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企业家为中心签约人的创业企业融资契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卫平 《学术研究》2005,(10):40-47
本文认为企业契约应是以企业家为中心签约人的契约结构,并比较了不同契约安排的契约成本来证明这一论断。接下来,本文建立了企业创立时企业家与外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契约模型,用模型证明了企业成功时,企业家和外部资本所有者将分享剩余收益;而企业失败时,企业家将允许外部资本所有者获得优先的企业残值索取权。这在实际的企业融资契约中就表现为可转换的优先股方式。然后本文把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安排引入契约模型,分别建立了企业家和外部投资者的效用函数,并与企业现实契约安排相结合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企业参与者生产要素禀赋及相应的生产要素特性决定了企业参与者的相互博弈将形成如下的产权安排:经营管理者拥有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获得企业拟所有权;股东拥有共同资产所有权、相应的企业总体资产统一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债权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提供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及其相对固定的收益权;工人相对独立地拥有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主要控制权及其相对固定的工资收益权。这种产权形成与安排使得企业参与者之间内部原始的合作生产性契约关系嬗变为外部的交易分配式契约关系,经营管理者和股东成为企业内部人,代表企业作为企业中心签约人,与企业其他参与者签定交易合同以确定分配等权益关系,此时,企业其他参与者,特别是债权人和工人实际上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企业外部人。因此,在企业性质三重关系中,产权安排决定生产匣子和契约组织。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5,(6):61-65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涉及产权和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在企业产权和控制权配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企业资本结构,企业产权配置体现在所有者跟债权人之间的配置。企业控制权是指脱离于股东所有权而形成的经济性权利,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用自己投入的专用性资产而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通过控制权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来实现自己的产权收益。企业资本结构揭示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所反映的企业各种资源供给者,在同一利益共同体下的控制权配置结果,其信息含义在于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  相似文献   

4.
论股权资本分配中的剩余分配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股权资本分配中的剩余分配原则□卢福财股权资本所有者是企业资产的终极所有者。股权资本分配是一种最终分配。股权资本分配中体现着剩余分配的原则。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股东权益是一项剩余要求权;第二,利润是收入与成本的剩余;第三,股息(或股利)是利润...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幻觉:企业所有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 ,是个人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 ,说到底是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的特别合约。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构成企业所有权。在古典企业里 ,物质资本所有者成为当然的企业所有权的拥有者 ,也就是“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制度也在不断地演进 ,古典企业逐渐发展为现代企业 ,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地位越来越被发现并呈上升的趋势 ,利润独享制也演化为分享制。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人力资本作用的强势发展 ,国内某些经济学者就预言 ,“劳动占有资本”必将取代“资本雇佣劳动”的企业逻辑…  相似文献   

6.
科斯等人的企业契约理论的缺陷在于忽视了企业产权。企业产权有两种 :一是完全契约意义上的特定产权 ,另一种是不完全契约意义上的剩余产权。特定产权是企业契约的前提 ,而剩余产权配置是企业契约的本质。企业产权契约是以企业家为中心签约人的、拥有特定产权的企业参与者通过企业所有权(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 )的配置求创造与分配产权的契约。  相似文献   

