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涿州城市化提供了更好的空间,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一体化措施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等使得涿州能够快速融入京津大都市。长期以来涿州实际上已经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与首都有了更多的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这种合作的速度,涿州将会成为“北京-保定”城市链上的节点城市。为了提升涿州城市化水平,涿州需要按照“分层+分步”的发展方式,以涿州核心区域为中心向腹地逐渐扩展,在腹地的核心区域内形成“三层次”城市环,同时要构建“米”字形的交通网络,将腹地内的11个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除了要在行政区划内对中心地进行整合,还要在更加广泛的空间内考虑问题,构建“涿州—房山”、“涿州—固安—廊坊”、“涿州—霸州”、“涿州—高碑店—涞水—易县”等城市链,使得涿州能够更好地受到来自保定、廊坊、北京的城市辐射,并通过“涞涞易”城市链传递到保定西部。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与晋东、鲁西的部分区域整合,会弱化河北省由于北宽南狭而造成的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据此京津冀一体化就拓展为广域京津冀一体化。广域京津冀能够在京津冀基础上,将太原、大同、济南等整合在一起,构建起"北京—太原—济南"三角形,促使城市高效互动。在广域京津冀整合发展过程中,要构建"大同—浑源—灵丘—涞源—保定—天津"与"太原—晋中—盂县—石家庄—衡水—德州—济南"两条城市链,分三个步骤进行,逐步构建"双核+双子"结构、"京津石"三角形、"倒靴型"城市体系。在不同子区域也要采取不同方式,晋东冀西区域要构建"双轴+Z带"子城市体系,冀东鲁西区域要构建"双枣核"子城市体系,在冀北区域要构建"双核+多子"子城市体系,并依此为基础进行"双层拓展"。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更好地整合三地资源搭建了平台。京津周边的绝大多数设区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部分调整,为承接从京津疏解出来的职能创造更大的空间。设立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质性举措。雄安新区在与京津整合发展的同时,也逐渐与保定市整合发展,成为保定—天津间的重要节点。在京津冀区域内其他类似的节点包括由定州市、安国市、望都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即定安片区以及由肃宁县、安平县、饶阳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即宁安片区。石家庄提出发展为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应强化向北发展的力度,这就需要以定安片区为核心整合周边的深泽县、行唐县、新乐市、曲阳南端、唐县南端即广域定安片区,构建石家庄—保定城镇链上的节点城镇团。为此就需要对广域定安片区进行分区设计,以定州市中心地为核心构建多个次级中心,前瞻性地构建定州市—正定县城镇链和定州市—保定市城镇链。  相似文献   

4.
六安市在融入长三角城市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月牙”形发展构架将腹地内的县级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在每个县域腹地内需要按照“分区+分步”发展秩序整合乡镇中心地构建微中心,并将发展基础好的微中心发展成为县级中心地的副中心。可在六安市与周边区域中心城市中建立“大”+枣核形的格局,形成安徽省西端构建跨行政区划城市体系的纽带。进一步完善城市链,同时以乡镇中心地为基础构建次级城市团,奠定以六安市主城区为核心构建多层次城市体系的基础。六安市具有与合肥市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要前瞻性地考虑与阜阳市、淮南市、安庆市整合,在安徽省中部西端构建城市化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京津大都市职能向腹地疏解,还要充分重视连接区的建设。连接区是将邻近中等城市中心地连接在一起的区域,其城镇化水平较低,构建新城的成本较低,因此在大都市职能向腹地疏解的过程中,成为在大城市周边构建副中心城市的理想区位。雄安新区就是典型的连接区。为了更好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雄安新区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四个连接区:定沧连接区、京张连接区、京承连接区、津唐连接区。连接区的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区内城镇体系的构建,还要强化连接区与周边县级中心地的整合程度。连接区的构建需要以顶层设计为前提,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着眼于长期发展目标。连接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较高的城镇化速度,进而成为城镇化的"隆起区",也会成为行政级别多变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霸州市城市团的进一步完善搭建起了新的平台。霸州市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团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主+一副+一节点+三片区”的发展格局,在完善行政腹地内乡镇中心地间的联系的同时,要完善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城市链。在东西方向上,通过昝岗镇融入雄安新区,通过构建“胜西静”三角形强化胜芳镇与天津市间的联系;在南北方向上成为将永清县和文安县连接在一起的节点。霸州市需要依托既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在行政腹地内以霸州市主城区、煎茶铺镇和胜芳镇为核心构建三个次级城市团,更好地对接雄安新区的昝岗镇和天津市的西青区、静海区,并在永清县与文安县间发挥承接作用,为城市团的发展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地区依托京津两个大都市,在"双核"拉动"多核"的基础上,依托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在京津冀鲁范围内构建"京石济三角形",实现京津冀鲁一体化发展。但是山东半岛内的很多不利因素制约了京津冀鲁一体化,城市分散且未形成区域中心、腹地内小城市发展程度低、缺乏省际合作意识、城市间缺乏整合。京津冀鲁是环渤海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京津冀鲁的大区域整合,需要在城市体系的构建方面下工夫。为此需要构建"三条城市链"和"四个城市子团":"沿海城市链""保青城市链""石济城市链"和"石家庄城市团""济南城市团""青岛城市团""潍坊城市团"。  相似文献   

8.
