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郭沫若的传记文学,从数量到质量,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阶段 传记文学作品早在古代就出现了。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则是现代形成的。 我国传记文学的最早萌芽,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左传》与《战国策》等史书。比如《左传·曹刿论战》与《战国策·触(尤言)说赵太后》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它们既有史料的实录,又有形象的描绘。但在总的倾向上仍属史书性质。到了《史记》,便出现大量传记文学作品。它们的特点是“不虚美,不隐恶”,坚持“实录”原则。它们“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故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述中国传记文学2000多年来的悠久历史、巨大成就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传记文学作家作品。以时间为经,分五个时段,系统全面、精当而扼要地论述了中国传记文学以《史记》为代表的辉煌开端,杂传的兴起及其成就,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嬗变,现代传记文学的发展,当代传记文学的马鞍型发展。总结了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斯托雷奇论中国古典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顿·斯托雷奇(Lytton Strachey,1880—1932)是英国著名的散文家。他曾写过《维多利亚女王传》和《维多利亚时期名人》等传记文学书,以其流畅、生动而隽永的文笔著称。他的接触中国古典诗,是通过阅读英国的赫勃特·贾尔斯(Herbert A.Giles,1845—1935)用英文译出的《中国文学精萃》一书。贾尔斯是英国的一位汉学家,他在满清时曾到中国住过二十多年,任浙江宁波英国领事馆的领事。回英国后,他担任剑桥大学的中文教授。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一度光辉灿烂的史传创作,到了六朝时期,已经走向江河日下的一途.而一种新的传记形式却开始悄悄崛起,史传之外的各种人物传记写作逐渐繁荣,并开始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发展中担负起主导的作用.这就是“杂传”. 正史以外的传记创作在汉代已经初见端倪,如刘向,班固等都曾于此有所撰述: 《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传》:“向以为王  相似文献   

