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西方文学界,欧内斯特.海明威及其有名的海明威风格即电报式风格,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与他在创作中坚持冰山原则是分不开的。冰山理论体现了海明威的艺术创作论,体现了一种省略主观表现和隐藏思想主题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形成了海明威小说含蓄简约、质朴练达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迷惘的一代”文学用新的表现方法丰富和突出自己的创作个性,后来独树一帜,使美国文学别开生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歌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传达战后一代人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孤独、怀疑和彷徨。海明威在近40年的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在许多欧美作家身上留下了痕迹。海明威虽然没有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却是一位开了一代文风的语言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海明威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有的评论家认为他一生都沉溺于迷惘之中,笔者认为这一提法不符合海明威的思想实际。本文把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分析他的四部主要小说,说明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在不同时期既有联系也有发展,经历了从迷惘到清醒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海明威在他的两部早期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 ,武器》中描写了当时青年一代的幻灭感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精神和强烈的反战情绪。“迷惘”是他创作个性的显著特点 ,他一生都在迷惘中追求。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创作的整个思想基础都是在“迷惘的一代”时期奠定的。  相似文献   

5.
论汪曾祺文化人性形成的自觉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文化人性特征是他有意识地构建的结果。他的文化个性的自觉意识比较多的体现为文学对他的诱惑和熏陶,导师对他的影响和引导以及生活对他的教育和磨炼,正是在学习、生活、创作中,他有选择有改造地吸收了故土文化、师恩家学、传统思想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他鲜明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华的大作家,艺术个性异常鲜明.他不拘泥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也不属于任何现代主义流派,而是兼采各家之长,自成一体,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他的创作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艺术借鉴的价值.本文从海明威表现手法中的含蓄与明晰、大于题材内涵的潜在主题、含有“潜台词”的人物对话与内心独白、充满象征与饱含寓意四个方面,对其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作了解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海明威小说独具的叙事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热”的原因之一在于海明威的小说中体现了一种人类的生存意识,即一种在死亡、失败面前仍面无惧色的“硬汉”品质。在群星璀璨的文学花园里,海明威的作品能够风靡一时,还在于他创作风格上的独特魅力,海明威坚持“冰山”的创作原则,在表现形式上采用象征主义、对话描写等手法,文字表达惜墨如金,尽量客观地描写。他的小说具有戏剧艺术...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是20世纪极富盛名的美国作家,被誉为"影响作家的作家"。对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海明威称之为"冰山理论",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将其"冰山理论"推到了极致。《雨中的猫》是海明威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是作家践行"冰山理论"的又一力作。小说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冰山"之下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读者深刻体味到小说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即: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战后人们思想的迷惘以及夫妻之间感情的隔阂。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结合"冰山理论"来解析海明威小说的"八分之七"。  相似文献   

9.
以小团体话语为表现形式对少年特质的固着一直是海明威鲜明的文学个性,也是他本人价值观的反映.<太阳照常升起>的主旨不在于控诉战争,而在于提出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小团体道德观念正是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核,并有力地支配着人物的言行,而作为小说人物及作者本人价值观主要体现形式的小团体话语又决定着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曾提出存在主义三原则"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他认为人为了自我存在,就得有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处境.尽管我们无权把海明威列为存在主义作家,但作为一代文学大师,海明威在很大程度上一定受到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一思想在他的小说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创作思想与萨特提出的存在主义三原则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对侠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在文学创作中对侠文化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和创造性转化,在对其时代内涵的开掘运用中彰显出侠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从五四时期崇尚强力思想到抗战时期从侠义题材中开掘民族精神,体现了他的侠性心态的演变轨迹,也传达出他的人格建构和文化建构的价值理想。但为政治服务的创作意图,致使其作品的艺术魅力相对冲淡。  相似文献   

12.
关于风格与人格关系问题的一些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艺术风格与人格的关系,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在学术界这一观点似乎成为定论。本文作者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在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文章认为,在审美创造活动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的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而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作者还从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揭示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虽然在微观和宏观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并不理想。研究重心多倾向于其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与地位,成果中重复研究现象亦颇多。为了推动与深化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研究,应对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和学术界的研究状况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要注意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发现一些创新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隐喻的首创和使用反映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想象力,它以新颖、奇妙、鲜明的形象感染读者,具有不同寻常的认知、审美能力.在分析隐喻的本质的基础上,评估了刘重德和Newmark关于翻译中隐喻移植问题的观点,将他们倡导的隐喻翻译方法,加以比较,提出建构在"归化"基础上的五种译法.  相似文献   

15.
蒋孔阳是一位融人格、生命、学问和美于一体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被誉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总结形态".历史地评价蒋孔阳美学思想,需要把握学理认知的两个评价维度:世纪中国维度和世界美学维度.亦即在纵向上,看其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贡献;从横向上定位于世界美学舞台上的中国声音.蒋孔阳美学人生的方法论启迪在于:独特的入思方式,厚重的内修之道和求真创新的治学风范.  相似文献   

16.
王重阳在道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不同角度对他的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作品较多,但对他的教育思想研究者却不是很多。本文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王重阳教育思想,如自然主义人格的培养、因人施教、寓玄理于鲜明的形象等,进行了较为详细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教育思想及其现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学良将军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不仅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颇有成就和影响,而且在教育方面也有不少创见并开展了有效的实践.他视教育为中国之希望、东北之希望,视人才为中国之未来、东北之未来.在他看来,"教育为神圣事业","教育是建国之本".认真解读张学良重教兴国的远见卓识,可以发现其中的许多观点对当今的教育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教育的主旨是修养人格,这是教育之根本;大学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阐明学术;人才的标准是要能够担负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教育要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朱德发教授是当代著名学者,新中国第二代学人的代表之一。他被同行称之为“学术劳模”,具有独到的学术眼光和博大的人文胸怀,其创造性成果呈现出创新思维。他从五四文学研究出发,以人为本,以文学史建构为主体工程,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他为领军的山东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学术团队是一支梯队合理、实力雄厚、成果卓著、影响巨大的学术队伍。《朱德发文集》代表了他的学术研究的高度,表现了他敢于而且能够面对现实、思考现实、回应现实的气魄与精神,展现了作为老一代学者代表的思想风貌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写作研究的代表性观点进行对比验察和评论后,从目的-互动原则出发对二语写作和写作能力的内涵与特点重新进行界定、解释和描述。研究发现,写作是作者作为认识主体为实现某一特定现实目的而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社会实践活动;写作能力是作者使用目标语言以书面形式为完成某写作任务和实现特定现实目的(多为交际目的)而在社会互动中进行思想、信息和情感传递的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人类精神的载体,渗透着人文精神。语文课可以通过加强语词文采情感的培养,创设生活态“情境”去净化学生的心灵;还可通过作文表达活动,顺应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而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可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