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SVAR-H-SV模型构建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以此考察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变动特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分析表明:1)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明显高于价格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且在金融去杠杆政策实施之前二者的走势呈现上下交错的波动特征,在金融去杠杆政策实施过程中,二者则呈现同步上升的趋势特征。2)数量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较强;而在经济新常态时期,数量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则相对较为微弱。3)价格型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变量具有短期促进、中长期抑制的影响特征。因此,央行在完善利率传导机制、促进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到价格型转型的同时,还应在保证货币政策调控的灵活性的基础上,加强与市场沟通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和规则性。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3):139-146
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作用受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以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这一理论所带来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价值、收入与现金流效应,追逐收益效应以及政策透明度效应三个子渠道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则通过阻碍三个子渠道发挥作用,从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风险承担渠道的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在我国银行业存在着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且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会削弱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并完善了有关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行为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并对我国经济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呈现出如下特点:1、存款数额巨大,且增长迅速;2、储蓄存款存量中有一定虚假成分;3、人均占有储蓄存款的数额不高;4、储蓄存款占有量的差距扩大并迅速向城镇居民和高收入户集中;5、近半数存款掌握在20%的储蓄高拥有者手中。正因为如此,使得较低的人均储蓄存款使对居民储蓄的各种乐观宏观经济效应预期大打折扣,储蓄存款的过分集中使旨在挤压储蓄、扩大内需政策的力度受到限制,而城镇居民应付未来的不确定性支付风险,和城乡居民均把资金的安全性置于其增值性之上的储蓄动机导致通过降息分流储蓄存款的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并最终影响既定产出和价格目标的传递途径和作用机理.一国宏观经济调控需要高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应的基础上,探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增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以希克斯—汉森模型为基本的分析工具 ,根据欧元区各国的经济政策及发展状况 ,对 IS曲线和 LM曲线进行模拟 ,由此分析得出 :欧盟采用统一的货币政策 ,对德国、法国等国的产出、利率影响不同于对葡萄牙、意大利等国的影响 ,即产生了不对称的经济效应。产生这种不对称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货币政策在各国的传导渠道存在差异 ;二是货币政策在各国的传导速度不同。另外 ,这种经济效应的不对称 ,会导致生产的专业化、贫富差距扩大等后果。随着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以及欧元区各国金融结构的趋同 ,这种不对称会逐渐消失 ,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政策房地产行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准确地认识货币政策效应,必须深入到行业层面具体探究货币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本文将房地产业作为耐用消费品的代表,同时选取一些非耐用消费品代表,通过比较研究,重点测度中国货币政策房地产行业效应。研究发现,利率和货币供给量对房地产行业(耐用消费品部门)和非耐用消费品部门的冲击在模式、时滞和力度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货币当局应根据不同部门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预期与货币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认为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越来越强,其预期也正在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从而使货币政策收效变难。要提高货币政策效应,就必须准确披露政策信息,取信于民;利用信息优势,正确引导经济主体预期;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对其预期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检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显著,当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经济形势不明朗时,固定资产投资水平降低;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投资区域和不同投资领域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骆祚炎 《学术研究》2013,(1):67-74,159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资产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加重要。在我国居民1995—2010年的季度资产结构中,住房资产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储蓄资产次之,证券资产和社保资产所占比例很低。状态空间模型的季度分析表明,我国人均总资产的财富效应微弱,住房资产财富效应高于金融资产财富效应,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基本为"负"且波动性较大。为提高居民资产的财富效应,货币政策要强化逆周期干预并对资产价格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要重视房地产价格。为此,货币政策需要强化研究引起资产价格波动的先行指标,并重视经济体系杠杆化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居民消费虽然属于居民个人的行为,但是其对宏观经济的效应越来越明显。对居民消费的宏观经济效应的分析,要从再生产的整个过程的运转、居民消费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居民消费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等方面来认识,全面系统地评价居民消费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弱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原因复杂多样。就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来说,由于中国资产市场发展水平、社会体制完善程度以及国民财富结构和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存在阻滞。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方法对中国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价格虽然可以影响消费和投资,但是消费的财富效应和投资的托宾Q效应都很不明显,以致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在我国不够通畅。因此,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疏通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尤其是疏通股票市场渠道,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4.
消费适度增长的涵义及其宏观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适度增长包括合理消费率的形成和消费结构的不断提升两方面 ,即消费升级和消费补短并存。消费适度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循环 ,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1 990~ 1 992年促进经济回升时期的货币政策引发了 1 993年的经济过热 ;1 993~ 1 996年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成功地治理了通货膨胀 ,但出现了经济萎缩的迹象 ;1 997年至今 ,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没有从根本上改善通货紧缩的状况。文章通过对 1 990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整体评价 ,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发展与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存在性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的结论,但是对于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原因,国内学者有很大分歧.基于此,文章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出发,论述了我国金融体制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针对这种原因,笔者提出相应的有关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货币信用关系渗透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而使金融业具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达到了足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因此 ,以调节货币总量和结构为目标的货币政策 ,就成为最关键的宏观经济政策。 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管理逐步转向依靠市场配置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 ,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正确的货币政策及其有效的调控机制已成为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回顾 90年代我国货币政策目标 ,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 1 …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维宏观数据信息集测度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并结合中国上市民营企业财务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不同融资约束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下这种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会显著减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并且导致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上升,而且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严重,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规模的抑制效应越严重,对民营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正向影响越显著。因此,政府应采取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不利影响;民营企业应聚焦主业,进而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期能够获得良好的债务融资机会,最终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战后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逐渐加强。本文介绍了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所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 ,研究了宏观经济调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演变过程 ,并对新形势下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间的协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常,当实体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时,基于货币数量的调控更有利于平抑经济波动;反之,当压力主要来自于金融系统时,基于价格的调整则收效更佳。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宏观经济稳增长和金融系统防风险的双重压力,这也使得有关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配合使用,共御经济金融风险的探讨成为了货币研究领域内的重要议题。鉴于此,本文将资产价格要素纳入至货币政策规则框架,构建了含有货币数量和利率价格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据此系统地对比了不同货币政策调控范式对经济下行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经济行为的调控力度最大,混合型次之,数量型最小,但纯价格型规则存在着较高的机会成本,特别是在平抑产出和资产价格波动时会引起通胀层面的不确定性,不宜用于平衡多重调控目标。相比而言,倘若对利率在混合规则中所占的权重进行调整,构建"价主量辅"式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更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增长和金融系统防风险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