7.
企业内部的决策权分配是由不同生产要素的性质、作用及其承担的责任决定的。在独资或少数股东控股的企业 ,经营决策权、剩余收益权是属于资本所有者 ,如果由民主原则平等地在企业参与者之间分配 ,是对资本所有者权利的侵害。同样的 ,国有企业的决策权、剩余收益权也是由其资本所有者即国家支配 (由政府代理 ) ,而不能采取所谓民主原则由企业内全部职工平等地分配这些决策权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茹兰 《东岳论丛》2004,25(5):149-151
企业家是市场经济最稀缺的资源。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取决于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在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和安排 ,其核心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企业将剩余索取权作为企业家人力资本间接定价的媒介 ,借以实现在企业家利益、投资人利益、企业整体利益的复杂博弈中谋求相对的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9.
论公有产权明晰与模糊的矛盾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产权,在这里主要指全民所有制的财产和国有财产权,它是明晰与模糊的矛盾统一体。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代理者控制权的明晰与所有者管理权的模糊;代理者使用权(经营权)的机制明晰与责任权的模糊;代理者和所有者正收益权的明晰与负收益权的模糊,下面分别论之。一、代理者控制权的明晰与所有者管理权的模糊全民所有者的产权主体是明晰的。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全民所有制的财产属于全体人民。从理论上说,全民所有制的财产和其它国有资产的产权,每个人都应有一份。但是所有权的核心是收益索取权。如果仅仅徒有虚名,只有名义上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统一是企业所有权的表现,是企业效率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我国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明晰、股权设置封闭、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给农村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隐患。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研究是打开公司治理理论大门的"钥匙",我们可以借鉴现代产权理论,按照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通过科学、合理配置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来促进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制度中的组织剩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企业理论通常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中的“剩余”理解为“剩余收入”、“准租金”、“准组织租金”或“组织租金”。本文在梳理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这种剩余宜解读为“组织剩余”。从根本上说,企业是资产所有者尤其是专用性资产的所有者创造和分享组织剩余的一种合约安排.文章在组织剩余的视角下,辨析了利润最大化和组织剩余最大化的企业目标,探讨了企业规模的可行区间和最优规模,并为求解企业最优规模提供了一些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2.
企业控制权是企业参与主体为实现自身资源收益最大化而根据企业制度和契约的要求投入资源的控制权集合,它可分解四个部分:资源投入者的剩余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管理决策权和作业控制权.企业控制权配置是指企业控制权不同权项与参与主体匹配,从而形成八种基本的企业控制权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与约束机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企业制度演变的历史,分析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分配的发展变化。从古典式企业到现代企业,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因而需要替代性约束机制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并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在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析,由于“所有者缺位”,造成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官员控制;放权让利的改革虽然使国有企业获得了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但却导致了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同时政府依然保持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形成“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使得国有企业效率低下。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从五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剩余索取权的演变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 ,剩余所有权由资本所有者所独享 ;在人力资本理论方兴未艾的今天 ,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 ,于是 ,正视劳动力产权特征 ,并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索取权 ,将是激励劳动积极性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经之路。体现劳动者分享企业剩余收益的形式被称为分享经济 ,在我国 ,实现这一分享特征的制度是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5.
《大庆社会科学》2014,(5):159-159
张嘉昕撰文认为,既然剩余索取权和最终控制权是有机统一的关系,直接控制权对应一部分剩余索取权和最终控制权。而生产资料和财产的所有权是获得对应比例企业所有权的前提。那么,资本和劳动力的所有者理应获得相应部分的企业所有权,即部分剩余索取权和最终控制权。  相似文献   

16.
企业所有权:逻辑与量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分"劳动雇佣资本"与"资本雇佣劳动"的实质是看谁承担"后分配风险".雇佣者必须承担"后分配风险".雇佣者不拿合同收入只拿剩余收入,受雇佣者拿合同收入,合同收入领受者分配在前,剩余收入领受者分配在后.一般说来,最有能力承担"后分配风险"的,是物力资本而不是人力资本.正因为如此,在现实中"劳动雇佣资本"的现象并不多见,仅是生活中的个别现象,不具有普遍意义.以人力资本为依据分享剩余是建立在其超额贡献的基础之上的.然而,单纯的人力资本,其剩余索取权客观上是要受到一定限制的,可能时大时小、时有时无.人力资本所有者要成为企业所有者,其剩余索取权必须量化为企业所有权,在股份制企业里就是量化为企业股份,这包括直接量化和间接量化.我们处理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关系的政策,应是使二者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7.
企业所有权包括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指对企业总收入扣除合约支付后的剩余额的要求权 ;剩余控制权是指合约中未明确规定的状态出现时的相机处理权 (决策权 )。现代企业所有权配置的基本原则是让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分享对应 ,即企业剩余控制权配置给经营者享有 ,企业剩余索取权配置给企业的股东与经营者享有。改革开放以前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 ,即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均配置给国有企业股东———国家(政府 )独享。因此 ,那时的国有企业由于外部缺乏竞争机制所产生的压力 ,内部缺乏激励机制产生的动力 …  相似文献   

18.
分析私营企业中的剥削问题,需要从理论上阐明企业中的“剩余索取权”的归属。传统企业制度和 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中的“剩余索取权”的处理方式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分析。在现代法制社 会,资本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而“无偿侵占工人利益”的行为是不正当的和不合法的。按照经济学的分析, 所谓剥削。是指某一要素所有者凭借某种特权而获得了其贡献以外的超额所得。在我国现阶段,维护私营企 业内部雇工权益的主要力量是政府与工会。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我国集中资金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广阔途径。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突出的一个优点是它以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前提,既不否定原有资产所有制的性质及其所具有的收益索取权,又可以克服不同所有者占有生产资料对社会化大生产的局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产权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力资本自身价值的补偿表现为工资收入和人力资本存量增值,这种增值附着于人力资本载体并与载体不可分;另一方面,收益性分配表现为企业剩余的增加.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集中体现就是剩余索取权.本文讨论人力资本收益权的目的在于后者,其根本点在于探讨人力资本产权价值对企业剩余索取权应有的分享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