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导向与动力,为学风建设提供了动力支持和思想保障。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和抓手,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二者有机结合的实现,关键在于学术诚信与大学生诚信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教风建设与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活动与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可在“双向”结合中实现“双赢”。从观念上实现两者的结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把人格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作为切入点,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统一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敬重黄河生命倡导河流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儿女应该尊重黄河,与黄河和谐共处.以敬重黄河生命为契机,我们更应倡导河流伦理.河流伦理与环境道德具有浓厚的思想渊源与物质基础,振兴河流伦理,倡导环境道德,也是实现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文化自觉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功能实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5.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具有以下历史特点:引导青年把个人生存、发展与民族救亡、改造国家相统一;启迪青年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作风相结合;帮助青年澄清错误思潮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鲜活的现实价值,在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启示下,当代青年应坚持和倡导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实现远大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坚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生涯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生涯辅导的实质和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高校学生生涯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加强德育的渗透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实现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受协同育人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主体缺乏合作、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支撑不够等因素影响,当前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需要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实现同向同行,健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管理体制,建立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常态化合作机制,营造二者协同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之间具有内在的、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管理提供政治保障、规范约束、精神条件.要树立以人为本、主动服务、重心下移等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之间的有机融合.在路径选择上,要重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流动人口以及其他特殊群体的社会管理、虚拟空间的社会管理和基层社会组织的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职工思想教育系统性建设,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将思想教育看作多方面、多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强调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职工的思想实际,开展目标环环相扣、内容层层递进的思想教育,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相适应的职工思想教育体系。概括地说,就是要实现职工思想教育“目标上的远近结合、对象上的分层有序、内容上的系统衔接、方法上的生动多样”,增强思想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生涯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生涯辅导的实质和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高校学生生涯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加强德育的渗透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公平正义是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人类世代追求的崇高目标和价值理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方式,"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通过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道德服务功能,可以促进制度伦理与德性培育的有机结合,从而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构筑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 和时效性。为此以选准立足点和切入点,从创建网上精神家园、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进网 络的有效沟通、创新活动组织方式,实现网上网下的有机融合等方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进 网络的实现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的有机土壤之一,虽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存在着科学与理性精神的缺失、法治传统的缺位、公共伦理原则的缺乏等理论缺陷,但其伦理原则中体现的自强不息精神、和谐发展思想、和平发展思想、注重人格道德修养等内容完全可以实现理性的现代转换,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有机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以社会为本位取代以家为本位的社会结构,这一变革对传统儒家社会伦理提出新的挑战,即以社会为本位底社会儒家伦理如何可能。冯友兰在接着讲的意义上阐发了儒家教化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可能性,积极阐发了传统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实现与发展。认识冯友兰对儒家伦理如何可能问题的思考,对促进研究冯友兰教育思想获得了更为扩展的意义与视野,而这亦是我们应自觉意识和积极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蓝江 《兰州学刊》2005,(3):81-83
中国儒家和斯宾诺莎哲学中都包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两者将"天"和"神或实体"看成世间万物的有机统一整体,是绝对的、永恒的至高存在.同时两者均指出实现"天人合一"的关键在于人.但是两者的"天人合一"途径出现了差别,儒家重伦理而轻认知,斯宾诺莎则从认知着手,实现认知伦理在人自身完善过程中的统一.两者在实现途径上的区别进一步导致在政治思想上的区别,儒家自宋明理学始,日趋保守,而斯宾诺莎却成为了新兴自由和民主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6.
深入做好学生党员发展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加友 《理论界》2005,(9):162-163
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思想教育,应严守三个标准,即对党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入党动机由浅层次上升到高层次,入党誓词由精神(决心)变为行动,从而建立起新的较为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这样做,从客观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构筑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为此以选准立足点和切入点,从创建网上精神家园、变被动为主动、实现进网络的有效沟通、创新活动组织方式,实现网上网下的有机融合等方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实现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有效途径。网络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整合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事实,写成了很多政治经济学著作,里面有很多法学思想,体现了马克思法学研究的专业性,并从理论形态、现实实践、伦理价值等维度考察了法律。在理论形态上,马克思认为,法律作为一种理论形态是物质生产在国家意志层面的体现,是法律体系和法权关系的有机理论系统;在现实实践上,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经济,揭示了资本主义法律与商品经济的关联,认为资本主义法律只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在伦理价值上,马克思认为,法律中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都是不断演变的,资本主义法律倡导的价值具有不完全性,号召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及法律,以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走向主体间性:和谐社会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英 《学术论坛》2008,31(3):193-196
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与教育者一样平等的人,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往,通过主体间认同一致和相互理解,使交往双方获得思想政治道德发展和境界提升.在和谐社会视域下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倡导公平、正义、宽容与自主、对话、责任意识等主体间性和谐伦理理念;提倡与鼓励多向、发展、多层次、多维度交往,形成良好的道德关系,从而增强大学德育功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