高阳县作为“大保定”辖区内的县级中心地,在雄安新区设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会赢得较多的机遇.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较好的区际联系为高阳县城镇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高阳县行政区域的南部和北部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并且中心地吸纳能力弱,这些都是高阳县城镇化的瓶颈.高阳县需要向西、向北、向东发展城镇链,分别形成“高阳县—保定市”城镇链、“高阳县—安新县”城镇链、“高阳县—任丘市”城镇链,以便能够较好地与保定市主城区、雄安新区、任丘市等建立联系,与此同时要在行政区域南部构建以西演镇为“子核心”的城镇团.在腹地内还需要构建“高阳镇—龙化乡—出岸镇”三角形,并形成“高阳镇—出岸镇—西演镇”三角形,在全域内出现“C+O+3l”城镇发展格局,与周边行政区域整合为“柳叶”形城镇体系,高阳城镇化水平的速度就能够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相对于石家庄具有区位优势,石家庄相对于保定具有省会优势。两个城市只有进行融合发展,在京津南侧形成"双核"城市格局,才能够更好地与京津互动。在"石家庄—保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渐将涿州、高碑店、保定、定州、正定、石家庄串联起来,在京津南侧形成"石家庄—保定"城市带。城市带中,"石家庄—保定"为主轴,西侧副轴是将唐县、曲阳、行唐整合在一起,东侧副轴是将博野、安国、无极等整合在一起。要通过构造三角形方式,将主轴与副轴整合在一起,让定州在"石家庄—保定"间发挥重要的节点城市作用。这样,石家庄与保定可实现同步城市化,并推进京津南侧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碑店的发展创造了机会,行政区划接近三角形形状的高碑店,在构建“京保新区”和“津保新区”中担当着“北京—保定”、“天津—保定”的中介角色.高碑店依托近邻京津大都市的区位优势,与行政区划南侧的白沟一起,逐渐发展成为“双中心”城镇体系,对涿州、固安、永清、霸州、雄县、容城、定兴、涞水等进行有效整合.就行政区划内部而言,高碑店要逐渐形成“3Q+3L+2C”城镇体系:“3Q”即X区、Y区和Z区,“3L”即lbl、ldz、ldg等3条城市发展线,“2C”即Cn和Cw两个弧形城市链.该城镇体系将高碑店辖区内的镇级中心地整合在了一起,也对高碑店进行了“分步走”的发展设计.在Cn城镇链上会逐渐形成高碑店子团、“新城镇+新桥乡”子团、“白沟镇+泗庄镇”子团,成为高碑店向南发展与保定整合、向东北发展与京津整合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一体化"为石家庄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在"大北京经济圈"的规划方案中,从"2+7"到"2+9"的变化,石家庄成为"大北京经济圈"中唯一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具有省会优势,但距离京津大都市较远是其融入"首都圈"的困境。石家庄为了凸显在京津冀地区的优势,需要考虑以自身为核心构建远京津城市群,以石家庄为核心、分层次、跨行政区划、向东向南发展,形成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四层次""指状网络"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开发以南宫、威县、曲周、馆陶、饶阳等地为新生的次级城市核心,构建以正定、栾城、藁城和鹿泉为次级核心的"一城四星"的大都市"主辅结构",与衡水、邢台、邯郸、沧州、阳泉等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大保定"南侧清苑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文化基础厚、近邻核心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是清苑区发展的有利因素,而城镇体系不完善、行政区域间整合力度弱则是清苑区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清苑区的城镇体系必须以"三C+三子核"为框架进行构建,即将清苑区划分为区域X、区域Y和区域Z三个子区域,区域X以冉庄镇为核心构建C_1城镇团,区域Y以大庄镇为核心构建C_2城镇团,区域Z以臧村镇为核心构建C_3城镇团,在此基础上形成臧村镇—冉庄镇—大庄镇三角形发展构架,从而推动清苑区的城镇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特色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城乡融合和农村城镇化的新模式,对于地方实现特色发展和典型引领,实施基层治理创新具有重要靶向功能。围绕"多源化-差异化-依赖互补-生态系统平衡"的要素耦合与"动态化-调试化-创新化-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建构整合思路,对地方生态特色化发展进行理论阐释和政策建构。基于江苏省南京市Y镇的生态发展经验,依据"政治合法-政策合理-行动合意"的路径对该镇复合生态治理的机制进行分析,提炼出特色小城镇内生聚合发展的新模式,即特色小城镇生态复合发展应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治理的特征诉求,协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平衡关系,推动"三生"空间体系建设,促进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创新治理体系,引导城镇更新和社会有序发展。对于现实存在的结构化困境问题,需运用复合生态治理的要求加以矫正和规范,培育多源要素耦合的基础,将其重新整合最为关键的要素及对应体系,发挥内生聚合效应,重新实现新的生态均衡。  相似文献   

14.
