在的“人”的死亡,而是指那种纯粹概念的,在人文学科中作为知识对象和知识客体的“人”的死亡。“人”的出现只是偶然,“人”的死亡才是必然。  相似文献   

10.
一、“文章不朽”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章不朽”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段话把文章的价值提到很高的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曹丕强调的是“文章”之不朽,据他的有关论述,“文章”是“成一家之言”的学术思想著作,如周代的《易》、《礼》和同时代作家徐干的《中论》。徐干“著《中论》二十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与吴质书》)“成一家之言”的什伦》使徐干留名于后世,而不是他写得不错而且大受曹丕赞赏的《玄猿》、《桔赋》一类辞赋。在曹丕看来,称得上“不朽”的只…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一位朋友是工厂的副厂长,是搞具体管理工作的,但却很喜欢看理论性的《社会科学家》杂志,在他的影响下,我也成了《社会科学家》的忠实读者,而且越读越爱读,觉得《社会科学家》值得从事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同志们一读。首先,《社会科学家》贴近社会,贴近读者;与时代同步,与读者心理需求同步,注意抓人们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如今年以来编发的“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隐忧与对策——桂林市工业流动资金透视”,“关于当前我国农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等文章,都使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2.
尼采“超人”学说探析林乐香一、“超人”学说的提出及其在尼采哲学中的地位尼采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较晚,尼采目击了资本主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及社会的许多不良现象,所以他对资本主义充满“憎恶”,使用...  相似文献   

13.
诗如盘,酒如丸──刘扬忠《诗与酒》书后胡晓明大凡古今中外诗人,多少都是与酒有点因缘的。“我是狄奥尼索斯(Dionysus)!”尼采喊道,“我是快乐之神!”尼采活得又醉又醒,又自由又痛苦,最终成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给我拿酒杯来吧!给我摆上筵席...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美学人生观探析吕占华尼采的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其独特之处在于把美学和人生联系起来,试图用美学解决人生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就是一部阐述美学人生观的著作。据他说,该书的任务就是“用艺术家的眼光考察科学,又...  相似文献   

15.
过去,钱玄同曾经把鲁迅作品说成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这当然不能概括鲁迅的全部创作。以后有人又说他“近踪汉魏,托体风骚”;有人列举了从屈原、嵇康到唐人传奇、笔记小说、《儒林外史》对鲁迅创作的影响,强调了鲁迅对传统的继承。近年来,比较文学兴起,评论界又出现了“鲁迅与尼采”、“鲁迅与果戈理”、“鲁迅与……”一系列的比较研究,着重论证鲁迅对外国文学的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可贵的。但是应该指  相似文献   

16.
孙玉良 《社会科学研究》2007,203(6):116-120
《启蒙辩证法》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启蒙不断地自我毁灭并最终倒退成了神话。这个具有冒险性的思想把尼采作为一个先驱者,即认为尼采预示了西方历史中的启蒙辩证法。但是,《启蒙辩证法》最终却又把尼采看成是启蒙思想的代表,是极权主义的原型,他没有摆脱启蒙辩证法的魔咒。对此,笔者将指出,《启蒙辩证法》对尼采的模棱态度与自身的立场有关,其中也包含着对尼采的误用。  相似文献   

17.
尼采人生哲学价值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人生哲学的起点是重估一切价值。本文从这一起点出发,分析了尼采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以及他的人生哲学的理想目标———“超人”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学”本是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一部著作的名称,后来西方一直把它作为文学理论的别名,因此“诗学”可以等同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近年来,比较文学理论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比较诗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便提了出来。它的对象是两个国家、两种民族以上的文艺理论;它的目的在于探寻世界文学的共同规律。“比较诗学”也叫“共同诗学”。一中国“比较诗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1904年王国维的《尼采与叔本华》,特别是鲁迅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鲁迅在他的文章中通过比较各民族文学发展的特色,研究了文学的作用。他指出印度、希伯莱、伊朗、埃及等文化古国,由于政治上的衰微带来  相似文献   

19.
酒神冲动是尼采论述悲剧时引申出来的,代表着一种非理性状态。酒神精神是酒神冲动在文化学意义上的延伸。弘扬非理性的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基本意向。在尼采的哲学思想中,无论是他塑造的“悲剧文化”,还是他极力推崇的“积极悲观主义”人生观,以及其艺术本体论都蕴含和贯穿了他的酒神精神。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实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20.
郑板桥雅善书法,以余事写兰竹,为有清书画家中之佼佼者。其书隶楷相参,圆润古秀,间用画法,极瘦硬之致,兼众妙之长,世称“板桥体”,自谓“六分半书”。“六分半”一名,由来无释,故《辞源》《辞海》等均未立词条,暂付阙如。余漫步书苑,偶有弋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