5.
张思齐 《殷都学刊》2013,34(3):50-60
宋濂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其文学创作各体皆善,而尤其长于传记.宋濂的传记文学创作包括单篇作品和《元史》中的纪传体作品两个大类.宋濂《王冕传》的结构与八股文相近.宋濂《王冕传》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由奇之怪这一传主性格逻辑发展的链条之上.它由八个环节构成,这与八股文的运思在机制上十分接近.从宋元时期到明清时期,八股文是一道浩荡的洪流,它向一切文体渗透,也渗透到传记文学之中.从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看,宋濂的传记文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宋濂生活在元、明易代之际,其传记创作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绚烂夺目的藏族古典文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传记文学是倍受人们珍视的瑰宝。她不仅以其数量众多、内容翔实、史料价值高而受到重视,还以她那多彩的丰姿、高度的艺术成就吸引着众多的读者。《米拉日巴传》和《颇罗鼐传》,是琳琅满目的藏族传记文学宝藏中闪闪发光的明珠。 对《米拉日巴传》和《颇罗鼐传》,人们已多有研究,成就卓著。笔者在学习中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当代中国文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传记文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重要文体不受重视甚至被忽视的现象;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独立文体地位没有得到承认;进而从中国传记文学的悠久历史、巨大成就、重大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论述了传记文学应该作为独立文体列入文学史中,在全国各项评奖中应增设传记文学奖项;并热切呼吁宣传、文化、文学主管部门、文学史家给传记文学以更多的重视,给传记文学以应有的地位,以促进传记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记文学作为多种文学题材的一种,在目前文坛上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景气风潮。从文学和社会思想上看。这种风潮的本质就是人们对于“他者”生活方式的探求,从而引发对自我生活的反思。江西教育学院韩春萌先生在其论文《价值取向与当前传记文学创作危机》(原载于《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5年第3期)中将目前文学创作的局面作为一种存在的“危机”来评述。就我个人看来,这种“危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相反,目前这种局面,也是传记文学几点创作要素不同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传记文学接受、翻译和创作到目前为止还没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实际上,巴金的觉醒和巴金文学的诞生都离不开传记文学作品的滋养,他的革命家传记是以人格为中心的英雄叙事,他的自传则是人格的成长与发展的个人叙事。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兴起的历史中,巴金的翻译和创作必将留下多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元代西藏统一到中央王朝的行政管理之下,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藏传佛教的传记文学作品陆续出现。觉囊派的《笃布巴本生传》是可以确定的传主和作者都是生活在元代的成书于元代的作品。书中吸收了印度的佛本生故事的文学形式,又加进了许多重要的西藏的文学故事,着重强调觉囊派祖师笃布巴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的内容,这比格鲁派尊奉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要早将近一百年。该书是元代西藏的传记文学的精品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胡适是现代首先提出“传纪文学”概念、积极从事相关研究的现代传记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也是最早从事现代传记文学写作,躬身践行其理论主张,自成一家的创作者;更是终生不懈、卓有成效的现代传记文学倡导者,在现代传记文学开创、发展上,有着独到的贡献。胡适以西方传记文学为参照,批评中国传统传记;以史鉴和教化的经世致用目的,倡导以“纪实传真”为核心的现代传记文学。作为开创者,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偏颇疏漏,如源于史传传统、功利目的、学术思想的重史轻文的偏向;对中国传统传记文学评价上的武断片面。因此时下不少论者认为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片面肤浅,许多已为后人超越。然而在胡适所处的时代,这一切都富有创造和挑战性。对一个开风气的人,不能苛求。何况胡适对中外传记文学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比较研究,创作上有自己独到的风格特色。时至今日,他的理论主张与传记作品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历史地陈述和解释胡适的现代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是当下传记文学研究与创作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位置及其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作为现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由传记文学的本质属性及其基本特质决定的。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具有历史与文学结合的独特品性,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自觉时期、低谷时期和繁荣时期。本文列举各时期的代表作并分析其特点,指出当代传记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现代首先提出“传纪文学”概念、积极从事相关研究的现代传记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也是最早从事现代传记文学写作,躬身践行其理论主张,自成一家的创作者;更是终生不懈、卓有成效的现代传记文学倡导者,在现代传记文学开创、发展上,有着独到的贡献。胡适以西方传记文学为参照,批评中国传统传记;以史鉴和教化的经世致用目的,倡导以“纪实传真”为核心的现代传记文学。作为开创者,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偏颇疏漏,如源于史传传统、功利目的、学术思想的重史轻文的偏向;对中国传统传记文学评价上的武断片面。因此时下不少论者认为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片面肤浅,许多已为后人超越。然而在胡适所处的时代,这一切都富有创造和挑战性。对一个开风气的人,不能苛求。何况胡适对中外传记文学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比较研究,创作上有自己独到的风格特色。时至今日,他的理论主张与传记作品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历史地陈述和解释胡适的现代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是当下传记文学研究与创作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晚明文学的先驱——李梦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行的几种文学史论著(如中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等)对李梦阳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代表明代文学的拟古派。这实际上维持了清人(《明史·文苑传》及《四库全书提要》等)以来的观点。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已提出不同看法,高度评价了李梦阳的文学成就。国内有章培恒先生《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一文(1985年在日本发表),亦力纠旧说。本文力图对李梦阳与晚明文学的关系与作用,进行公允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9,(9):115-121
1978年以来,随着政治语境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传记文学对鲁迅进行重新书写。总体而言,新时期的鲁迅形象建构有几大新变:其一,"政治鲁迅"逐渐向"凡人鲁迅"转化。其二,现代文学史中叙述鲁迅的部分与鲁迅传两者的关系得到解绑。前者开始专注于"鲁迅的文学"而非其政治意义,后者则开始多方位重视鲁迅的思想与生活。其三,随着现代文学研究的"去政治化",鲁迅与茅盾、郭沫若等作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平衡,而传记文学也开始出现鲁迅与其他名家的"合传"。1978年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既是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也是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发展的源头最远可追溯至先秦,整体呈现出混沌且界限不明的状态,即文史哲相互之间并不独立,因此其文学观念较为散漫和宽泛,极具包容性.后发展至秦汉时期,文学开始有了新的变化,但受先秦文学观念的影响与制约,整体界限仍旧比较模糊.司马迁作为西汉时期的著名作家,其文学观念难免会具有一定时代特性及局限性,因此他所著的《史记》势必也会烙印下这一时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即文史不分.一方面,《史记》中记录了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历史性;另一方面,它将人物作为中心,是中国首部纪传体通史,塑造出了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文学类型,体现出了极强的文学性.因此,为探究司马迁对于先秦文学观念的继承与发展,则重点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屈原列传》和《司马相如列传》,详细分析其呈现出的文学特点,以阐释司马迁在先秦文学观影响下所形成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传记文学研究的新成果──评《传记文学史纲》徐宗文从世界范围看,在所谓“后现代”时代,某些传统的文学形式日益成为“夕阳艺术”。但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传记文学虽然也是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在20世纪却能焕发青春。据统计,目前在欧美国家,每年出版...  相似文献   

18.
作为齐梁时期的一代文宗,沈约不仅以其文学创作领时代风气之先,也以其富有创见的文学理论,对这一时期乃至此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约的文学理论,集中体现于他的文学史观与文质观中。一、重视文学审类价值,勇于肯定“新变”的文学史观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系统地论述历代文学,沈约的《谢灵运传论》尚属首次。他的这种做法,时稍后出现的刘翩的《文心雕龙》产生了直接影响。《文心雕龙》比之《谢灵运传论》显得“体大虑周”,但就两者的文学史观来看,刘勰比沈约显得保守。而沈约在论述先秦到刘宋这一漫长时期的各个…  相似文献   

19.
《郑笺》成绩斐然,代表了汉代《诗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注释之作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垂范百代。《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其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毛诗传笺通释》都产生了影响,《郑笺》与《毛诗传笺通释》在传统训诂、文学、义理上均有相通之处。《毛诗传笺通释》对《郑笺》全面地继承发展。从汉至清,诗经的注释之学紧密传承,可见中国学术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叙事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叙事元模式这个理念出发,探讨了《史记》在叙事时序、叙事速度上对《水浒传》的影响,并认为《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单传、合传及附传三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