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优孟 春秋时代的楚国人,擅长“模仿秀”。楚庄王的相国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竟贫困到卖柴为生的地步。在一次宫廷宴会上,优孟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楚庄王见了大吃一惊,以为是孙叔敖复活,立即要拜他为相。优孟说:“孙叔敖一生精忠报国,廉洁奉公,他死后,儿子却靠卖柴为生。这样的话,当楚相还不如自杀呢。”此时,楚庄王才明白了优孟的意思,立即召来孙叔敖之子,重加封赏。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元代的杂剧艺术被视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较好开端,我国戏剧史学家王国维就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杂剧艺术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予传统音乐形式中的戏曲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吸收了宋代勾栏中多种艺术的营养成分而成。在诸多艺术中,宋代的说唱艺术如诸宫调、唱赚,对杂剧的曲体结构、故事来源、表演形式等,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类戏剧从诞生至今已有两千年的悠久历史了.公元前六世纪,在人类戏剧的发祥地—古希腊,戏剧是在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载歌载舞的宗教仪式上脱颖而出的,其标志是出现了扮演角色的演员.无独有偶,我国戏曲艺术的雏形也是以表演戏谑为业的艺术一俳优的出现为其标志的.司马迁在其《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述的优孟化妆成楚国已故宰相孙叔敖入宫求见楚庄王,以假乱真竟使楚庄王相信孙叔敖起死回生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尽管人们对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众说纷纭,却对戏剧艺术的定义,或者说从其诞生时期就显现出来的构成要素取得了共识.即戏剧艺术是由演员扮演成角色,当众表演故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戏曲研究中对“戏剧”和“戏曲”两个概念的使用是有分寸的。“戏剧”是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的演剧艺术的总称 ,“真戏剧”是对我国民族戏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称呼 ,“戏曲”则是指戏剧文学中的曲词部分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戏曲研究中对"戏剧"和"戏曲"两个概念的使用是有分寸的."戏剧"是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的演剧艺术的总称,"真戏剧"是对我国民族戏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称呼,"戏曲"则是指戏剧文学中的曲词部分.  相似文献   

6.
“三大戏剧体系”说源自1962年黄佐临的《漫谈“戏剧观”》中提出的“三种戏剧观”,此后孙惠柱先后提出过两个版本的“三大戏剧体系”,当前又逐步转向聚焦梅兰芳体系,引申出对京剧艺术表演体系、古典戏曲表演美学、戏曲表演体系等的讨论。理清“三大戏剧体系”的缘起、衍变及其论争,有助于深化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梅兰芳与中国戏曲美学关系等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戏曲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宋代曲子词的影响。宋代以前,歌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为同处于萌芽状态的曲子词和戏曲所共有。到了宋代,曲子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歌唱艺术,曲子词的曲调在宋代杂剧和南戏的共时态横向交流中融入戏曲曲调,并对后来的戏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曲子词的缠达、唱赚和诸宫调三种表演形式是戏曲发展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8.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诸宫调的音乐结构是诸宫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西厢记诸宫调》所使用的宫调、曲调、套数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必要的归纳 ,分析《西厢记诸宫调》的音乐结构 ,可以为深入研究诸宫调的音乐结构提供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戏曲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宋代曲子词的影响.宋代以前,歌舞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为同处于萌芽状态的曲子词和戏曲所共有.到了宋代,曲子词成为雅俗共赏的歌唱艺术,曲子词的曲调在宋代杂剧和南戏的共时态横向交流中融入戏曲曲调,并对后来的戏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曲子词的缠达、唱赚和诸宫调三种表演形式是戏曲发展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典戏剧发展史上 ,“戏剧”一词有其原初意义和语义流变历史。这一事实却为2 0世纪的戏剧史研究者所忽略 ,因而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考索不能全面揭示中国古典戏剧的性质。“戏剧”与“戏”、“剧”等词一样 ,具有“扮演”与“游戏”两大意义项 ,但是 ,历来的戏剧起源研究者都关注“扮演”的意义项 ,并由此为中国戏剧溯源 ,而忽略了“游戏”的意义项。这种溯源实际上是在演绎“艺术起源于歌舞”的艺术观念。中国传统的文艺功用论 (诗教 )、 2 0世纪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的文化语境激励着 2 0世纪的戏曲考原者选择“歌舞说”而放弃“游戏说”。“戏剧”的“游戏”意义项正是“戏曲”概念所没有的 ,“戏剧”概念因其巨大的包容性而更能体现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精神与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元代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成熟时期。