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老年妇女存在三重劣势,即地域劣势、性别劣势和年龄劣势。这三重劣势叠加使我国农村老年妇女日益边缘化,在某种程度上说,农村老年妇女处于社会底层的底层,是“弱势中的弱势群体”,其经济生活水平、家庭社会地位、基本权益保护、身心健康等都十分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2.
以质性研究的范式深入考察W村丧偶老年妇女养老保障的方式。研究发现,农村丧偶老年妇女主要存在自我养老、轮养、搭伴养老、女儿养老、随迁养老5种方式,丧偶老年妇女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养老资源主动或被动选择不同养老保障方式,孤独是丧偶老年妇女在不同养老保障方式下面临的共同问题,养老保障方式会随着丧偶老年妇女掌握的养老资源的变化而发生转变。研究认为,应通过农村丧偶老年妇女养老保障的顶层设计、改善农村丧偶老年妇女养老保障方式的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提升农村丧偶老年妇女养老保障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AF贫困测量法,结合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四个维度出发,将各维度对应指标均匹配到国家关于老年人或妇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识别出我国农村老年妇女在非收入层面的多维贫困现状——医疗服务不足、卫生条件简陋、互联网生活匮乏是当前我国农村老年妇女面临的三大生活困境;量化分析收入贫困与文章定义的非收入多维贫困的关系,从个体、家庭、地区层面找出影响农村老年妇女的致贫因素——年龄、学历等个人因素和区域因素明显影响着多维贫困的发生,收入、家庭成员等变量与老年妇女晚年是否陷入非收入多维贫困也存在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4.
养老模式是老年群体对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多方面需求的综合反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在西部农村老年妇女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是基础。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孝文化逐渐缺失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的根基正在发生动摇。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符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意愿,越来越为西部农村老年妇女所接受。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有社区分散居家养老、社区集中居家养老两种方式。机构养老的服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比较适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中的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对18-19世纪英国社会转型期影响妇女就业地位的社会、文化、制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工业化的转型社会是女性就业地位边缘化的成因,为改善我国妇女就业状况提供可借鉴的历史经验.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相互作用[5],它们共同建构了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妇女边缘化的就业地位.  相似文献   

6.
妇女如何感知自身的存在状态?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中国妇女的主体经验如何建构?妇女史研究能否在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之外发现妇女自身的主体经验?通过借用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乡土中国"、"男女有别"等对传统中国社会之特征的表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妇女之"情感"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妇女的历史,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趋势。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首先对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进行背景分析,深入探讨我国建立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初步界定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的基本内涵及其组织特征;然后重点从内部组织机构、产权制度、监督机制等方面探讨其运行机制,通过内、外两个角度分析其组织功能;最后从立法、政策、资金和培训等方面提出发展农村老年互助保障合作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中国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庞大的中国老年人群中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分析和把握这些差异 ,并对改善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 ,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9.
农村老年妇女在初步解决温饱后,面临着许多精神情感问题,主要表现在思维单纯、价值守旧;社会隔离、代沟加剧;精神空虚、盲目信仰;情感孤单与再婚障碍等。解决老年妇女的精神贫困,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性别平等;需要政府的教育投入,提高老年妇女的文化资本;需要家庭、社会和养老院的支持,提高老年妇女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0.
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之重要标志。文章以妇女参政为视角剖析了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处于弱势地位及边缘化状态之诸多因素:性别中立立法、选举程序欠规范和公正、女性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性别文化歧视、传统制度惯性及惰性等。为保障农村妇女参政权益,应完善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妇女候选人及妇女委员的具体比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就业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就业状况的相对变化作纵向考察与分析,旨在透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为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寻求良策。研究发现,转型期,女性就业率下降的同时就业领域扩大,职业结构优化,这一变化形成了女性群体不同方向的社会流动,一部分城乡女性实现了向上的职业流动,而另一部分则因就业难等被边缘化。同时,转型期的就业困难对20~44岁城镇女性的影响更严重,农村女性的发展机会明显不足。据此,在促进公平就业中,社会不仅应关注女大学生就业,还应充分注意生育期女性和子女年幼女性的就业以及农村女性的平等就业机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妇女参政议政是妇女政治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实践中的政治参与仍处于弱势地位和边缘化的状态,存在政治参与意识弱,政治效能感差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分析了在村民自治中阻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权利实现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村民自治中妇女政治参与权利的实现的对策思考,以进一步扩大妇女参加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保障农村妇女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3.
集年龄、地域、性别三种弱势于一体的北京农村老年女性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丧偶率高以及健康状况差三个基本特征。在这些特征的影响下,农村老年女性群体浮现出众多生存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较低、生活负担较重以及生活方式较单调、家务劳动繁重两个方面。同时,农村老年女性由于政治参与度低,思想较为保守,往往忽视自身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对此,应加强社会保障,为农村老年女性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并不断改善其生活条件,以切实提高农村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处于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的尴尬境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民工的边缘性特征与其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要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首先要明确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最终目的是农民工市民化,选择的方式应该考虑克服其边缘性特征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人专卷)数据,在比较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四类老年人生存状态的基础上,对四类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女性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最低、健康状况最差、生存状态最劣,她们更加依赖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支持,更需要社会医疗、保健和居家养老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为老年人提供社会服务时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女性老年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以降,在文学的农民工进城叙事中,出现了性别向度上农家女进城的生存转向叙事。在空间对峙与文化并置中,她们作为游移的文化活体,在性别化的人与城的隐喻化、模式化、空间化、边缘化的文学构想中,农家女意象荷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基于城乡发展失衡与二元户籍制度的划分,文学的城市呈现出否定意象的文化症候,其历史进步性、文化熔炉的聚合性、生存家园的建构性成为被遮蔽的灰色地带。  相似文献   

17.
社会排斥通常被理解为某些社会群体被边缘化或隔离的系统性过程,农村离异和丧偶妇女作为当前农村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遭受的社会排斥是多重的。强化政府责任、提高被排斥者自身素质、建设农村和谐社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村地区,老年女性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农村老年女性的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老年女性的闲暇时间的多寡、闲暇活动的内容以及闲暇活动的丰富程度,成为影响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