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的服装审美思想是值得重视的,他的这些思想集中保存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就妇女的穿着打扮提出"洁"、"雅"、"宜"原则,并且对传统的黑色作了美学分析,甚至对妇女首饰佩带等提出了自己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关于<长恨歌>的考证,不仅是"杨贵妃是否处女"的问题,而且是学术问题、文化问题.陈寅恪先生一生关注妇女问题,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其研究目的就是发微探幽,观察当时的政治、道德的真实情况,在历史真相的揭示中,发现中国妇女身上蕴含的民族文化要素和精神特质,构建中国"民族文化之史".  相似文献   

3.
妇女文学深受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当代妇女解放运动崛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第二性>和<女性的秘密>促其思想的形成.运动的展开取得很大成绩.妇女文学主题集中体现两性不平等.总之,妇女文学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发展,而且妇女的作品将进一步丰富美国妇女文学.  相似文献   

4.
释“委”     
本文分析了"委"字的古文字形体,"委"字为会意字,其形体义为妇女背着禾物状.在综合考察了"委"的字形义、"委"一词在先秦典籍里的用法以及"委"的同源词情况以后,"委"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可重构为妇女背着[义素(1)]枯萎的禾物[义素(2)].<说文>"委,随也"的解释,实为"委"的引申义用法.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对《大地》三部曲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赛珍珠是鼓吹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大地>三部曲描写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妇女在解放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她们自身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赛珍珠大体上把中国妇女分为传统妇女和现代妇女两类,并揭示了她们不同的主体性.她赞美传统妇女的传统美德,但更珍视现代妇女的现代美德.正是后者指引着中国妇女解放的方向,体现了赛珍珠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将家庭暴力问题列为12个"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家庭暴力不但威胁着受害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并对社会安定团结构成了严重的危害.防治并消除家庭暴力,是构建两性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7.
《镜花缘》·李汝珍与连云港板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镜化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妇女作为社会主角来加以公平讨论和深刻刻画的优秀小说,不但通过创造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演绎了一段段五光十色的神话典趣,而且利用浓重的愤世嫉俗的辛辣讽刺揭露了世事人情的人间百态,并紧扣海内海外生意买卖的离奇体味张扬了"中学为本,西学中用"的开放意识.<镜花缘>,李汝珍所作.板浦者,古海州府治,今连云港灌云县所辖.李汝珍19岁至板浦,"久作寓公",在此著书立说,先后有<李氏音鉴>、<镜花缘>、<受子谱>等,其中尤以<镜化缘>为之精华而传之久远.而正是时为"盐府"的板浦的经济富足、商贾云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的丰富沃壤和李氏自身久居此地所接受良好教育的淳厚底蕴,共同成就和孕育了<镜化缘>这篇"永垂不朽的大文".  相似文献   

