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在读一个真诚的作家的作品,你每每会从这作家的作品中,读出这作家在作品中所潜藏着的人格来。古人说的“文如其人”,或者如外国批评家说的,“风格即人格”,我是非常的同意,而且也颇有这个体会的。这一次,我有机会读到罗洪同志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选集——《群像》,就有了这样的一种感受。 解放初期,当华东军政委员会决定在上海近郊——青浦进行土改试点时,我和罗洪同志,都以上海作家协会的一个成员资格,同时报了名。这就是  相似文献   

2.
文学风格与作家人格关系问题,古代有 "文如其人"说.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存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在审美创造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还要从传统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考察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一命题对我国古代作家的人格修养、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如其人"作为我们民族文学艺术创造和文学批评价值评判的一个优秀传统,它强调的是一个民族的某种优秀历史文化、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主体人格精神对文学艺术创造的决定性影响.在当今大众文化泛滥和个人低俗无根写作的语境中,重提这一话题,对于重塑当代作家纯正的人格与文格,重建文学作品优秀的思想道德文化内涵,宏扬作家主体人格精神和确立文学批评的道德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文艺作品要有鲜明的个往,即独特的风格。作品是否形成风格,是衡量它艺术性高低和是否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李准是一个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的作家。作品的风格,体现了作家独有的人格,体现了他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道德风貌、兴趣爱好、艺术修养。李准自小在农村长大,进入文艺界后,又多次深入农村生活。中原大地  相似文献   

4.
创作自由是存在着两重性的,一方面它与作家个体相关,另一方面它又与社会群体相关。就作家个体而言,要获得创作自由,必须是对审美规律的认识;就社会群体而言,要获得社会自由,保证创作自由,则必须是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在人类还未进入到共产主义这一理想  相似文献   

5.
作家的语言风格是指文艺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艺术特色。文艺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是语言的艺术。研究作家的语言风格,尤其研究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不仅对指导文艺创作,培养好的语言风格,而且对提高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都是有帮助的。因为只有把握了这一作家的语言风格,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作品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广阔的生活图景和思想风貌,以至于得到美的享受。 我们听说的作家语言风格,不同于语体风格,也不同于文风。作家的语言风格乃是作家的创作特色,是作家特有的和惯用的语言表现手法。任何一个伟大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作家的语言风格就是由作家运用语言材料时所体  相似文献   

6.
风格鉴赏在文艺学风格论中的位置 风格是文艺学的一个核心范畴,一向受到作家和理论家的重视。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它贯穿于文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创作过程中,独创风格的形成,是作家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既可以视为作家追求的目标,也可以视为他艺术上达到的境界。在鉴赏  相似文献   

7.
独特的创作风格,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风格的形成,往往和一个作家的经历、气质、人格以及他的美学观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戈悟觉把他的根扎在中国西部大地,二十多年的记者生涯,他自信地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并且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创作中力求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这些,都对他小说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戈悟觉以他记者敏锐犀利的目光观察、摄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运用作家的头脑、心灵和独特的审美理想,思考、开掘、升华这些素材,使之成为丰满、有血有肉、具有深刻生活意蕴的艺术形象。他把记者的敏锐和作家的深沉巧妙地“合二而一”了。这使他的作品有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对萧红、张爱玲两个有着共性特点的女作家进行比较,借助于现代心理美学以及文艺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侧重于分析人格对于作家作品风格的具体影响,据此得出两位作家在创作方面为人与为文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宁晓洁 《学术探索》2013,(11):103-106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文学作品承载着思想传播、文化交流和价值导向的重要作用。外国文学作品的传人,让我们领略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让我们了解了其他国家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文学界对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却远远不够,我们的欣赏知识停留在不断地引进国内,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各种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然而表面,而对于文学作品的精髓和思想却知之甚少,因此,寻找鉴赏外国文学作品的新视野,在新的视野下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欣赏成为我国文学界的热点。本文就试以新的视野对外国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以期对我国外国文学作品的鉴赏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孙犁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进行审美解读,对其审美风格的变化进行界定,认为孙犁创作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由早期唯美浪漫主义风格向后期精粹现实主义风格转变的特征。基于风格改变的事实,探求转变的深层因素,认为其审美风格的转变是由作家精神气质的变化决定的,从影响其精神气质的三个主要因素:个人生活境遇、社会历史氛围、文化积累,阐述其精神人格的构成变化,影响和决定了孙犁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拟物品评风格》作者 张福勋原载 《文史知识》2 0 0 1年第 6期诗论家们往往通过拟物、描状的办法 ,将风格这个形而上的抽象事理还原为形而下的具体物象 ,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而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就是《艺概·诗概》所说的“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的道理。有的就多家作者的各种风格进行品评鉴赏。还有就独家风格进行描状。还有就某个作家作品的旨意、遣词、情调、色彩、构思、风格等诸方面 ,通过拟状描述 ,进行立体式的评论的。这个拟物描状的方法 ,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学批评和艺术鉴…  相似文献   

