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西泽仁是一位优秀的藏族作家,平时深入藏地,生活在藏地,不仅熟悉藏地的生活,更是把自己融入藏地,可谓深度了解藏民的工作、生活、民风、思想等,笔耕不辍,创作成果颇丰。他的小说尤为令人称道。他的《大雁落脚的地方》(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出版)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藏族作者的第一本小说集。  相似文献   

2.
“中庸之道”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因此我们研究孔子,必须从他的“中庸”入手。近来许多同志多从他的“仁”和“礼”等方面着眼。有的说,他的主导思想是“仁”;也有的说是“礼”。众说纷纭,对“中庸之道”却很少涉及。无人探讨“中庸”的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因为“中庸”在人们的头脑里印象很坏,倘如搬出  相似文献   

3.
正包天仁说,人生是个抛物线,他的前半生经历了波峰,也跌到过波谷。走出谷底的他,谋划在有生之年东山再起。春风得意之时,他脚踏学、商、政三界,拥有两辆奔驰,一份全国发行1300万份的报纸。如今,46名教师因讨要200万保证金,在北京起诉他和教育部。眼下,62岁的英语教师包天仁又开始第二次创业。"我们一直认这笔账。"包天仁说,他打算逐年还清。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仁学”和“礼治”思想是其核心,曾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文化和生产活动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也为我们研究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提供了历史的本源。一、孔子的“仁学”思想在现代公共关系中的价值“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仅在《论语》中提及“仁者”,凡五十有八章,出现了105次之多,足见“仁”在孔子思想中所占地位的重要。在孔子看来,“仁”是人的本质,体现了修己爱人的自觉性。纵观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其基本…  相似文献   

5.
温海明  Benjamin M.Coles 《孔学堂》2022,(2):78-91+175-188
王阳明易学思想文本内容不多,目前学界已有论文对文本的运用重复率较高。鉴于有学者指出笔者1998年的论文没有把“良知即是易”加以深入的哲学分析,所以此文从意本论的角度,从“文”(文本)与“悟”(境界)两方面深入研讨“良知”与“易”的关系。本文基于《周易明意》意哲学的角度研讨阳明易学相关材料,力图穿透学界之前对阳明易学的文本诠释,并借助《周易明意》意本论哲学境界来领“悟”阳明易学材料与其心学哲学的内在关系,从而从意本论角度深入剖析和建构阳明心学“良知”与其易学哲学的关系。总之,本文从意本论哲学的角度,围绕文本与境界之间的张力,继承和发展学界之前从体用论角度研讨“良知”与“易”的既有成果,深入分析与阐释阳明“良知”与其易学哲学思想。以此为例,本文试图从“中国哲学”理论的角度推动“中国哲学史”相关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韩愈“道”的具体内容《原道》是韩愈儒学复兴运动的纲领性文献,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佛老相对立的“道”和“道统”说,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和伦理观念。文章一开头就对“道”的内容作了解释:“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他把孔孟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触为一体,作为“仁”的含义,从而指出,实行以“博爱为基本内容的“仁”,使一切言行符合现实的需要,就是“义”;“义”是“仁”的具体表现,由这种“仁”与“义”再进一步修行,就是“道”。一本正经的强调仁义道  相似文献   

7.
正50年前,他揭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如今,他身家千亿受各方关注,却只愿当个种田人。50年前,袁隆平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长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揭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今年9月21日,他出席在邵阳举办的关于这篇论文50周年座谈会上说:"这是一篇救了我的论文。""文革"期间,他因为这篇论文受到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即后来的科学技术部)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沈家本思想核心沈家本一生治律,同时“从事经史考证之书”,兼治经史,融经史于律。法律学识之渊博,中国法律史上鲜有能与匹敌者。翻开他的著述,举凡法律所及的方方面面,无不为其所考论。对这样的融合中西法学大家,如果不把握他的思想基点(或思想核心),就很难对他的整体思想和历史作用作出正确的评估。沈家本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呢? 通观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他的思想核心就是儒家仁政和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仁”的首创者,“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政”是“仁”的滥觞,由孔子的继承者孟子创立并系统化。“仁政”“仁学”是儒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孔子纳“仁”入“礼”,秦汉以后,封建统治者又一步步“纳礼入律”。因此,中国封建法律包容了孔子以  相似文献   

9.
张国 《东西南北》2011,(16):50-52
在有人猜测他已不做研究的时候,6月18日,89岁的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在南开大学向同行报告了他在冷原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冷原子是物理学的热门领域之一。除了回答提问时须用助听器,这位老人留给听众的印象是思维之敏捷、表达之清晰不亚于青年,虽然他上一年还大病一场,进过医院的重症监护室。2008年,86岁的杨振宁及其合作者发表了一篇冷原子方面的新论文,令同行惊讶于他的学术活力。此后至今,他已陆续发表了将近10篇论文,放在年轻学者中也属"高产"。  相似文献   

10.
韦伯有关方法论方面的论文大部分是在具体问题的背景下写成的,这些具体问题在他早期的经验著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为韦伯突破他早期所形成的法律、经济和历史思想的唯理论的樊篱所作的努力提供了佐证.在他方法论的论文中,社会学是从属于历史学的:社会科学的主要兴趣在于那些与具有确定的文化意义问题有关的方面.韦伯拒绝接受那种认为在社会科学中概括是不可能的观点,而认为普遍原则的形成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正象他在其巨著《经济与社会》中所清楚  相似文献   

