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社会保障法制化对完善市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已取得一些成效,但实践中仍存在问题,包括立法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立法层次低、法律救济和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滞后等等,因而有必要在现有社会保障法律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执法与司法环节,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制,使农民社会保障权益得到充分地实现,从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发展的安全机制和稳定器。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滞后 ,严重阻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不利于社会进一步发展。加快社会保障立法 ,改变以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的法规及一般性文件为社会保障依据的状态 ,是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的总称。保障体制 ,可以称之为是一种“社会保护系统” ,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筹集保险基金 ,对劳动者在年老、患病、生育、负伤、残废、死亡和失业的时候 ,由于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 ,暂时或永久不能工作 ,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安全稳定的制度。鉴于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缺陷 ,就要尽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 :( 1 )合理界定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责任。在该阶段 …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伴而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而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每向前发展一步 ,必须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跟上 ,否则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会受阻 ,社会生活就会发生动荡。可见 ,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涉及的内容很广泛 ,既包括社会保险 ,又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性积累等保障项目 ;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同样既包括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又包括完善社会保障立法以及社会保障业的经营。社会保障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也绝不是等到经济…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作为一个体系或一种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需的外部环境。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立法、管理与实施、资金的筹集与运营等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对建立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邹艳晖 《兰州学刊》2012,(4):141-145
社会保障行政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逐一评述我国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其中重点阐述社会保险制度,并与我国大陆的相关制度加以对比。在此基础上,探求台湾地区的社会保障行政制度可资借鉴的经验,具体而言,包括:社会保障行政制度"立法先行";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履行保障人权的国际义务;社会保险从"综合性"逐步向"单一性"转变;提高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层次和适时调整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160-166
转型期社会福利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当前亟待权威性、统一性的社会福利法对社会福利发展和社会生活进行指导和规范。社会福利在立法体例、立法技术以及立法内容上宜采取专项立法,以可行性规则为主并注重程序机制的构建,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完备的社会福利立法的难点在于如何界定社会福利的内涵范围,对现阶段社会福利供给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以及社会福利政策上的不均衡性和缺乏层次性的处理。为此,在社会福利立法中,要树立正确的立法原则和立法理念,合理确立权利义务的分配规则,注重对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为此,本文作者论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及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方针和立法原则。为加快我国社会保障法的立法进程,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当前 ,中国正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政策 ,重构自己的社会保护体制。为此 ,厘清“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两个核心概念 ,从而澄清理论上的混乱、借鉴国外社会福利制度的有益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国 ,目前学术界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定义没有公开的争论。一般的用法是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四大项目视为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这种用法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陈良瑾 ,19 94 ;唐钧 ,1995)。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制就是多年以前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上述认识设计的。所以 ,在许多…  相似文献   

10.
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沿革及对我国的借鉴周苏,伍红梅欧美国家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成熟的国家。其社会保障制度从萌芽、成长、壮大,到发展成为独立的体系,变成各国社会政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了。从欧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