12.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格作家。语言风格往往是人格内涵的显现,而人格的形成又取决于作家息息相关的生活事实。因此每位风格作家的身上都有不为他人所共有的特殊文化因子。本文试从老舍外在语言风格入手,探讨地域环境、民族出身和教育背景三方面文化基因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上海翻译界对文艺作品风格的翻译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其中风格是什么、风格能不能翻译和如何翻译等问题,都存在分歧意见。这里谈谈我的粗浅看法。文艺作品的风格,应该是指一个作家所有作品中经常重复出现的主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总和。每个作家不可能不受到他所生活的时代和民族环境的影响,因而同一时代的作家就具有一定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的共同特征;但又由于作家的世界观、生活经历和文学修养不同,在作品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14.
曹莹 《青海社会科学》2007,4(5):104-108
朱光潜早期的文学批评从作品—作家关系的角度切入,体现出一个重要原则,即人格与风格相统一。在这一原则下,朱光潜受到圣伯夫、小泉八云、克罗齐等西方批评家的影响,衍生出三种批评方法:一是"诠述",二是"导解",三是"美学的人格"。对这些批评方法,朱光潜不仅在自己的文章里加以评介,还将其运用到具体作品的批评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98-103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九部长篇小说中,《海浪》无疑是最为艰深的一部,这部高度空灵、抽象化的作品融入了作家对生命、生活、艺术的所有感悟。小说中六个青年男女的生命历程,既代表了芸芸众生,同时又代表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不同侧面。中心人物伯纳德不仅是集体意识的代表,同时还是作家的人格面具。作品在以大海为代表的宏观自然的观照下,展现了作家对人生经验和生活本质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翟瑞青 《齐鲁学刊》2012,(4):148-151
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童年生活经验联系极为密切。对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作家而言,社会的动荡、家庭的变故、民族的衰败,以及父母印象、故乡记忆等作为作家的童年生活体验形成一种潜意识,渗透在作品的深层结构中,凝结成为作品的形象和风格。研究和探讨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经验,可以为重读现代作家、作品提供可资借鉴的研究视野、思维模式和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7.
文学风格,除了指作品的风格、作家的风格外,也指流派、阶级、民族、时代的风格等。然而,不论用于任何范围,文学风格的基础,总还是作家作品的风格。因为上述风格,是通过作家作品的风格表现出来的。所以,研究文学的风格,也应当从作家作品入手。一作家风格,是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稳定的创作个性,也是贯串在其全部创作中共同的、反复出现的艺术特征。它体现着作家的立场、世界观、特殊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争取族裔及性别的平等地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文学作品《女勇士》喊出了世间最强音。这一主题思想的成功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作品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既体现在宏观层面,也体现在微观层面。分析和体味这一语言风格对我们理解该作品的主题思想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正> 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居住在美国的华人作家写了不少以婚姻和两性关系为主题的作品。这类作品数量虽多,人物、情节、场面,却常集中于某几种类型。就华美作者群的才识和思想深度而言,这个现象决不会是简单的互相影响或趋赶潮流所致。固然,这一群作者多数来自比较相似的背景,在台湾就学时已活跃于文坛,赴美留学后又在美长期定居,但这也不是类型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婚姻和两性关系,本是小说中最常见的题材,但在这么多风格迥异的作家笔下,却出现很相似的处理,必然有一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 引言从60年代到80年代,居住在美国的华人作家写了不少以婚姻和两性关系为主题的作品。这类作品数量虽多,人物、情节、场面,却常集中于某几种类型。就华美作者群的才识和思想深度而言,这个现象决不会是简单的互相影响或趋赶潮流所致。固然,这一群作者多数来自比较相似的背景,在台湾就学时已活跃于文坛,赴美留学后又在美长期定居,但这也不是类型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婚姻和两性关系,本是小说中最常见的题材,但在这么多风格迥异的作家笔下,却出现很相似的处理,必然有一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