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屈辞精义     
陈本礼,清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字嘉会,号素村。生乾隆四年己未(1739),卒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八十,所著有《屈辞精义》、《汉乐府三歌注》、《协律钩玄》、《急就探奇》,名《瓠宝四种》。又有《焦氏易林考正》、《扬雄太玄灵耀》等书。与乡人结诗社,集为《南村鼓吹集》。 他的《屈辞精义》,凡六卷,各卷但有许多与选本不同之处,一以《大招》继《天问》后,为第三卷,《九章》把《怀沙》《桔颂》置于最后,《九歌》将《东君》置《少司命》后,合《远游》《卜居》《渔父》为一卷,都是此书的特点。卷一置《史记》与沈亚之两传。每节下有“发明”、“笺”、“节解”、“正误”,又合若干小节为一大节,如《离骚》几分十节是也,又多引王逸以来各家说。  相似文献   

2.
这里发表的是《珞巴族文学史》第四章的第六节。本章前五节题目是;第一节 古史歌的蕴藏;第二节 古史歌的产生;第三节《斯金金巴巴娜达萌》;第四节《阿巴达尼》;第五节《金岗岗日》。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战线》是我的老朋友了 ,最近索稿于我 ,答应他们的要求 ,义不容辞。但是 ,最近一年多以来 ,我集中全力 ,撰写《中国佛教史·新疆卷》中的龟兹与焉耆的佛教这一章 ,没有时间做其他方面的研究工作 ,因而也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是 ,我写的这一章 ,所有的节都能单独成文的。前不久 ,我已经给《燕京学报》和山东大学的《文史哲》各送过一节作为一篇独立的论文发表。现在 ,对老朋友《社会科学战线》也想采用这个办法 ,选了这一节 ,把题目稍稍改了一下 ,以应嘉命。文中的“请参阅上面第二节”等一类的提法 ,指的都是《新疆卷》中的节。至于这些节内容如何 ,则限于体例和篇幅在这里无法叙述。只有请读者原谅 ,稍微拿出点耐心 ,等待全书出版了。  相似文献   

4.
论20世纪陶渊明诗文系年探讨的三次展拓□刘孟阳关于陶渊明的年寿,自颜延之《陶征士诔》“春秋六十有三,元嘉四年月日,卒于寻阳县之某里”之后,《宋传》、萧《传》皆从之,宋王质《栗里谱》、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清顾易《柳村谱陶》、丁晏《晋陶靖节年谱》、...  相似文献   

5.
本刊上期刊出的我们合写的《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一文,第二节的标题是“宋江的起义至晚应在宋徽宗的大观末年(1110年)或政和初年(1111年)”,这一节的全部论述,也都是为了证实这一论断的。我们做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南宋张守《毗陵集》卷十三《左中奉大夫充秘阁修撰蒋公(圆)墓志铭》一文。此文说:蒋圆死于宋高宗建炎四年  相似文献   

6.
巴特的《S/Z》系他1968年与1969年两个学年研讨班上实验记录("工作印记").此书为已经转向后结构主义的巴特解读巴尔扎克短篇小说《萨拉辛》的阅读性文本.文内第1~9节(共93节)中,巴特专门言说了此时他眼中的(后现代)阅读.  相似文献   

7.
释“节然”     
<正> 《荀子·天论》:“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历来注家对这段话中的“节然”二字注释得都不够明确,有的甚至注释错了。这两个字的意思搞不明白,不仅会误解本句的句意,而且对有关上下文的理解也会受到影响,还会妨碍对作者思想的了解。清代俞樾在《诸子平议》中,把“节然”中的“节”字以及《强国》篇和《大略》篇中的几个“节”字注为“适”,这是很有见地的。后来王先谦在《荀子集解》中又把另外几个“节”字注为“适”,也都是正确的。《荀子》中“节”字的用法有两个特点值得注意:一  相似文献   

8.
朱金发 《江汉论坛》2006,(9):100-103
周代燕礼和射礼是相关的礼仪,都使用了《诗经》的许多篇章。燕礼有正歌四节和“无算乐”。前者用《诗》篇章固定,后者则较自由。春秋中期,燕礼用《诗》情况开始变化,四节正歌被抛弃不用,代之而来的是宾主之间酬酢赋《诗》,这对春秋时期的赋《诗》断章取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射礼用《诗》较简单,乐射用《诗》是:天子用《驺虞》、诸侯用《霾首》、大夫用《采蘩》、士用《采蘋》。《霾首》不传,其逸文在《礼记.射义》、《大戴礼记.投壶》等篇中。  相似文献   

9.
周苇风 《殷都学刊》2011,32(2):139-144
郭店战国楚墓竹简的出土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问世,动摇了自清代以来梅赜《古文尚书》为伪作的定论。《大禹谟》禹征苗民一节文字的"文德"内涵明显有悖于儒家"干羽以怀远"的政治理想,《孔传》以"损益"之法曲为之说,证明《大禹谟》禹征苗民一节文字与《孔传》不可能产生于同一时代。从思想内容上看,《大禹谟》禹征苗民一节文字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应该属于先秦原始文献。  相似文献   

