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转型和转型经济理论研究——洪银兴教授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年专家网页 O洪教授,根据不完全统计,您从1979年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开发表252篇学术论文,从南京大学图书馆信息查询系统可以查到的您的专著和教材(含合著)合计已达35部。从您发表的成果看,您在转型经济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请您讲讲转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经济转型要涉及三个方面:(1)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即市场化;(2)发展阶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即现代化;(3)经济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型,即国际化。由此发生了多个层面的变化:市场态势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企业制度向公司…  相似文献   

2.
孟盛彬:孟老师您刚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考察萨满仪式回到北京,就能安排时间来接受采访,非常感谢!您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机构从事萨满文化的研究教学工作,出版有十余部研究萨满文化的著作,论文百余篇,可谓成果丰硕、著作等身,成为后辈晚学的楷模.下面请您简单回顾一下您的治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史学史研究角度而言,<明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与其他正史相比,有两个特点: 一是该书的修撰用时最久.从清顺治二年(1645)开局诏修,到乾隆四年(1739)书成刊印,阅时达九十五年.撰修期间,凡四次开馆,五换监修,七易总裁,撰修官更进进出出,见于记载的将近百人,其写写停停,一波三折.史稿改动也较大,从编修人的底稿,到主编的删削增润,以及后续主编的再次加工改动,内容和体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有人说,<明史>也是官修史书中最难产的一部.  相似文献   

4.
邹赞(以下简称“邹”):金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 接受本次学术访谈.2006年初,我有幸读到您的专著 《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后来又 陆续读到您对斯图亚特·霍尔、戴维·莫利、马克·波斯 特和托尼·本内特等人的访谈,最近您又出版了《积极 受众论——从霍尔到莫利的伯明翰范式》.可以说,不 论是对文学在电子媒介时代生存现状的描摹,还是对 自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到英国文化研究的电 视编码/解码范式,乃至对波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 和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等,您都积极介入过.  相似文献   

5.
开场白 客:周先生,您自称是"百岁学人",而婉言谢绝了其他一些头衔,如大师、导师、泰斗之类.我们这篇谈话录题目叫做"百岁学人周有光先生谈话录",您觉得可以吗?  相似文献   

6.
人生感言人生是从零到零的奔,只求留下美好的影黄友松(以下简称黄):卢教授,您从一个技术工人的地位走到市长、省长、全国人大常委的位置上,在这不平凡的履历中,您觉得什么对您影响最为深刻?卢瑞华教授(以下简称卢):那是在1963年,我刚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我被学校评为“五好学生”。学校给每个“五好学生”都发一张奖状,上面是党委书记冯乃超先生的题词。冯乃超是鲁迅时代的人,在鲁迅的作品中曾提及他。当时奖状上题的是八个字:“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我觉得这八个字非常有哲理。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这八个字对我的影响尤为深刻。人的一生,作为…  相似文献   

7.
赵:黄老师,您好,从文学到新闻学,再到现在的传播学,您经历了较为明晰的学术转向,以致您的学术视野比较宽广,研究领域涉及新闻理论、新闻思想史、传播学研究,学界中人对您在这几方面的建树都赞誉有加,您如何看待您的学术转向呢?  相似文献   

8.
周立红(以下简称周):首先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我们从您的家庭出身谈起.您在朱利安·卢夫里耶(Julien Louvrier)的访谈中这样说道:"我出生在一个卑微的平民家庭,祖辈几代都是农民,我对这样的家庭出身感到骄傲.因为它让我深深地感到扎根在了这个‘平民’的法兰西——我们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就是这个‘平民’的法兰西造成的……在我的直系尊亲属中,没有剥削者,没有拥护奴隶制的人,没有大贵族,没有特权阶级,没有投机商人.我继承了这样一份几乎无暇疵的遗产,这是福分!"[1](P30)我想知道是这个出身让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影响了您对自己出身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郁振华  郑伟平 《学术月刊》2023,(12):204-211
<正>知识:从明述到默会○郁老师,您好!谈起您的哲学著作,首先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人类知识的默会维度》这本书。在该书中,您倡导一种“厚实”的认识论。您能先谈一谈这本书的缘起吗?这得从1996年春说起。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去挪威卑尔根大学科学论中心访学。这个学术联系是童世骏教授建立的。他1980年代末到挪威卑尔根大学访问,然后注册攻读博士学位。在希尔贝克(Gunnar Skirbekk)教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玮(以下简称国):钱教授,您好。您的鲁迅研究在中国鲁迅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突破意义,在我看来,最简单的概括就是从外到内的转变。正如您自己所说:"我与鲁迅的关系,绝不是学院里的教授与他的研究对象之间的那种冷漠的(人们所谓纯客观的)关系,而是两个永远的思想探索者之间无休止的生命的热烈拥抱、撞击,心灵的自由交流。"最初与鲁迅在精神上的共鸣是如何转化成为您学术研究的动力的?民间经验和学院训练在您的鲁迅研究中究竟构成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分身"到"变异" 张弘:您的日本研究比较注重创造新概念,比如《分身:新日本论》(以下简称《分身》)说中国和日本互为"分身",《变异:日本两千年》(以下简称《变异》)用"变异"来描述日本转变的非常态.我相信,这一做法并非偶然.另外,您的研究偏重于国家精神、民族意识,而视野则聚焦于东亚世界秩序,这明显有别于此前的学者....  相似文献   

