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美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研究中美文化语境的差异是研究中美文化交流的基本前提。对文化差异的忽视、不了解和不尊重是导致文化交流特别是高低语境文化交流冲突和失败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两点,从高低语境文化的含义入手,分析差异的成因,找出中美高低语境文化在言语交流上的差异,最后得出中美高低语境文化成功交流的诸多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境文化的类型差异与跨文化传播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选择与互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交流媒介编码失误和交流媒介译码误读问题,这严重制约跨文化的有效传播。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历史嬗变及造成跨文化传播冲突的主要原因——高度语境文化和低度语境文化的差异,区分高低语境文化,进而做到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进入诉求对象的文化角色,考虑他们接受信息的感知方式和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使本国文化融合到他国文化中去,对他国文化产生吸引力,使跨文化在传播中多几分理解,化解差异、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3.
高低语境文化交际模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常常导致交际失误,而且令交际者困惑不解。从根源上找出造成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的因素,结合实例从交际理念、言语风格、会话方式、交际礼节和写作模式的差异五个角度分析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同时个体交际者之间也存在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交际者要以对方的文化背景为标准去理解对方的交际行为,同时能辩证地对待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跨文化广告交流给广告语境的判断和区别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与个体语境相比而言,一个时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在传播语境的影响和塑造上,对于广告活动的开展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因为广告总是针对一个社会文化群体而非个人发布信息,因而在广告研究中注意到文化的语境差别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广告语言环境的分析和研究,不但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广告创作,更有利于实现广告信息的准确交流。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霍尔的“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划分模式.分析阐述了中关两国人在会话方式、写作模式、思维模式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正是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同时,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相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差异会相互融合,这也为我们研究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低语境文化冲突及有效沟通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T.Hall提出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概念,高低语境文化造成的差异使得其信息在传播中坚守着各自特定的传播语境,从而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彼此之间难以理解、交流困难。本文以高低语境文化冲突为出发点,重点探讨在应对冲突时所应采取的有效沟通策略,并试论文化语境顺应和语境信息调适在跨文化交际的动态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简言之就是语言赖以存在、被人们实际所使用的环境。美国人类学家霍尔(Hall)把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并用高语境和低语境的不同来分析文化的多样性。在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语境和语言(编码信息)在意义传递上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骂詈语是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中西方语言中均存在骂詈语。它们除了具有一些共同属性外,又因为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特点。从顺应论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方面来探讨英汉骂詈语的异同使得交际者在跨文化语境下能够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骂詈语,动态地顺应交际语境、语言语境与文化语境,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由于骂詈语的错用而产生的语用失误,从而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性视域下,齐美尔提出距离理论,认为个体面对物化文化的巨大压力,只有通过与其保持距离才能获得救赎.对齐美尔距离的生成语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文化的悲剧性诊断和货币的现代性表征.  相似文献   

10.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语境与低语境的概念由美国人类学家霍尔首次提出。笔者试图从语境的这一角度,对比中美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并力图从社会文化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阐释产生中国高语境和美国低语境交流模式的渊源。低语境交流模式是当前国际交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学界通常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中国农民工外出打工动机。而事实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需求层次理论不能完整地解释民工个体的打工动机,必须根据不同实际做出新的审视和思考,而中国家庭本位文化则可以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选取了位于河南省南部的一个普通村落,该村打工人数多,且打工现象普遍,笔者将其称为"民工村",命名为L村。论文以文化为基本视角,分析了民工村出现的文化基础,并进一步审视打工的需求动机——缘于家庭本位文化的内在化,最后指出,打工动机的需求类型最终是由不同的文化模式规定的,家庭本位文化才是打工动机的真正文化内驱力。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已成共识的今天,关于政治、文化是否全球化的争论也渐成"百家争鸣"之势。关于文化全球化问题,持不同的甚至相反观点的人几乎也都能从马克思那里找到理论依据。笔者着重从马克思的"世界文化"理论出发,阐述了"文化相对全球化"的内涵,提出了坚持文化相对主义、重建文化秩序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江南文化精神的“在”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阐释江南文化精神,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就是江南文化的“在”与“说”。前者属于存在论问题,主要是江南自然、社会与人文的存在现状;后者属于语言本体论问题。主要是有没有人可以把江南文化的“在”讲清楚、说出来。在“怎么说都行”的后现代文化中,关于江南的“说”比关于江南的“在”显得更加重要与紧迫。以“江南诗性文化”为核心范畴的“江南美学与文化”研究,以区别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为空间背景,追溯江南文化的文化背景与渊源;以区别江南文化与齐鲁文化为区域背景,揭示江南文化的诗性与审美本质;以江南轴心期为理论基础,还原江南美学与文化的历史生成;以江南城乡差别为解释框架,探索江南城市诗性文化的精神结构,推动了江南文化从实学向美学的学科飞跃,是研究者进入江南最重要的学术配置与基本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教学,因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简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列举了交际中常见的文化差异,说明了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课堂上围绕教材内容归纳文化框架,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听力教学中融入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外文书刊,积累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看,新疆的多元历史文化区主要以地缘文化圈为特点,每一地缘文化圈都有族体和信仰文化叠合其上,形成了多元叠合的文化区形态。在当今"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被加以不同强调的情况下,重新思考被忽略的"地缘文化",或许对理解新疆的多元文化生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法兰克福学派中最先涉及且发展出一套完整的通俗文化理论体系的思想家是洛文塔尔。与阿多诺相比,洛文塔尔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大众文化研究方法:站在批判理论的立场上,运用文学社会学的方法来剖析通俗文化问题。他对通俗文化所作的"跨学科研究"与其立场和方法论预设紧密联系。洛文塔尔沟通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研究方法,将批判理论与文学社会学方法相会通与融合的尝试开创了通俗文化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在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历史上由于经济生产方式的不同等原因形成的新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民族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文化变迁、文化认同上的差异都影响着新疆的民族关系。高举启蒙大旗,弘扬启蒙精神依然是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共同文化基础,要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分析当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积极的、健康的、有鲜明特色的、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培养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高校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皇室后裔赵宧光买山葬父,隐居寒山数十年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太湖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线索。在赵宧光的出身及其隐逸文化的背后有着南渡文化的深刻背景,以此为文化地标,由宋室南渡追溯到泰伯奔吴,当可寻找到破解吴文化与越文化的异同、吴地文化缘何由尚武转变为崇文以及"天堂"的由来和蕴意等等诸多谜团。"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主张把人类之爱推之于自然万物,提倡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在尊重"自然的尊严"的前提下赢得人类自身的尊严。当代人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呼应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的人格精神和"天人合一"的兼爱思想,检讨了现代文明中人欲横流的人格缺陷和"战天斗地"的畸态文化,标志着人类社会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太湖地区将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更加深广意义的文化地标。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文化研究对大众文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负面评价到正面评价的过程。西方的大众文化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在中国独特的历史和现实语境中,大众文化显示了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即非完全的商品性、受限制的大众性、初步的文化民主性、有限的政治性。它们构成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