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虚拟实践:人类新的实践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实践作为一种新的实践形式,是指主体使用数字化中介手段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实践。实践手段的“数字化”,是虚拟实践突破以往实践的局限,并崛起为一种新型实践形态的基石和标志。虚拟实践不仅促进了人类认识方式、思维方式、生存方式、价值观念的变革,而且也正在强有力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时代。虚实交融将构成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人的认识的重要中介,人类交往方式的演变反映了交往中介的发展变化过程。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交往实践的方式,网络交往是一种以实物中介向符号中介的转换,是中介的革命。网络开辟了虚拟的交往领域,使人的交往方式具有数字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认识:在多级中介中建构与虚拟的信息活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物因差异而结成关系,信息在差异关系中获得呈现,人们通过差异关系来识辨信息;在认识产生的过程中,主客体之间没有直接的接触,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被多级中介的,诸如信息场、主体生理结构、主体认知结构、主体认识的物化工具都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形式;被多级中介的认识是在中介中建构和虚拟的认识,认识发生的每一个中介环节都是一个相对于该中介环节的性质而发生信息选择、变换和建构的装置,通过中介环节的建构,对象信息必然会发生某种扭曲或畸变性的再造,并且,在人的思维的信息加工活动中还能够创造出主观设计的新信息,这就必然会呈现出主体对客体认识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被虚拟化的情景; 虚拟现实的实质是通过直接模拟信息环境、感受体验,直接操纵感受体验的转换,进而实现对人的认识的虚拟;虚拟现实不仅为人的认识的可能方式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前景,还有助于从根本上阐明作为信息活动的人的认识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介文化系统是指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构建的一个兼有第一语言文化特征和目的语文化特征的特殊文化体系。它同中介语系统一样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但目前国内学术界给予的关注程度还不够,相关论文及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也鲜有出现。本文拟从对中介文化系统的概念厘定及其特点入手,重点剖析了中介文化系统的形成原因,最后尝试性地探讨了中介文化系统研究对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语料,对普通话中介语的构成成分、结构系统表征进行初步考察,并具体分析、说明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普通话中介语研究在教学和测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虚拟研发团队的知识共享水平是影响其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将虚拟研发团队的知识共享分为意愿和行为两个层面,以此来探讨虚拟研发团队中的社会资本和共享心智模式对提高虚拟研发团队中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性。通过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发现:共享心智模式能够提高社会资本对虚拟研发团队中的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程度;共享心智模式能够调节虚拟研发团队中知识共享意愿对共享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能够为组织和企业进一步提高虚拟研发团队中的知识共享程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元宇宙、ChatGPT4等技术的支持下,虚拟数字人呈现出更明显的“拟主体”特性,传播场景中的肉身也得以拥有更真切的感官体验,“他”以个人化、智能化与人性化的方式对个人的认知与行为产生极强的抑制或放大作用,引发主体的主观错觉并使其价值体认发生转向,而其在虚拟世界中的认知与实践对现实世界中的自我成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价值目标,就需要建构一个包括多重主体的异质型行动者网络,从外向与内向两条途径,产业、规制与技术设计三个层面整合技术需求与社会需求,将技术的善治与人类的解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现状及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参考咨询形式和内容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虚拟参考咨询应运而生,并逐渐显示出它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虚拟参考咨询打破了传统参考咨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跃。建设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我国虚拟咨询服务的现状,要加快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介语语音系统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介语语音系统的形成是一个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些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对中介语语音系统的形成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误差分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二语习得密不可分。本文讨论了误差的定义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了误差与僵化的关系,论述了误差分析在中介语系统中的地位与研究意,义指出研究误差分析与中介语的联系对推动我国外语语言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永刚 《东方论坛》2020,(2):92-100
