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到张家港参观,张家港市委干部介绍情况时说:“近三年来,市委提拔任命的干部有200人左右,这三年中又有约60名干部因各种原因受到处分、被降职使用,而在这降职使用的干部中,又有近20名干部因为改正错误,做出了突出成绩又被重新提拔使用”。张家港市委用人上的这三个数字,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受启发和教育。 200,60,20,三个数字反映了张家港人的用人观。说明他们确确实实做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这样做也正体现了他们提出的,受到江泽民总书记肯定的“弘扬创业者,保护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大胆激励开拓者”的精神,从而带动了张家港市“两个文明”建设,使张家港这个原来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以单  相似文献   

2.
《明史·选举》记载朱元璋对官吏别出心裁的奖惩办法,说的是开国不久,朱元璋就命吏部把百官定为三等:称职无过者为上,赐坐而宴;有过而称职者为中,宴而不坐;有过而不称职者为下,不预宴,序立于门,宴者出,然后退。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干部的奖惩,不仅力度大,而且可以说是层次分明:对“称职无过者”就是考核优秀的干部是“赐坐而宴”─—坐下来欢宴,这相当于现在的嘉奖和表扬了;对“有过而称职者”,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基本称职的干部是“宴而不坐”──站着吃喝,这相当于“诫勉”了;对“有过而不称职者”就是那些考核不合格…  相似文献   

3.
某地,近日公推公选出6名市级机关正职人选。在市委常委会与公推公选产生的干部集体谈话时,新任职者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感谢”。与以往组织直接任命的干部相比,他们对“感谢”的对象、范围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扯掉面纱现真容 长期以来,干部提拔总是带有一种神秘色彩。组织上派去一个干部,不知根不知底的人总少不了妄猜他来自哪枝哪叶,即便是正道来的,也要看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火灭了要看他“头三脚”,折腾差不多了,人们才明白他是“老几”。难怪任人唯亲、任人唯钱、 “暗箱操作”等用人不正之风的报道屡见不鲜。 在民风淳朴的湖北省南漳县不是这样,近年来在用人制度上他们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干部提拔前先拉出来“亮相”,让人们“掂量”个“半斤八两”,群众在说长议短中识别了干部,干部一旦走马上任已是连皮带瓤的熟悉面孔。 拉…  相似文献   

5.
1949年初,寒冬将逝,初春将临,在第三野战军滚滚洪流的行列中,有一支独特而庞大的队伍。他们全是干部而且多数是区营以上干部,既有穿军装的,又有穿便衣的;既有男同志又有女同志;既有丰富经验的治党、治军、治政的人才,又有国内外知名的财经、文化、教育、科技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一般不携带武器,一边行军,一边学习,是一所“抗大”式的随军“学校”,他们的番号叫“南下干部纵队”。1949年2月从青州出发不到1,000人,1949年5月27日抵达上海接管时,总数已达7,000余人。他们随军进入上海,与上海地…  相似文献   

6.
人事任免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权力。近年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从加强监督工作的需要出发,紧紧围绕提高干部任免质量、加强任后监督、实现任管结合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任免工作的步骤不断健全,程序不断规范。有的地方基本形成了任前了解有措施。任后监督有办法的完整的任免工作模式,既保证了任免权的准确行使到位,又促其有了深化发展。但笔者发现,在干部任命过程中还较普遍地缺少一个必要环节,那就是应组织新任命的干部进行就职宣誓。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在闭会期间,决定任命“一府两院”的有关干部是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下代表人民选好、用好、管好干部的重要保证,任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们历来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意愿,可是在实践中往往就不是那么回事。有个单位要选拔一名年轻干部进领导班子,主管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交换一次意见,就拍板定下来了,没有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和进行认真的考察。结果任命文件刚发,群众的举报信就到了纪检委,弄得民怨沸腾,骑虎难下。这件事使我想到当前用人民主方面的两个问题。 首先是民主不能单纯依赖“明主”,要以民为“主”,不能以主为“主”。这里所说的“明主”是指各级各单位的领导人。有的同志认为,如今各项工作都实行责任制,用人也是一样,只要单位领导人作风正派,是“明主”,用人上他管的那块天地就该让他当家作主,他的意见就应作为用人的依据,这样既能发挥单位负责人的作用,有了矛盾又有人承担责任,工作好做。其实,这种说法和做法是十分片面的。是把选才用人混同于其他工作的一种认识偏差。诚然,在干部管理和选拔上需要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担负起主要责任,也必须多听取他们的意见,但干部管理和人才选拔不同于其他工作,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8.
据悉,湖北省襄樊市在干部任用工作中不搞“一纸任命定终身”,干部被正式提拔任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试用,试用合格方可留任,否则收回任命,不予任用。据初步统计,这项制度推行以来全市先后对9923名新提拔干部实行了试用,其中已有9067名被正式任用,有768名仍在试用中,有49名被延长了试用期,有39名因不胜任现职被取消任职资格。 众所周知,我国的干部人事管理方式一直承袭的是“一经决策、正式任命”的模式。但这种“一锤定音”式的干部任用方法等于把干部送进了“保险箱”,只要不犯错误,便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只能上…  相似文献   