8.
难以构筑的"姐妹情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男权社会对女性个体的分隔与孤立,对女性之间亲密关系的挑拨、禁止与诬蔑,"姐妹情谊"事实上难以发生、存在和持久.借助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文力图探究<另一种妇女生活>中"姐妹情谊"难以存续的根由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妇女身受神权、族权、夫权等压迫,生活苦不堪言,妇女的生存就是服从,根本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情趣、意志和追求,"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在这种封建社会的圈子里生活,林黛玉所追求的、向往的都是世俗社会不接受、不理解的.她的追求注定失败,但她的抗争过程却深深感染着每一个<红楼梦>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是几千年来古代妇女必须遵从的所谓"四德"之一.远从<周礼>开始,文献中就有与"女红"同义的词存在.可以说,中国古代妇女的日常生活史就是一部"女红"史.本文从"女红"这一语词的语素"红"字的读音出发,对同样读音且在这个义项上互相通用的三个词女红、女工和女功的出现作一时代考证,并且粗浅讨论其通用的原因,并指出"女红"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爱丽丝·沃克在<寻找母亲花园>中揭示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约束,历史性地扼杀了黑人妇女的创造性这一事实,追寻了黑人女性主义传统,用动人的笔调把黑人妇女受到压制的创造力追溯到像缝制被子和培育鲜花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运用这种无语的艺术形式所蕴含的隐喻来寻找黑人文学母系.沃特对传统的挖掘这一工作对美国黑人女性文学、黑人文学以及整个美国文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无论在美国文学史上还是在黑人文学史上都堪称一部力作。在小说中,沃克描述了父权社会下黑人女性的痛苦生活,同时表达了对遭受同样迫害的犬自然的关爱和怜悯。沃克把人类与自然放在同一道德水平线上进行描写,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3.
《紫色》中的书信体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The Color Purple)的成功与它使用的在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书信体这一叙事策略是密不可分的。书信体在《紫色》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沃克将书信体与传统的黑人奴隶叙事相结合,在保存奴隶叙事特征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奴隶叙事。这种书信体叙事手法克服了传统奴隶叙事中作者声音和道德判断过于明显的缺陷。另一方面,书信体叙事策略与内容、主题达到了完美的结合。通过书信方式,沃克赋予女性,尤其是一位受尽压迫摧残的黑人女孩以声音。西丽的成长过程也在她写信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同时,作为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紫色》的女性主义特征也在书信体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一封封信件形成一本完整的书信体小说的过程,可以说是西丽的创造过程和获得完整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艾丽斯·沃克是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 ,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 ,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的短篇小说《日常使用》 (EverydayUse ,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 (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 )发生的冲突 ,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 ,体现黑人妇女寻求自我个性与在逆境中保持人的尊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1997年,被誉为美国新现实主义少年文学开拓性作品的《局外人》迎来了它出版30周年纪念日。其作者辛顿被称为美国新现实主义少年小说的代表作家。辛顿的新现实主义杰作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主题上,辛顿着重表现她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反映了少年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是理想主义的体现。在人物刻画上,她致力于塑造理想中的英雄形象,使人物形象闪耀着理想的光辉。在文体与结构上,她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新奇的结构构思,赋予其作品浪漫和乐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艾丽斯.沃克是颇受瞩目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所创造的妇女主义思想引起了文坛和女性主义者们的强烈反响,也由此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和文学批评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沃克的3部短篇小说集前后跨度27年,她刻画了一个个生动的、不同背景的黑人妇女形象,讲述了她们曾经的悲惨遭遇,自我身份觉醒后的自强不息和追求自由的故事,构成了美国黑人妇女生活史,也由此向读者展示了其妇女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利斯·沃克(Alice Walker)的第四部小说《我知交的神殿》是她早期小说逻辑上的延伸。就探讨的主题而言,是她所倡导的妇女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当她笔下的妇女摆脱了种种压迫,获得解放后,她又赋予笔下的人物以新的追求。在这部小说中,沃克所要探索的人类的真正的解放之路,以及新时代下的妇女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创作实践中,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坚持“女性主义”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沃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社会中所遭受的双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建立起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紫色》是其代表作。它从主题,姐妹情谊,两性和谐及叙事策略等方面彰显了艾丽斯·沃克坚定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9.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批评领域的新思潮。黑人女性主义小说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进行文学创作,集批判种族、阶级与性别歧视于一身,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文学与批评理论。在艾丽丝·沃克的新作《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由于父亲假借爱的名义对女儿行使“所有权”,致使女儿终身落寞。经过一系列曲折的人生轨迹,父女终于实现了灵魂上的和解。本文就“一个令人震惊的祝福”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解读。  相似文献   

20.
黄玉雪的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讲述了华人之家的黄家第五个女儿黄玉雪的成长故事。在她的成长中,白人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存在种族歧视,但并没有妨碍她的成长。她逐渐把白人的价值观内化,以此反抗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挑战父母的权威,张扬个体,贬抑集体和家庭,最终成为华人归化的典型案例。她关化了美国的主流社会,认同白人的价值观念,而缺乏批判意识;但她同时批判地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华裔美国人,中国和美国都成了异国,华人和白人都成了他者,她成了一个孤独的个体。但她仍然试图以写作展示中国文化,让美国人了解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