11.
金健人的文学研究是先从小说结构着手的。《小说结构美学》的出版,既奠定了他文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又为开拓文学研究新领域构筑了较高的起点。他至今已发表文学论文近百篇,这些论文几乎布及全国各文学报刊,而《文学的当代困惑》、《论文学的特殊本质》、《叙述者的叙事功能》等是他新近最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研究文学理论的人,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学者型的,一是才子型的。前者以博古通今见长,后者以灵气照人取胜。金健人似乎是属于学者型的文学理论家。他的论文严谨细密,扎实丰厚,从一点  相似文献   

12.
区志坚 《阅江学刊》2009,(4):143-146
卞孝萱先生在《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中概述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的治学关意,表述国学大师治学得失,开拓研究现代国学大师的范围,提出甚多值得研究的民国学术史的课题。他虽师事有关大师,评论却不讳其失,论述观点为前人未导。该著可开拓研究现代国学大师群体的视野,不独是个人自述,也是半部民国学术史。  相似文献   

13.
<正> 1951年5月18日,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营建学系主任梁思成教授给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一封信,全文如下: 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 燕京大学侯仁之教授研究历史地理多年,搜集资料极为丰富,关于北京近郊的历史地理研究尤深。在他的几篇论文中,充分地表现了他的渊博的学识,谨严的治学方法和正确的观点。他现兼任清华大学兼任教授。他在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新儒家先驱代表人物梁漱溟认为柏格森生命哲学可以用来诠释孔子的精神生活.他结合了西方柏格森生命哲学来重新阐释儒家生活的基本要旨和特征,以不计量、非理智、直觉的方式来解释"仁",赋予给"仁"特殊的含义,并以自己的理论创新和生活实践来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儒家"仁"的生活意境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5.
一菱透浮萍绿锦池杜牧对创作,有明确的理论指导,《答庄充书》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未有主强盛而辅不飘逸者,兵卫不华赫而庄整者。”“是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是意能遣词,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认为“意”是文章的核心,“气”、“辞彩”、“章句”都是为“意”服务的。所提出的“理”和“意”是一脉相通的。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应当为内容服务。因而他的诗文大都立意显豁,主题重大,这在七绝这类小诗中也得到显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茅盾,是享有国际声望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几个国家的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极其珍贵的一部分。其中译本最多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集,而国外研究论文比较多、意见又比较分歧的则集中在短篇小说方面。不同倾向、不同流派的理论家们各自按照自己对社会现实和文艺现象的理解去解释他的作品,呈现出一幅国际间百家争鸣的局面,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包括其中和我们完全不同的观点和研究方法,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思考许多问题。在编辑《茅盾研究在国外》一书的过程中,虽辑入不少国外对茅盾短篇小说的研究论文、外文译本序跋和目录索引,但限于篇幅,未能全部入选。下面,就我们所见到的资料,谈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铃木敬夫教授在亚洲法领域的重要贡献是他建立了西方法文化和东方法文化相结合的法哲学理论.铃木敬夫教授奠定的亚洲仁学法理论的法哲学基础包括三方面内容:相对主义、宽容主义和尊严理念的三大基石.铃木敬夫教授一直在亚洲提倡废除死刑,可以说这是他倡导的亚洲仁学法理论的基本追求.他的亚洲仁学法理论的框架结构是以权力制约为主线的,包括以超实定法制约权力、以平等正义制约权力、以抵抗权制约权力、以仁爱理念制约权力、以良心自由制约权力等.铃木敬夫教授是潮汕新儒家的重要代表,是儒家倡导的典型的中庸之士、中和之士.学习铃木敬夫教授的儒家精神,就是要弘扬大学之道、要立大心、要形成忠于良心的亚洲新儒家的功夫,不断追求真理,成仁成圣,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8.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弄清孔子思想的一些基本范畴、尤其是其诸多道德范畴的真正含义,乃是正确评价其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搞好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之最基本、最关键的工作。本文旨在此方面略尽薄力。 孔子在政治上注重德教,与此相应,他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范畴体系。 一、仁 孔于所谓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仁是最高道德范畴,它是包括许多道德范畴的全德之称。种种道德范畴互相制约、互相结合,形成一个完美的全体,此即广义之仁。勿怪乎孔子不以仁自居,也不轻易以仁许人;贤如颜渊,仅许其“三月不违仁”。春秋时期,孔子以…  相似文献   

19.
张似韵 《社会》2002,62(1):14-17
引言布尔迪厄对于学校教育体系的考察可谓是不遗余力 ,他就此至少写了五本书及若干篇论文 ,①并在四十余年的研究中一再论述这一问题。他对于学校教育所作的独到阐释 ,与其整个社会学研究的广博体系与内在理路紧密联系。在他看来 ,社会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构成社会宇宙的各种不同的社会世界中那些掩藏最深的结构 ,同时揭示那些确保这些结构得以再生产或转化的‘机制’”(布迪厄 ,1998 :6)。与此同时 ,他的社会学经验研究与理论探讨也始终力图超越某些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 ,为此他使用了场域、资本、习性等核心概念。一方面 ,建构出各种…  相似文献   

20.
《社会选择和个人的价值》是本世纪最著名的社会科学著作之一。K.阿罗在孔多塞于一百五十多年以前,从为了解法国革命制宪议会的任务而进行的研究中找到了他的逻辑核心,并在与具有O.兰格和A.伯格森的“集体功利职能”的功利主义同时发展起来的规范经济学中找到了他的问题,于1951年发表了他的论文。这篇论文开创了一个研究范畴,即“社会选择”,它引出了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的大量文章。这些文章的社会意义引起了一些争论。但这些争论都是片面的,忘记了要点。现在是纠正这种情况的时候了。一、有三个理由说明社会选择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但是,这种解决对于解决社会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