元杂剧以它现实主义的内容和独特而较完美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戏剧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且不说有众多的元剧题材被后来的各种戏曲所采用、衍化和改编,发扬着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就以元剧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手段来看,也不断地为后来的戏曲所汲取、改造和发展,形成了我国古典戏剧的优良传统。本文试就元杂剧中的插科打诨,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说唱艺术,《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的一部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本文着重对《西厢记诸宫调》的创作主题、主要人物以及艺术成就进行分析评论,进一步阐明了《西厢记诸宫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陈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3):107-107,112
南戏 ,亦称戏文 ,是我国古代最早成熟的戏曲音乐艺术 ,被人们誉为“戏剧之祖”。明祝允明《猥谈》云 :“南戏出于宣和之后 ,南渡之际 ,谓之‘温州杂剧’”。它是用南方语音、民歌小曲合成的一种民间戏曲 ,自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 ,在浙江省的永嘉一带极为流行 ,故又称之为“永嘉杂剧”。徐渭《南词叙录》亦有记载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 ,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另曰‘永嘉杂剧’”。南戏的产生早于北方杂剧 ,最初只是一种以村坊里巷歌谣小曲为基础的歌舞小戏 ,在发展过程中 ,大量汲取了宋词、元曲以及诸宫调养分 ,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概论把地方戏特征看作全部戏曲的特征,混淆了戏曲发展的文学阶段与非文学阶段的区别。元杂剧、明清传奇和欧洲传统戏剧都是文学的戏剧,地方戏是表演的戏剧。应以“舞台艺术语言”的概念取代地方戏研究中“程式”的概念。欧洲传统戏剧主要是情节的艺术,包括地方戏在内的古典戏曲则主要是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高行健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和表导演艺术观念均深受中国传统戏曲影响。高行健对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存与变的独特思考和话剧学习戏曲的大胆试验,彰显出对传统戏曲的宏大复归理想和革新精神,并体现在其全能的戏剧追求中。中国传统戏曲给予高行健戏剧以丰富滋养,自身也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鲜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戏曲意象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艺术以形象反映生活。艺术形象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统一,它在不同的艺术样式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从戏曲艺术的舞台创作特点出发,对戏曲艺术的意象性美学特征进行阐述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艺术),其说唱方式有第三人称讲述方式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方式。根据故事演述和"场"上交流互动的需要,诸宫调说唱艺人时而采用第三人称向听众"讲述"故事,时而转换成故事中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摹拟"人物,"代"人物"言"。诸宫调的第三人称讲述与话本不同,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带上了更多"诗以言志"、"词以达情"的诗意情调。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则为诸宫调向戏曲的衍变提供了可能和线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戏曲艺术形成较晚,它吸收了多种其它艺术样式的营养。说唱艺术曾给予戏曲以深刻的影响,而后,戏曲又以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子”显示出它的成熟,这在古代戏曲文学剧本中有所体现。本文通过比较古代仅存的两个目连戏剧本,说明说唱艺术因素在戏曲中留存和去除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本文分析了两部剧作在艺术方面的某些差异。但着眼点并不在于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而是企图通过它们,从某个侧面看到戏曲演进的足迹。本文还试图通过两个剧本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清代宫廷大戏的特点及其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戏曲艺术形成较晚,它吸收了多种其它艺术样式的营养。说唱艺术曾给予戏曲以深刻的影响,而后,戏曲又以摆脱说唱艺术的“影子”显示出它的成熟,这在古代戏曲文学剧本中有所体现。本文通过比较古代仅存的两个目连戏剧本,说明说唱艺术因素在戏曲中留存和去除的价值和意义。另外,本文分析了两部剧作在艺术方面的某些差异,但着眼点并不在于得出谁优谁劣的结论,而是企图通过它们,从某个侧面看到戏曲演进的足迹。本文还试图通过两个剧本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清代宫廷大戏的特点及其在戏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艺术),其说唱方式有第三人称讲述方式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方式。根据故事演述和"场"上交流互动的需要,诸宫调说唱艺人时而采用第三人称向听众"讲述"故事,时而转换成故事中的人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摹拟"人物,"代"人物"言"。诸宫调的第三人称讲述与话本不同,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带上了更多"诗以言志"、"词以达情"的诗意情调。而第一人称摹拟代言则为诸宫调向戏曲的衍变提供了可能和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