9.
选好选准优秀领导干部,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考察和识别干部是选择干部的前提,而看待干部的“眼光”则是识别干部的关键。因此,在干部选择任用中,我们要防治六种“眼疾”。 一是“近视眼”。有些领导同志患了“近视眼”,只看见自己身边的人,看不见基层的广大干部。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与领导接触多,领导对他们比较熟悉和了解;这些干部也比较熟悉领导的工作思路,彼此在工作和生活中还容易建立深厚的感情。因此,领导对他们往往有偏爱。而基层的许多干部,平时与领导接触的机会不多,领导对他们了解甚少。在选择干…  相似文献   

10.
委任状得官员自己花钱买 唐朝任命官员的程序一般是先经考查合格,尚书仆射同意,报告门下省,由给事中读其考查情况,再由黄门侍郎检视,侍中审查后上报皇帝,最后由主管部门执行任命.凡被授官的人,自各种途径出身者以至公卿皆给予凭信,加盖文为“尚书吏部告身之印”的印信.唐朝,直至五代、宋朝以后都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人死后入土,地平线上凸起一座包,这就是墓,人的最终归宿也。人活着的时候,想必极少人会早早给自己掘好一座墓。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上就有给自己掘墓的活人。据日前的媒介披露,国家级贫困区县重庆黔江某县就有一尊“活墓”,见过的人都说豪华气派,从规模到做工堪称“极品”。有知情者透露,该墓是从1998年元月开始修建的,历时3年,占地1亩,“活墓”四周有塔柏、桂花和万年青组成的绿化带;墓前有地下管道和堡坎,仅“活墓”的围墙,16个石匠就日夜奋战了两年,用去1900个工时,工资就近6万元,后来又修天井坝,工资3万来元,其中两扇朝门工钱就6000元。据说在“豪坟”落成后,当地乡政府的官员还前往祝贺,并送了礼金。 看来,这确是一件奇闻。奇就奇在有人把这项“个人投资”投到了一个人均年收入仅1000来元的国家级贫困县区,并成为当地一道印证贫富天壤之差的独特风景。“活墓”的主人是谁?据说是一位堂堂的副厅级干部。毋须多言,  相似文献   

12.
组织人事干部,时下被不少人视为“管官的官”,既然是官,而且不是一般的官,这就了不得,干部的进退去留,荣厚兴衰自然大权在握,操于一身。群众这样认为是一种戏称,是一种批评,原因是少数组织人事干部骄气十足,“官老爷作风十分严重,他们不是实事求是地说话办事,而是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然而,我们一些组织人事干部如此认同,这就距党的要求有了很大差距。有了这种认同,一些组织人事干部就孤芳自赏,自我陶醉有余,冷静思考、摆正位置不足,在其他干部面前,  相似文献   

13.
一份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向党中央上报的《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的报告》中指出,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共发现150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和中管企业领导的学历有问题。现在的干部也实在管得严,又是廉洁问题,又是“包二奶”问题,又是赌博问题,现在又有学历问题。学历问题又有什么问题?原来在这发现学历有问题的15000多名干部中,他们的学历有的误填,有的错填或虚填,而更有的是假填的。其实,学历只是一个人具有文化程度的证明。然而,近些年来,一些“聪明”的干部感到,学历已经成了各级干部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深入,许多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刚出校门就入“仕途”,有的得天时地利,轻云直上。过快的升迁速度、高高在上的地位和一帆风顺的处境,使他们踌躇满志,以致有些人过于自信,从而轻视或放弃了学习。 在业余自修中,有的人看似学习热情高涨,读了专科读本科,本科读后又考“研”,实质上,他们看重的是文凭这块“敲门砖”。又有多少人想扎扎实实地学点东西?在党校培训中,学习成了“镀金”,成了休整期。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结果学友越来越多,学业却未见有多少长进。在平时,学习更是难入正席。眼睛一睁…  相似文献   

