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文在"六普"汇总数据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生育模式的变化和生育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结构性因素逐渐成为左右未来中国生育水平走向的决定性因素;生育模式正在向初婚初育间隔扩大,生育孩次向低孩次集中的方向发展;尽管年龄别已婚生育率的变化使得中国一般生育率上升9.613%,在导致生育水平下降的各因素中,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状态等人口因素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我国的人口形势,科学地规划和调整人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流动人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流动人口 :我们了解多少 ?改革开放以来 ,在我国城乡出现了一个格外引人关注的人口现象 ,那就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 70年代末 ,这一流动人口的规模尚比较有限 ,因为当时的人口流动还受到严格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 1984年 10月 1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和 80年代中期政府及学术界大力提倡的发展小城镇战略为广大农民参与流动提供了政策上、理论上的依据 ,从而中国人口流动进入了历史上罕见的高峰时期 ,人口流动问题也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尽管流动人口问题如此引人注目 ,但我们对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3.
<正> 汹涌的中国生育大潮正将冲破本世纪末的人口界标—12亿。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向人口增长亮出了黄牌。尽管从70年代以来,我们在控制人口增长上作了诸多努力,很大程度上挽回了盲目生育的狂澜,但是,由于中国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二元的生育模式。在城市,人口处于低增长,基本达到了国家预望的人口控制目标,人口控制模式因显效而  相似文献   

4.
第七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暨会员代表大会是世纪之交我国人口学界的一次盛会。这次大会对于促进我国人口科学的繁荣,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一1994年初,我们举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科学讨论会,选举产生了中国人口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和常...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经济持续30年高速增长这一举世瞩目的经济现象,本文试图寻找中国因素加以解释,认为中国两次特殊的人口政策导致的劳动人口扩张只有在“市场化”与“国际产业转移”同步条件下才能转化为“人口红利’’并支撑中国经济近30多年持续高速增长。本文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经验性假说。  相似文献   

6.
2011年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世界人口发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工作进行第28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对当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和新形势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等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解放后我国的人口科学研究虽经历过一段曲折,但那毕竟已成历史的一瞬。人口科学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人们看到五年多前当神州上空的政治乌云一旦被驱散,这门古老的科学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在有关部门和专业学科的实际工作者与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迅速迈出了前进的步伐,为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繁荣人口科学,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最近,当我们读到不久前出版的《中国人口科学论集》(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编辑,中国学术出版社出版)一书时,又仿佛再一次听到了我国人口科学这种令人喜悦的前进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8.
人口膨胀,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难点,也是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难点之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50亿日”,1988年4月14日中国大陆“11亿人口日”提示人们警觉:快速增长的人口,已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抑制了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尽管警钟已鸣,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样要求我们做人口工作和做经济工作的同志,经常不断地研究人口增长同经济发展的规律,揭示其内在的矛  相似文献   

9.
背 景站在新旧世纪之交 ,对过去进行总结与反思 ,以启鉴未来 ,似乎是各界各业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为此 ,人口研究杂志在今年也特别举办了三次冠以“百年经验与教训”的“人口与发展论坛”,对中国人口与人口学发展进行回顾、总结与反思。第一次讨论了 2 0世纪 5 0年代中国人口学的兴衰 ,对“马寅初事件”进行了反思 ;第二次对我国人口政策进行了历史总结与前景展望 ;而第三次 ,即本期的“人口与发展论坛”将关注中国人口理论的实践影响 ,及中国人口实践的理论创造。中国的人口理论与人口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其经验与教训 ,成就与失…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尽管已经如期地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能否稳定低生育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走向和人口控制战略目标的实现。而稳定低生育水平首要的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问题。因此研究和分析人口运动的新特点、新规律,努力探索与之相应的新的管理机制和办法,成功走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新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八五”规划提出,90年代我国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12.5‰,完成这一目标无疑困难不小。为此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如何行动? 今年9月份,由5个高校人口研究所和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联合在武汉召开了“中国人口控制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我刊利用这次机会,邀请了部分与会专家、中青年学者,组织了“90年代中国人口控制”笔谈会。我们希望,笔会的成果能对我国的人口控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刘岳在《地理学报》第42卷第4期(1987年12月)上发表文章,叙述了《中国人口地图集》的编制特点。《中国人口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十亿人口状况及其地理分布的大型科学参考图集。它以准确可靠的我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并利用了1953,1964年人口普查资料和我国历史上人口资料,对我国人口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特征及人口发展作了科学的概括。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而制定我国人口统计  相似文献   

13.
<正> 到2000年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建国30多年来,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每年净增人口1,400万,农村占82%。目前,我国育龄妇女多达一个亿,其中90%在农村,因此,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是我国城乡青年夫妇的共同心愿。只有提高了人口质量,才能更好地控制人口数量;而要提高人口质量,就必须搞好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4.
“人口与发展”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主导问题之一。以此为主题,中国人口学会于1988年8月17日至21日在大连市旅顺口区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人口与发展”学术讨论会。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陈道、李成瑞,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翟南宾先生,东北财经大学人口所所长刘长新教授,大连市计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于1987年7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这是继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之后,一次规模最大、动员人力最多、收集信息最为丰富的人口抽样调查。调查的数据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和国内外人口学界了解中国人口的现状、年龄结构、经济构成以及人口素质;对于分析研究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各种结构的变化和特征;对于预测未来中国人口的发  相似文献   

16.
两种生产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本刊出版发行100期和中国新时期的人口学开始走向成熟之即,我们来对中国人口理论研究进行一番回顾与展望,特别是对两种生产理论进行一次再认识,就显得别有一番意义。本刊的创建与发展伴随着中国人口学的恢复、创建与发展,而两种生产理论又是这种人口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或者说它是我国人口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今天对它进行一次再认识,这本身就是对中国人口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的一种很好的纪念。 在中国近20几年人口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中,两种生产理论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令当今老一代人口学者记忆犹新的是,70年代初期我国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时,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对于指导实践和宣传群众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没有两种生产理论也就没有我国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实践。我们正是通过这一理论,系统、充分地解释和宣传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坚定了我们实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和自觉性。因此,两种生产理论应该以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被载入中国计划生育和现代人口学的史册。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那么,两种生产理论所包含的关于“物质生产的有计划性就决定了人的生产也是有计划的”这一基本观点似乎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形势而应该退出历史舞  相似文献   

17.
序言 1、我们,来自亚洲各国的议员于1984年2月17日至20日在新德里举行的亚洲议员人口和发展论坛第一次会议上,在讨论与人口和发展有关的问题时: 满意地注意到,尽管自1979年科伦坡人口和发展宣言、1980年吉隆坡资源、人口和发展宣言以及1981年北京人口和发展宣言以来,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日益恶化,议员们对人口方  相似文献   

18.
老年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行政干预老年人口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建立和发展不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受到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发展的制约。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政治体制和市场力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现代杜会资源的再分配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透视公共老年保障体制的“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观点有助于解释中国老年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中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拓宽了我们认识影响和决定中国老年保障体制变革的不同社会因素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如何?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公布了分年龄死亡人口的详细资料,使我们有可能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利用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资料,对中国近代的死亡水平(确切地说为1981年的死亡水平)进行分析。模式生命表是研究死亡问题的重要工具。较为准确地搞清中国人口死亡属于何种模式生命表,就易于将中国的死亡水平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相对比了。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法国巴黎政治经济学院的著名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G·塔皮诺教授,应中国人口学培训中心邀请,来我国访问和讲学。 G·塔皮诺教授现任国际人口学会秘书长,他对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对西方人口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