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一年高考化学试题有这么一道选择题;PH=5和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和后,溶液的PH是()。(a)2(b)3.3(c)4(d)8。正确的答案应填3.3。 从此,在小学化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常出有关酸碱混合溶液PH值计算的思考题。近来,接到了一些中学教师来信,说用不同方法计算酸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得不到统一答案。 例如,计算PH=6与PH=8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值。有的老师用如下三种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2.
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一题(三.选择题18.)为: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11:1(B)9:1(C)1:11(D)1:9 原答案为D。实际上此题有欠妥之处。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一切结论必须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上题中如果是一元强碱(或二元强碱)与一元强酸相混合(如NaOH Hcl或Ba(OH)_2 Hcl),选择D是正确的。但是,将一元强碱(或二元强碱)与二元强酸相混合(如NaOH H_2SO_4或Ba(OH)_2 H_2SO_4)时,则原题中的选择全是错的。下面的计算便可说明。 1、将P~H=13的NaOH溶液与P~H=2的H_2SO_4溶液混合 混合前NaOH溶液中OH~-的浓度为0.1mol/L;H_2SO_4溶液中H~ 的浓度为1.0×10~(-2)mol/L(这里将活度用浓度代替)那么C_(NaOH)=0.1mol/L,而C_(H_2SO_4则应按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3.
pH值的计算测定和控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更为化学、生物和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对“pH值计算”的要求,历来为中学化学的重点。通俗地讲: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一种量度标准。pH值与我们通用[H~ ]浓度表示酸碱度,其实质是一样的。区别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即[H~ ]>1M时,适用直接用[H~ ]浓度表示,例如0.5摩/升的H_2SO_4与1摩/升的盐酸,其酸性是一样的,因为[H~ ]浓度都等  相似文献   

4.
H~+离子在植物细胞表面水平具有几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们认为氨基酸、糖、生长素和无机离子的运输,以及在生长期间细胞壁的延长都取决于外部的pH。当外部介质的体积和缓冲能力一定时,它的值可以通过主动和被动的膜H~+运输测定。把植物材料放在有效的无穷的H~+库中,例如维持恒定pH的充分搅拌的液体溶液中,已经获得了关于外部pH影响运输的大量实验数据,关于外部pH用经典的方法分析。  相似文献   

5.
将适当比例的酸和碱的水溶液混合,将会发生一种化学反应,其结果使酸和碱的性质都消失.因为决定酸性的氢离子和决定碱性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为中性的水分子.这个化学过程叫做中和反应.对于强酸和强碱,如盐酸和氢氧化纳,因为它们在水中几乎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若将等当量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则等当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完全结合成水分子,溶液呈中性.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中和反应进行到底,不存在反应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元素电势图是表明某一元素的各种氧化态之间,各个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变化的关系图,常称为元素的标准电势图,简称元素电势图。例如:铜元素的电势图E°_A(V)图中每个电对的相关横线上列出的是E°值。(E_A)°表示PH=0[H~+]=1M)时酸性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势;碱性溶液则用(E_B)°表示  相似文献   