15.
史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大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快活,有言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脸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叫万钢的答道:“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见解“甚独”。 万钢虽早已作古,然而,他所说的“畏法度者快活”,于今人仍有所启迪,尤其对于领导干部。 “畏法度者快活”道理浅显,大凡畏法度者,必不肯违犯法度,干见不得人的勾当,也就用不着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半夜鬼敲门,更用不着担心东窗事发后坐牢狱、掉脑袋。没有了这些费心劳神的忧愁,自然就活得洒脱快活,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也”。 “畏法度者快活”,这种快活看似得来容易,实则不然,必须费一番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不少人是耍家,人们把他们戏称为“耍干部”。这些人好像活着就是为了耍,大事大耍,小事小耍,无事也要耍。他们既耍事,也耍人;既耍物,也耍钱;既耍上,也耍下;既耍左,也耍右,一切皆耍。他们一时不耍心里就发慌,耍不够也不慌,耍不过人家更慌。他们的经验是不耍白不耍,耍了也白耍,白耍谁不耍。他们耍得安逸,也耍得很累;耍出了经验,也耍出了名堂。请看这些“耍干部”的耍法: 一、耍嘴皮子 雅称“嘴功”,它与气功、武功一样,也可算是国粹的一种,且比后者更有市场、更有前途。此类干部唯一的本事就是能说会道。他们重唱功、轻做功,只会说、不会做,汇报是内行,干具体工作是外行。口若悬河,夸夸其谈,满嘴老话、套话、空话、大话、假话、废话,除了让听从听得热血沸腾之外,不会给基层和群众解决一丁点儿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仅在6年前,“国家干部”还是足以引人自豪又颇令别人羡慕的身份,而今天,“国家干部”观念已逐步被人淡化,打破这一笼统称谓,取代原有国家行政机关于部的,是一种更科学、更准确、更切乎实际的称谓──公务员。“国家干部”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一种区别于农民一线工人以及非国有所有制人员的职业划分和人事管理机制在建国以来运行了长达40多年。有了“国家干部”这个身份,就有了“吃皇粮”的资本,就有了衣食可保的“铁饭碗”。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身份,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有多么过人的才华,你都会被“国家机关”拒之门外!就…  相似文献   

18.
某地对乡干部进行一次民主测评,其结果令人出乎意料,有几名在单位里工作表现蛮不错的干部,却被群众打了低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呢? 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业余形象”不佳。 所谓“业余形象”,其实就是干部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里的表现。一般说来,在工作上认真严谨的人,在生活上也是严肃正派的。但不用讳言,也有一部分干部在单位能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倡导“有限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江西省如今正力图彻底改变官员过去的政客形象。从2001年5月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上任以来,就开始推行的“洗脑讲座”,在全省开展干部双周新知识讲座活动。自打讲座开展以来,内容广泛,从城市经营、宏观经济到风险投资、资本运营,极大开阔了官员们的思路,甚至还请医学教授来讲“怎样活到100岁”。一般情况,要求厅局级干部必须参加;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讲座,全省干部必须参加,通过电话会议在全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 员定岗分流中,许多党政机关推行了竞争上岗,初步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的 选拔任用机制。但由于受思想观念、操作 方法等因素影响,在推行竞争上岗中还 存在着许多难点。 难点之一: 竞争氛围难形成 这些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虽引入 了竞争机制,但强烈的竞争氛围还未形 成。许多机关虽进行了干部公开招聘、竞 争上岗的尝试,但竞争的大多是一般职 位,层次低、数量少,机关干部傍观的多、 竞争的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思想 观念陈旧,相当一部分机关干部认为,我 已任职多年又没犯错误,为什么还要我 参加竞争上岗?还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我 是党委政府任命的,让我同其它干部在 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有失公平?甚至还有 的同志认为,大家在一起工作多年,抬头 不见低头见,何必“同室操戈”伤了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