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苗族先辈在生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展现了苗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当今外来文化对少民族文化冲击和影响较大的情况下,本文以较为典型的湘西凤凰为视角探究苗族民俗文化的保护现状,以期给苗族民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物是人类文化的遗存物,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贵遗产。文物藏品极易受到自然和人为的损害,且不可再生,所以文物藏品的保护意义十分重大,也是文物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如何做好文物藏品的保护和保养工作,说明了正确处理文物藏品出现的问题及保养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物档案是实现文物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当前我国文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文物管理与文物管理权 由于我国是一个文物资源丰富的文明古国,因此,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它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国策,已明载于我国《宪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就法律而言,保护文物,实际上就是保护文物的所有权,而文物的所有权归属不同,它的保护管理形式也就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吕惠敏 《决策探索》2013,(24):71-71
文物是文博单位陈列研究的物质基础,所以对文物档案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和深入研究,是历史赋予文物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文物档案是记述和反映文物事业管理和文物的保护、研究、利用等工作的历史记录。它直接记述以及反映了国家在重要文物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具有重要的现实及历史价值。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文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文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2006年始,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记忆工程正式启动。通过充分发挥社会记忆对历史负责、承前启后的作用,把抢救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和文物古迹作为“社会记忆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入挖掘民俗艺术,真实保留历史印记。同时也赋予了社会各阶层对城市记忆保护的责任感,最重要的是城市记忆工程也拓展了档案部门的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的体现。文物传承着历史文化命脉,展现了历史瑰宝,记载着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部部活字典、活教材。文物一般可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两大类。文物是一件物体、一座古建筑或古墓葬等,有时看起来,其貌不扬,非常陈旧,非常破旧,不受人们所关注、所喜爱。但文物所蕴藏着的重要价值,后人是很少知晓的。那么如何让后人更加了解文物?又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那就需要对文物进行"包装",对文物进行广泛宣传。这就是需要对文物进行充分全面的讲解,通过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喜爱文物、保护文物。那么,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开发的具体情况,结合云南省龙陵县个案进行重点研究,分析我国民俗文化在经营开发中的不足之处,探讨解决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公共问题。通过充分挖掘民俗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注重民俗的宣传促销和品牌意识、规范注入民间资本以及建立健全社会舆论监督体系等措施,从而逐步实现整个民俗文化开发与建设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转轨关键时期,社会各方面体现出不同程度的脆弱性,突发性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强,范围扩大。民俗是人类社会的终身伴侣,我国民俗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民俗具有传承性、地域性、类型性、社会性等。本文将民俗与政府应急管理结合,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民俗,构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后,山河同悲,大爱至深。地震在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对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使得原本就基础薄弱的民族文物保护工作更加雪上加霜,也给收集整理日渐消亡的民族文物,传承民族文化带来巨大阻力。作为文博工作者,我就灾区民族文物的抢救重建工作,谈几点我国民族文物的抢救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编者提示:今年4月中旬,浙江省绍兴市长王永昌等50位历史文化名城市长在北京联名发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倡议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必须遵循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历史文化名城应确保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相关历史环境风貌,保存历史原址、原物、原状。此前不久在绍兴举行的“全国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论坛”上,40多位文物和城  相似文献   

12.
<正>文物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它见证着民族的发展,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展示了历史的价值。文物属于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所展示的文物中的历史风貌、艺术价值以及所体现的人类智慧结晶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必须引起各级文物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要切实增强保护意识,提高保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那么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一)要认真理顺好文物主管部门与直接管理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认识与认同古文物艺术品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十分重要。古艺术品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物是历史与文化、科技与艺术、宗教与哲学、生活与习俗等等的符号和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的宏大篇章或点点滴滴,十分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建设是现代都市文化展现的重要方式,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不断实施的城建工程却使众多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问题,再一次推到城市建设者面前。由于遗址、遗迹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或世界文化文明的根源和发展历程,因而,怎样使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相得益彰,让当代城市既展现出现代文明的普遍性,又保留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  相似文献   

15.
文物保护是国家运用法律等手段、通过对文物调查、维修、公布等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使祖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流传。长期以来,文物保护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物环境对文物的保护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方琼挥斥间,上下五千年。在文明与历史不断演进的漫漫岁月中,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种文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发展、革新与繁荣,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应用文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千多年前记载着殷王朝从盘庚动迁至商纣覆灭的卜辞甲骨,被公认为是最早体现原始公务文书性质的重要考古文物,而后伴随着  相似文献   

17.
冯芬  韩飞燕 《经营管理者》2009,(22):367-367
历史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仅是世界上历史地名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每条历史地名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在阐述历史地名的基础上,分析了历史地名与旅游的关系,继而提出了对历史地名旅游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古建筑是古代建筑的简称,是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重要的纪念和教育意义。因此,加强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保护好古建筑不受火灾侵害,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民俗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种,民俗旅游资源是指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俗事象的总称。我国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在保持少数民族民俗基本特征不变的情况下开发和可持续性利用民俗旅游资源,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周慧 《管理科学文摘》2012,(23):142-142
文物是人类历史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址,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为宝贵璀璨的文化财富。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文物保护的重大历史意义,客观提出了发展旅游业和保护文物二者是相互依托、相互承载的关系,提出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健全和完善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并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及超负荷地接待,以免文物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