7.
一、漂洗:鲜菇采回后,要及时削除蒂柄和清除杂质,并在1—1.5小时内用稀盐水或稀焦亚硫酸钠溶液或柠檬酸溶液进行漂洗护色,否则,降低品质,影响出口。盐水漂洗的盐水浓度不得超过0.6%;焦亚硫酸钠溶液漂洗的,应先放在0.02%的溶液内漂洗干净,然后再放到0.05%的溶液中浸泡10分钟进行护色;用柠檬酸溶液漂洗的浓度为o.05M(PH4.5)。漂洗后要及时用清水清洗3—4次。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时,掌握各类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是很重要的。这方面的计算公式很多,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死记硬背,不仅要学生记住这些公式的本身,还应该使学生掌握这些公式的来历——推导过程,才能举一反三、应用自如。要掌握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就得从酸碱反应的本质来认识这个问题。 根据Bronsted质子理论,凡是给出质子的物质就是酸,凡是得到质子的物质就是碱,酸碱反应的本质就是质子的转移,而且不同组分得失质子的数目必然相等。这种等衡关系就称为“质子等衡”,也称“质子平衡”或“质子条件”;表示这种等衡关系的式子叫“质子等衡式”或“质子条件式”。了解各类酸碱溶液的质子等衡式,就可以推导出各类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丁德昭同志的“盐溶液的水解度与其酸碱度及浓度的定量关系”一文发表于九江师专学报1982年第二期。读罢此文后细想,觉得文中有一些地方颇欠考虑。其中提及的三种类型盐中至少有两种,作者提出的定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值得商榷的。下面我们着重就文章中第一种类型(一元强碱弱酸型盐溶液)的水解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对于第二种类型(一元强酸弱碱型盐溶液)的水解问题,意见相似,故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用于烟草中游离氨基酸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采用超声波水解、邻苯二甲醛/3-巯基丙酸作为衍生剂进行柱前衍生。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4.6mmi.d.×250mm,5μm),流动相A为18mmol/L的醋酸钠溶液(PH7.2)含体积分数为0.002%的三乙胺和0.3%的四氢呋喃,流动相B组成为:100mmol/L的醋酸钠溶液(PH7.2)-乙腈-甲醇(体积比为1:2:2),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40℃。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50nm,发射波长450nm。方法的回收率为95.3% ̄100.7%,RSD为2.32% ̄9.24%(n=6)。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测定不同肥料配比生产的白肋烟烟叶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不论有机肥与无机肥怎样配比,天冬氨酸的含量与各氨基酸相比都是最高的;随着饼肥的加入,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是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15%饼肥+85%无机肥与30%饼肥+70%无机肥配比时,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接近,30%饼肥+70%无机肥配比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最高,综合考虑,30%饼肥+70%无机肥配比时的烟叶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细胞膜氢离子泵的电生理特性,本实验用膜片箝法研究了大麦根木质部薄壁细胞质膜上的生电泵在无一价阳离子条件下的生电活性与阴离子通道电导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大约40%的所测定的原生质体中观察到了由离子泵活动导致的膜电位超极化;添加H~+泵激活剂壳梭孢菌素导致在零电位的越膜电流密度的增加和膜电位大约-50 V的超极化;相比之下,添加H~+泵抑制剂DCCD(Dicylohexylcarbondiimid)则导致膜电位的去极化作用和零电位越膜电流密度的减少;没有观察到钙离子通道抑制剂赤藓红B对生电泵活性的作用;细胞外溶液的p H值从5.8升高到8.8时,由于氢离子浓度梯度的加大导致泵的激活.这些特征都表明所测到的生电泵活性是H~+泵的作用而不是Ca~(2+)泵.负离子通道抑制剂DIDS(4,4'-Diisothiocyano-2,2'-stilbenedisulfonic acid)能导致膜电位的强烈超极化,暗示负离子通道的活性导致的短路效应强烈干扰和影响了H~+泵的电活性的测定.这可能是植物根木质部细胞质膜上的H~+泵的电活性用膜片箝法难以检测的原因.尽管非特异性Ca~(2+)通道抑制剂La3+也对泵的活性有明显影响,但在添加DIDS后添加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剂nifidepin没有显示出对泵活性的影响,表明钙离子泵的活性在钳制的原生质体膜的膜片上几乎看不到.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对塔形数据处理的压缩方案:首先,原始图像在体积和抽样密度上以四倍递减的规律形成均值塔图像;然后,在均值塔图像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差值塔图像。对差值塔各层图像数据应用二维DCT,变换所得系数经处理后采用霍夫曼(Huffman)码編码。渐进传输是以均值塔顶层图像为最初信息,再逐渐叠加上差值塔各层图像信息(从顶层开始到底层结束)来实现。在大约0.3 bit/象素时,仍能获得较满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3.
植物根系对同一种盐类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选择吸收实验是印证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实验之一。这个实验设计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植物根系对不同盐类的阴、阳离子吸收量的不同,而引起的培养溶液pH值变化来印证这一吸收特性。通常,我们是用酸度计或精密pH试纸,直接测定植物根系吸收前后溶液pH值的变化,此法能较准确地测定出溶液pH值变化情况,原来,有人为了增加教学的直观性,采用了直接在盐类试验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的方法,获得了能直接观察到pH值变化时的颜色反应,但实验时间较长,课堂教学不很方便。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我们在培养液中,除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外,还加入了琼脂,制成半固化培养基,即琼脂—盐类—酸碱指示剂混合培养基。实验后,获得了原位显色的好效果。现将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类比归纳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比归纳法”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在某些关系上表现为相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和归纳的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运用“类比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类比和归纳,把知识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使知识有序化、系统化,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五氧化二铌和钾、钠及锂的碳酸盐为原料,以柠檬酸为螯合剂、乙二醇甲醚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0.94(K0.5Na0.5)NbO3-0.06LiNbO3,无铅压电陶瓷粉体.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对前驱体溶液和凝胶形成的影响,利用TG-DTA、XRD及SEM等技术研究了凝胶焙烧温度、焙烧粉体的粒度及晶形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比[n(CA)/n(M2+)]及PH值是影响前驱体溶液和凝胶形成的主要因素.用溶胶-凝胶法合成KNLN6粉体,具有合成温度低,合成的粉体晶粒细小,分散均匀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以自制的锐钛矿TiO2纳米晶为光催化剂,高压汞灯为光源,考察了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pH值、O2和Fe3 等因素对其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pH 值为5.6,最佳的催化剂用量为1.5 g/L,通入一定量氧或加入少量的Fe3 离子能有效的促进TiO2光催化亚甲基蓝降解.  相似文献   