道德意志通常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为了道德的目的克服阻力和困难的精神力量和持久力。亚里士多德的美德概念强调欲望与理由等心理要素之间的一致性,因而道德意志并不显现于其美德概念中。康德的美德概念强调自我强制,恰恰是对道德意志的彰显。二者对美德的规定不能很好地反映道德意志在美德生成过程中的真实作用。从美德的层次性、美德的类型和情境相关性、美德的生成动力等方面来考虑,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美德观之间的差异、道德意志与美德的关系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在李觏的完整思想体系中,包括丰富而深刻的德治内容。一是强调安民“必先于教化”;二是重视德教的物质基础;三是突出“礼”的核心地位。据此可知,他所说的“礼”,具有德治与法治双重功能,其本旨在于借古喻今,寻求革除弊政之道,这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贯彻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德性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但是,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显示:德性之维与德性之路二者之间存在着鸿沟。以德性为政治理念的政治实践并没有实现德性的价值规定,笔者对人类的德性之维和德性之路进行了深深的剖析和反思,希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实践之路能最终走出这种两难的境界,使人类过上一种积极的符合德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论德性     
德性是个体在把握自我或处理人际利益关系过程中稳定体现出来的向善品性.作为人存在的必要精神形式,德性由多种积极的道德心理因素组成,以趋向善行为目的,是支撑个体的可贵精神力量.德性在社会生活领域具有驱动经济增长、保障政治生效、引导科技造福及促进闲暇有益等功能.在仿识典范中让个体自觉知善、通过净化环境激化人们自愿亲善、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以实现自然向善是培育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媒介革命,直接影响着文学产生链的建构。柏拉图提出的诗歌生产链的问题是文学生产链理论的先声。马克思关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双向互动的理论为文学生产链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文学生产链建构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主义文学的核心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独创性、民族性、时代性与平庸性、时尚化、全球化的关系,物质化、图像化与文学纸质存在方式的关系,技术理性与艺术地掌握世界的关系等四个问题。《哈里.波特》成功打造文学生产链的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麦克卢汉的媒介定义包括人体和人脑的一切延伸.他的媒介定律四位一体,不可分割.它们是新媒介提升和强化人的官能,新媒介使用或取代旧媒介,媒介能推陈出新,媒介能够逆转.人类历史上爆发过3次伟大的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他暗示了第四次媒介革命的来临.  相似文献   

17.
制度的美德及其局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罗尔斯《正义论》开篇关于制度正义的论断,麦金太尔和慈继伟两位学者都提出了质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正义之为制度美德的实质含义、基本条件和实现过程。作者肯定了麦金太尔关于个人正义美德之于社会制度正义美德所具有的人格(主体)基础意义的观点,也同意慈继伟关于正义之“两面性”的理论分析,但与此同时,作者强调指出,社会制度之正义示范性和普遍约束力对于实现社会制度之正义美德亦有着特别重要、甚至是根本性的意义,而此一意义的实现又有赖于社会固有的政治文化资源和精神道德资源。作者期待以此综合并推进上述各家见解,寻求一种关于制度之正义美德的完整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比较发达,其中也包括内容丰富的官德,并进而形成了德治思想。文章对中国古代的德的起源及其内涵进行了考察,对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及对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德性的意义和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当今这个高扬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 ,我们绝不能忽视德性的价值。德性作为精神性的内在品质 ,具有思想的功能 ,是一个人的灵性生命成长的“活泉” ,也是生命力的“启动器”和自我规范的“自动器”。德性作为一种价值原则 ,具有终极性 ,是提升生活原则和生活价值目标的内动力。德性作为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导向性 ,对于引导知识的合理应用、法律的公正实施和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 ,都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从德性特征的分析中 ,可引出德性的内在价值和外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峰 《东方论坛》2010,(5):113-116
休谟把一切德区分为“自然的德”和“人为的德”。在《道德原则研究》中,休谟着重考察了“自然的德”与“人为的德”的发生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在休谟看来,无论是“自然的德”还是“人为的德”,对于人或社会都有一种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快乐或利益,而正义作为一种“人为的德”,对社会无益是有益的,人们也正是出于这种利益的考虑才建立起正义法则,公共利益是正义的唯一源泉。休谟通过“自然之德”与“人为之德”的比较来阐释他的正义思想,进而确立了正义观在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