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祥能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23-126
教会大学作为中国近代兼具中西方教育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办学思路等对当时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着眼,分析其具有的突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对当前高校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云彩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54-58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与传授语言知识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语言教学法与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相结合,语言习得与语言学得相结合,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新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赵增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6-9
执政党与革命党的角色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然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结束至改革开放前,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却带有浓重的革命党色彩,未能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要确保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坚如磐石、实现强国富民的宏伟目标,党必须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必须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确保党的先进性不断创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唐柳荷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得出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改革开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动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是高职教育永恒的追求;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搞好实训基地建设,确保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国的大学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一种政治工具而存在 ,由此导致大学自身价值的沦丧 ,也导致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理念的缺失。因此 ,有必要思考如何重塑中国大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7.
施秀平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21-125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档案工作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档案事业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起来,在档案所有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硕果。通过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回顾与总结,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从而更加坚定我国改革开放和档案事业现代化的信念与步伐。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和经验。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配套服务支撑体系的建立都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高校应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理顺关系,不断创新,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风貌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社会道德生活也已经超越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困惑与反思阶段。与之相应,中国的社会道德体系和内涵也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并得以表现出阶段性的发展与变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社会主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中国社会生活和道德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坚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4)
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认真总结深圳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立军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5):60-61,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它的发展遵从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在内涵、内容、载体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逐渐由自发到自觉、由无序到有序、由感性到理性、由单一到多元,成为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轨迹反映出它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徐士元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5):28-3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民生观随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回溯改革开放30年民生观的演进历程,结合当代民生的现状,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动是沿着发端于确认多元利益主体,继之于拉开经济利益差距,目标是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格局的基本轨迹进行的。这种利益关系的变动,从调整过程上看是正确的,从调整的社会效果上看是积极的,从调整目标上看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积极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取得巨大进展: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主动性参与明显增多;基层民主快速发展,公民政治参与规模显著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程度逐渐加深,获得了更多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权利;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增多;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亓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57-63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并呈现出一些典型特征。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起点特征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哲学讨论引起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追求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其目的特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化的主题特征;党的领导集体与人民群众主体互动鲜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特征是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与提高执政能力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与提高执政能力之间,总体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突发事件频发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形成的严峻挑战,促使政府不断创新执政理念、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反过来也增强了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其突出表现就是反应速度更快、处置效率更高、社会影响更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嬗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恒良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31-33
从探析社会价值观念的内涵出发,厘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路径,进一步挖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嬗变的互动范式,最后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嬗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相关对策。研究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问题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姜丽霞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变化了的新形势,使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内容、途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局面,推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曾采取多种方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制度化建构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文章从国家制度视角论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精神弘扬的制度化建构及其必要性,概括了民族精神弘扬的制度化建构的基本特点,进而从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上总结了其制度化建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文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1):77-84
改革开放是社会的整体性复合型变革,是社会意识形态变迁的要求与结果,也必然引起社会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新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在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型意识形态面临着目标转型、秩序整合和内容调整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不仅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引发的全局性变革效应的必然结果与现实要求,也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提供政治文化支持和思想保障。在改革开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同一进程中,改革开放与意识形态建设互为条件、相互渗透,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效度应当与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及和谐化目标统一起来。当前,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应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建设,实现意识形态由群体症候向个体精神的渗透,增强意识形态的主导性,推进意识形态大众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提供条件和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