17.
以贵阳市花溪区麦坪乡煤矿区露天堆放的煤矸石为原料制备煤矸石骨料混凝土试样,利用天然降水和模拟酸雨液对不同煤矸石掺量的混凝土砌块进行连续浸泡及间歇浸泡试验,测定浸泡液中Fe,Mn离子浓度、p 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分析煤矸石骨料混凝土浸泡水的特性及环境影响.结果表明:(1)Fe离子在两种浸泡方式下均未析出,而Mn离子在两种浸泡方式下均有析出,且酸雨模拟液浸泡析出的离子浓度大于自然降水,间歇浸泡处理大于连续浸泡处理.(2)连续浸泡处理下,自然降水浸泡液的p H值出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而酸雨模拟液的p H值先增大后逐渐减小;间歇浸泡处理下,p H值整体逐渐减小.(3)两种浸泡方式下,煤矸石掺量较高的浸泡液电导率随时间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煤矸石掺量较低的浸泡液电导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小.(4)用此煤矸石为骨料制成的混凝土金属离子含量较低,可用作普通建材使用.但在酸性条件下,如酸性废水排水渠等,则不能用此类混凝土建材.  相似文献   

18.
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间接碘量法和酸碱容量法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终点变化不明显或终点拖得太长而造成分析误差,因此我们提出用离子电极法测定其含量,本法简单、快速,国内未见报导,是目前测定甲醛含量较好的方法.离子电极法测定溶液离子含量是以测量其电极电位来确定物质浓度的,当总离子强度保持不变时,Nernst方程式为E=K SlgC.我们根据甲醛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甲醛化的亚硫酸钠时,可以析出当量的氢氧化钠(H_2O HCHO Na_2SO_3→NaOH HO-CH_2NaSO_3)这一反应,利用pH复合电极测量深液中的pH值(或电位值),从而直接测定甲醛含量,并且推导出本实验的Nernst方程为pH=K SlgC_(HCHO).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测定大米、黄豆、面粉等食品中氟含量的快速方法。首先利用氧弹燃烧技术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将氟转化为氟化氢,用碱液吸收燃烧产物,吸收液加入TISAB消除Al3+、Fe3+等离子干扰,调节溶液pH值在5~8后进行定容,然后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溶液的电势,从而测得有机物中氟的含量,线性范围在1~10-6 mol·L-1时,回收率96.4%~102.5%。  相似文献   

20.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里会电离成自由运动的阴阳离子。当酸与碱、碱与盐、盐与盐溶液相混,由于离子的自由运动相互碰撞,有的会结合成溶解变小、电离度小的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有的离子具有氧化性,与具有还原性的离子相互碰撞,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的离子还会与水反应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致使溶液呈现出一定的酸性或碱性——盐的水解反应等等。判断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否起反应,怎样起反应,主要发生何种反应等问题,这在中学阶段,对于怎样指导学生书写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显得极为重要。我认为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分析参加反应的电解质的性质外,同时还要具体分析反应条件等。下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