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公正类型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社会,就社会管理行为总和来说,遵循制度的管理行为必定多于背离制度的管理行为。因此,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是公正的,那么,就该社会多数的管理行为来说,就是公正的,该社会就是一个公正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是不公正的,那么,就该社会多数的管理行为来说,就是不公正的,该社会就是一个不公正的社会。这样一来,制度公正便在社会公正中具有决定意义,是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社会公正。于是,公正,根本讲来,主要是社会公正、管理公正而不是个人公正;说到底,主要是制度公正而不是管理公正:公正,最终讲来,主要是衡量制度善恶的道德原则,主要是制度的美德而不是人的美德。  相似文献   

2.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以及市场经济进程,我国在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就总体而言,社会公正的具体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从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遵循利益协调的基本原则,构建和谐的文化关系,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等方面着手,切实履行利益协调职能,不断促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3.
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首要职责和核心目标。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政府在现代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坚守社会公正这一核心价值取向,重塑现代政府社会管理公正观;构建动力系统与公正系统相结合的现代社会治理系统;建立和完善维护社会公正的现代社会善治结构;推进以服务、责任、法治、廉政为核心理念的公正政府建设;注重建设和实施维护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向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救助是政府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社会救助工作是否有效和完善,需要借以评估指标进行评价。社会救助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需遵循科学性、可比性与差异性、可操作性等相关原则,从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社会救助金的发放过程以及救助实施效果三个环节进行社会救助绩效评估指标的构建,力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促成社会公正与社会融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公正问题,而社会公正的本质是制度公正。本文从一个综合视角对制度公正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许多社会不公正现象是由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所造成的,而影响制度公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从任何单一视角对制度公正根源探究注定会陷入困境。因此解决不同领域制度公正原则的冲突,从整体上寻找一种带有普适性的制度公正原则,是走出制度公正困境、从而也是真正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不公正问题的良策。  相似文献   

6.
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决定了社会生活冲突的发生,也使得教育公正为人们所渴求,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公正的公共政策对促进教育公正起着基础性作用,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促进教育公正的责任第一人,政府促进教育公正应从思想观念、制度政策和教育投入等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7.
社会公正与制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公正与制度是实现人类社会文明、有序、发展的两种手段,因此它们在义理上相通。社会公正本身就包括形式公正即制度的因素;制度也离不开公正伦理的价值预设和引导。在转型社会中,社会公正的实现日益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制度也确实给了社会公正具体的、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在整个系统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职能理应作相应的调适,更加侧重健全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与程序,扩大公民参与权;落实行政问责制,实现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等。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提高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公正素质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政府应做到制度公正,企业应做到交易公正、守法公正、社会环境公正和内部管理公正,个体应具备个人公正。须切实保证政府公正,努力实现企业公正,大力提高个人公正。  相似文献   

10.
评价社会公正有很多标准和尺度,但最根本的标准是制度,这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关键要看制度是否对全体社会主体具有统一的保障力和约束力,是否能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体现在制度规定本身、制度执行过程及制度执行结果中,体现在对社会特需群体生活的保障上。这要求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公正视野下的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家的社会经济秩序应建立在基本的社会公正基础上,若是采用不合理、不公正甚至歧视的手段维系社会秩序,其结果将会带来许多负面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中国现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呈现明显的二元化特征,无论是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缺陷及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看,还是从社会经济转型及发展的形势需要看,中国现行的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都迫在眉睫。而改革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要维护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2.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是制度公正问题产生的实践前提,而人自身的超越本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制度公正问题产生的思想条件。制度公正的实现不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而是物质基础、理论前提和人的发展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特定的社会物质生产状况是制度公正的物质基础;科学的人性假设是制度公正的理论前提;现实中人的发展状况是制度公正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正义观视野下中国当代社会公正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事实公正三方面阐释罗尔斯正义观的内容,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分析我国社会现实,根据罗尔斯正义理念,要在公共领域中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在经济领域中使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充分实现,在公民社会中全面加强公民监督机制,形成三维制衡的动态体系,从而实现社会动力机制和社会和谐机制的内在统一,有针对性的解决中国社会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正是人类的普遍诉求,维护社会公正与促进社会发展,是执政党的基本职能和首要责任。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制度公正主要包含制度的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即制度的内容公正与制度运行的公正。当前我国存在着制度本身与制度运行的不公正问题,解决制度公正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执政党肩负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5.
张桂珍 《金陵瞭望》2006,(23):12-13
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制度公正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并对此作了重要部署。这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已经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层面的实践。本文围绕制度公正的内涵及现实社会提出的要求,探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制度公正建设的内容和若干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效率与公正是政府在执法过程中获得的两个方面的不同评价。效率是实现公正的途径和保障,公正是效率的目的。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政府行政执法应该重视的双重目标。但现实中,二者却因执法理念、行政特权、行政行为的效力先定性和广阔的行政自由裁量空间等原因而使之产生严重分歧,致使当前政府行政执法的根本目的——社会公正难以实现。因此,平衡二者关系并实现行政执法根本目的的关键要义在于:理念重构、行政立法公正、加大行政救济力度和健全行政责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永葆生机活力的基本保障。公正社会的构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众多因素涉及其中,在构建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公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公正社会体系中的重要子系统,为公正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资源,有助于整合人们对社会公正认识的歧义,促进社会正能量的积累以及提高公民和政府的责任意识。同时,公民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注重主体建设与路径选择、有效的制度性支撑、克服传统文化负面性影响以及教育过程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充足估计等实施条件。  相似文献   

18.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从物质性救助、服务性救助到发展式救助的一个高层次救助形态,是一个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不断深化的序列。在此过程中,政府的救助理念也必须随之提高和变革。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城乡一体化的,以物质性救助为基础,以服务性救助、发展式救助为重要内容的公正、全面、高效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认识.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教育具有增进个人福利和推动社会文明的双重功能.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公正是政府的基本职责.由此,政府在教育中的责任,首先是为推进社会文明发展教育,投资教育.其次,政府应当为社会提供保障公共教育资源公正分配的制度环境.政府教育投资的合理性在于保障公平享有教育资源和收益归社会.第三,政府有责任尽可能地吸引社会资源投资教育并对教育市场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20.
管理过程的公正和效率与管理过程信息披露的程度和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公示制度取代公告制度是一个与社会改革发展同步的制度变迁,是寻求更为积极、互动信息交流的管理改革尝试,其背景和意义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