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从根本上规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标识和通俗表达。因此,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理念,推进其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使之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相似文献
2.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依法治国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我们党治国理政之中,形成共生同构和良性互馈关系。要充分发挥法治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引导、定型、保障作用,弘扬法治精神,确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精神成为贯穿"三个倡导"的基本遵循;推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习惯,增强民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获得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系统支持、全面保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和彰显,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共同
遵循的一种价值追求、判断是非的标准和鉴别美丑的规则。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集中、稳定的表现形式和
载体就是大学精神。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大学精神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但都
必须符合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内涵,同时要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做出贡献。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出发,可以尝试从三个层面来重新界定和理解大学精神的意涵。大
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是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又要在“四个融入”中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精神是“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这一精神是学校在半个多世纪
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练和传承下来的,经历了孕育期、发展期、形成期三个阶段,是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价
值导向等元素的概括、总结和升华的结晶,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刘湘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47-49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此,全社会都要努力关注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遵循灌输原则和结合原则,努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师资建设、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三方面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不断优化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媒介环境,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内蒙古农业大学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宣传思想工作要求,紧扣"中国梦·尽责圆梦"这一主题,在师生中扎实开展了"担当尽责,兴校圆梦"、"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敦品励学,成才圆梦"三项教育活动,活动贴近实际,力求实效,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和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首要战略任务就是要践行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全社会成员都要树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积极更新载体,利用微博的优势。微博所具有的独特的教育功能,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新的途径,为解决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问题提供便益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王明铭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42-2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保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要让大学生不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在行动之中,就不能进行强迫的灌输式说教,而应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隽利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
新时期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要求树立法治信仰,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正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被社会大众所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是公民道德的重要体现。同时,以德治国的核心在于公民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树立法治和德治的理念,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联系,是新时期治国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周春燕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建设能力和实践方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现实境遇与社会网络化、泛商品化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待进一步理论凝炼有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完善各项社会制度,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根基和社会基础,努力营造知行合一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杨苗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3-10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任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个认识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三个倡导"的逻辑关系;如何理解"三个倡导"的具体内容等,这些都是我们亟待在实践中不断解决的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11.
江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42-44
发挥实践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应从营造培育氛围、校园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引领、社会实践等方面着力,做到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坚持不懈推动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12.
西柏坡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也深刻体现了中国人民企求洗刷百年屈辱,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文明社会的顽强信念。西柏坡精神是中国精神在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的集中体现,深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政治情怀。西柏坡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文化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育资源和理论依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为根基,必须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价值观,必须借鉴传统社会培育价值观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层次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群体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多样性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的各种关系,可以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乔斐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摘要(Abstract):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发挥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乃至个人的多方联动作用,同时,也需积极地发挥这些具体领域的内在驱动功能,以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立体的培育模式。因此,笔者提出构建学校的宣传教育、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引导优越的社会氛围和提高大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在内的多维培育模式,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大合力,进而推动高校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哲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得到启发和升华,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是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服务运行机制,做好制度保障工作,是做好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和坚石.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诸种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三个方面的整体性内涵:一是在外部形式上呈现为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之间两两互为主客体的价值关系结构;二是在内部范畴上呈现为不同层面的各个范畴之间隐含的特定排序及其生成逻辑;三是在总体方法论上呈现为贯穿始终的实践指向原则.只有以此三者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更好地避免片面化、碎片化、口号化的风险,进而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理论张力基础上,促使其向一切可能的更新与完善保持敞开. 相似文献
18.
宋俪超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德育的内涵与外延,并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为新时期的中学生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即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生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生德育在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制度设计与优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树立先进的德育理念、坚持德育内容为王、注重学生品德形成过程、建立健全德育制度、优化德育环境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生德育的五个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关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性问题,培养大学生遵循并认同核心价值观,既是建立其完善人格和塑造心理品质的最佳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探索并寻求合理的路径,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价值观,需要从理论的认知出发,辅之外部的环境陶冶,并根据个人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促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衍化成自觉的行为意识。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抵御西方价值观渗透、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防范市场经济负效应是当代中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重要实践根基。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念的科学内涵及其总体性、开放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践行的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亟需践行一个系统工程、重点工程,以之回答和解决"中国公民生成问题"、"建设美丽富强中国的问题"、"公有经济发展问题"、"民主政治建设问题"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其当代践行的最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