10.
鲁涛 《云梦学刊》2011,(3):44-44
《追寻最后的一道青烟——〈存在与时间〉前38节的思想》(张文初著)于2011年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存在与时间》是20世纪的人文经典。其旨趣的诗意性、追问的彻底性、运思的诡谲性,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第九册“■”部“菊节”条曰:“菊节,菊花开放的季节。清孙枝蔚《和俞天木侍御韵送钱均历归吴门兼呈令弟山铭广文》:‘偏逢菊节归家近,欲看秋衣念妇裁。’又《程生真州移居》诗:‘菊节须关户,秋华再泛舟。’”上引解释有误,所引书证亦不确。按,菊节,当为重阳节的  相似文献   

12.
吴林伯先生从事《文心雕龙》研究多年,撰义疏百万余言,本文为其中之一篇。吴先生所作《序志》义疏,颇有精义,不仅旁征博引于前人,而且溶自己灼见于其间;既缕析刘勰著述之用意,又指出其思想之短长,这对理解、研究《文心雕龙》是会有助益的。因原文较长,故断全篇为上、下,分两次刊出。本期所载为前九节,后九节下期续完。为阅读方便,《序志》原文亦随义疏列在各节之前。  相似文献   

13.
刘梦溪在《内蒙古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上发表的文章《红学五题》中的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与红学》,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通常有一种说法,从一九五四年批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以后,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红楼梦》。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因为在一九五四年之前,《红楼梦》研究的主导的观点和方法,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国内两本“红学史”专著,一本是郭豫适的《红  相似文献   

14.
骆耕漠传略     
骆耕漠,1908年生,籍贯浙江省临安县(于潜区),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他青年时期,只受教育到中学四年。1927年上半年弃学参加北伐革命军队伍;8月间,在杭州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从事革命活动。随后六、七年则在一所特别的被称为“杭州陆军监狱大学”里自学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手和第二手的译著,自攻政治经济学,最初先从蔡和森同志写的《社会进化史》(即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节译本)、李季译的博恰特《通俗资本论》、施存统译的波格达诺夫《经济学教程》、日本河上肇《经济学大纲》和列宁《国家与革命》、《左派幼稚病》等  相似文献   

15.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鼓舞下,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最近他已完成了《广州出土汉代漆器图录》一书的编著和《鄂君启节考》一文的写作。前者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表在《学术研究》1962年第一期的《我国古漆器与广州出土汉代漆器初探》是该书的序言。  相似文献   

16.
由岭南文库编委会、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岭南文库”丛书(以下简称文库)首批18种图书面世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首届南国书香节期间,《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书报刊》、《岭南文化时报》、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发布了文库首发式的消息,介绍了文库在书香节上受读者欢迎的情况。此后,《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经济人《亚太经济时报》、《诗词》报、《澳门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了有关文库的书评多篇。可以说,我省这项重点…  相似文献   

17.
张富春 《中州学刊》2007,(2):201-203
《三谢诗》由宋人唐庚辑《文选》谢灵运、谢惠连、谢朓三人之诗而成。经与奎章阁本、尤刻本《文选》对校,我们可以发现宋嘉泰本《三谢诗》辑自刊于仁宗天圣四年(1026)的平昌孟氏五臣本《文选》,而非六家(臣)本《文选》。宋嘉泰本《三谢诗》具有很高的文选学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昌孟氏本的节选本,而平昌孟氏本则直接《文选》的最早刊本——五代后蜀毋昭裔本《文选》。  相似文献   

18.
范晔《后汉书》将王充、王符、仲长统三位合传,首先考察他们共同的批判性和创造性。198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符思想研究》(简称《王》),是论王节信的第一本专著。作者王步贵在《前言》指出:魏征、韩愈、杜甫等异口同声,颂赞王符及其《潜夫论》,清代刘熙载《艺概》褒扬他醇厚如董仲舒。王符是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常被称为王安定,他的字“节信”甚契合原名。  相似文献   

19.
1978年以前,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在江苏几乎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江苏的年鉴编纂工作开始复兴。从1982年《江苏美术馆年鉴》问世,到2007年底,江苏编纂出版的年鉴如芝麻开花,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20.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破除大陆法系诸国民事立法的惯例,把民事责任单独列为一章(第六章),对基于侵权行为发生的民事责任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该章除一般规定(第一节)、侵权责任(第三节)外,还有对违约责任(第二节)以及承担民事责任方式的规定(第四节)。由于违约责任问题另有单行合同法可为依据,加之其本身又有很大的约定性、变通性,《通则》只作了6条原则规定。第六章的重点实际在于侵权责任。笔者所谓《通则》对侵权责任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是就《通则》同各国民法典的规定相比较而言的。这包括两个意思。其一,从总体上看,《通则》的全文仅156条,它的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