雄安新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既有的京津冀长期以来的发展格局,在京津冀腹地促成了城市化增长点。这次行政区划变更可能是京津冀行政区划进一步变更的开始,京津与河北省的其他临界区域也可能有行政区划变更,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河北省行政区划存在的"空心拳头"问题,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保定依托近邻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可能会通过借力发展成为雄安新区的副中心。雄安新区的发展方向是设区市,要通过"分步+分区"方式强化在京津冀腹地内的影响力。在雄安新区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强化与周边行政区划间的整合,构建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避免出现"环雄安贫困带"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加快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是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结合点。通过构建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进行分析,可将河南省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层次,分别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层次的郑州和第二层次的洛阳应进一步发挥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凝聚作用和引领带动作用;属于第三层次的城市较多,其中新乡应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南阳、安阳、开封应充分发挥历史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服务业,三门峡、平顶山和第四层次的濮阳、鹤壁要依托原有产业,积极发展相关服务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第四层次的商丘、漯河、周口、许昌、驻马店要进一步壮大城市经济实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互为前提的,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现代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现代化城镇。节约土地、集约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应注重提高城市规模效益,控制适度的城镇规模。城镇化建设关系全局,影响深远。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适应城镇化进程,把握好市镇设置节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还要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首先要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规划和调节,引导各类市镇科学分工、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城市建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施各有特色的区域城镇化政策,根据城市分布现状和发展的需要与可能,重点支持和引导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特大人口迅速膨胀,产生了"城市病",治理"城市病"已刻不容缓。"城市病"是区域结构失衡、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之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影响的结果。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社会建设发展小城镇,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3种问题,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京津冀地区2007—2019年相关数据,构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对三者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勉强耦合协调、初级耦合协调之后进入中级耦合协调发展阶段;邢台、衡水、邯郸、沧州等东南部工业城市耦合协调程度低于地区平均水平,2019年初级耦合协调程度及以上城市达到10个;产业结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冲击短期内虽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影响,但长期来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质量起到负向作用,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群内部城乡二元对立、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愈发凸显。作为对传统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突破与超越,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培育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根据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政策目标,特色小镇将有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中的要素流动障碍,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群内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创建中的浙江省特色小镇,根据其空间布局的不同,可划分为中心镇、卫星镇和专业镇三种类型。可以通过产业修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三类功能的有机结合,增强城市群内部的经济社会联系,营造城乡高效互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城市群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解决好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城市群人口和经济与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小城镇建设短板突出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即:坚持新发展理念,走集约式城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为新型城镇化夯实基础;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使城镇化建设更具人文情怀;提高县城建设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