12.
一、《党史》二卷的编修历程郑宁波:首先,请您谈谈《党史》二卷成书的背景.石仲泉:这就要穿过时间隧道,从20年前讲起.在199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时候,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两本书.前者反映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民主革命时期总共28年的历史;后者反映的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91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我们小区养狗的人很多,伤人事件频繁发生,但被宠物狗咬伤后,赔偿数额却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还有的一分钱也得不到.  相似文献   

14.
罗兰(本刊特约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很高兴您同意接受我的采访.陈明远先生,这次想从您关于20世纪中国文化人的系列著作谈起.1999年以来,您发表了<文化人与钱>三部曲:<文化人的经济生活><水深火热中的文化界>和<知识分子与人民币>,多次修订再版,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本刊特约编辑(以下简称编):忻老师,您好!您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中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您的研究范围广泛,对现代化进程、中国近现代史、上海社会史以及中日关系、日本佛教等方向都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您的代表作<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1927-1937)一书,1996年出版以来,对国内外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该书也在去年修订再版.该书内容极为丰富,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语言学,甚至营养学的相关理论在书中都有涉及,可谓蔚为大观,您能不能谈谈这部著作的基本观念与写作情况呢?  相似文献   

16.
石中英  张夏青 《学术界》2008,(3):273-279
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经历了从经济增长发展理论(发展=经济增长=工业化)到社会综合发展理论(发展=整个社会的变革=现代化)到人的发展理论(发展=人的发展=学习化)这样一个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逐渐从片面走向全面,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只关注发展的进步性到关注发展的代价,最终认识到发展是一个通过付出和扬弃代价以寻求人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超(以下简称刘):何先生您好,很高兴向您请教.今天想谈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西南联大与您的经历;二是谈谈您这六十多年来的教学和研究;三是谈谈当下的问题,比如大学和刊物;四是谈谈您的人生感悟,比如有什么比较难忘的人和事,或者有什么欣慰和遗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正> 第一个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康拉梅·施米特把自己的写作计划告诉恩格斯,希望得到指导.1891年7月1日恩格斯在回信中说:"您关于信贷和金融市场的著作,最好到第三卷(指《资本论》——编者注)出版后再脱稿;在这本书里,您可以看到关于这一问题的许多新的东西和更多尚待解决的东西;可见,随着新问题的解决,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暑假休养后,第三卷很快即可完成.您的第二个写作计划——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还需要认真考虑.然而,我劝您:放它九年,先不拿出!这是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最难解决的一个,因为情况在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文信息》2005,(6):75-77
两只只需要花5元钱包月华好科技的手机业务,就可无限量的享受餐饮娱乐商家的打折服务了!华好科技近日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的众多知名餐饮娱乐单位签定了折扣协议,如果您通过手机的3种方式(BREW,WAP,短信)查询到华好签约的打折餐厅娱乐场所,那么当您光顾了这家签约商家,只需要在将查询到的签约商家的信息在买单时出示一下,就可以节省大笔的银子。等于拥有了数百张贵宾卡,却无需费力携带,只需轻按手机,既方便又实惠!  相似文献   

20.
一秦始皇实行“法治”,理论上用的是韩非的“刑名”之学.汉初,儒学虽略有抬头,实际上作为政治指导思想的,还是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秦始皇的“法治”,曾经给儒学以毁灭性的打击.汉初的“黄老之学”,又一次排斥了儒学.曹参为齐相,抛弃了“故诸儒以百数.”(《史记·曹相国世家》)汉文帝时虽有博士七十余人,但也只是“县官侍问”的闲职而已.这种情况延续绵远,一直到了西汉中期,汉武帝还不无感慨地说:“礼崩乐坏,朕甚悯焉.”(《汉书·儒林传)针对着“礼崩乐坏”的局面,贾谊竭力提倡礼、乐,企图把汉朝的统治挽回到以礼、乐治天下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