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立波 《北方论丛》2001,4(4):67-73
《红楼梦》的创新价值,继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之后,令人瞩目。然而,《红楼梦》高居古代小说的艺术峰,并非平步青云。曹雪芹是在吸取了世情小说以及其它流派小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而继往开来的。考察作者所处时代的小说创作时尚,我们发现:从小说家的心理特征、小说结构特征、到小说情节特征,都反映出作者对当时小说创作时尚的随顺与超越。在对清代小说创作大潮的趋同中,求新求异,才是《红楼梦》“异军突起”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这部杰出的古典文学名著,不仅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手段也同等高超绝妙。思想性同艺术性相得益彰,可资今天小说创作借镜之处甚多。这几则随笔,拟就《红楼梦》的艺术手法,谈几点读后的心得,和《红楼梦》爱好者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3.
论《红楼梦》的梦幻艺术李广华《红楼梦》以梦幻始,以梦幻终,用奇特的梦幻手法表现出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因此,研究《红楼梦》的梦幻艺术,对于揭示《红楼梦》作者的创作思想及审美意蕴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来源。在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诗意美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诗意之美的追求,是《红楼梦》较之其他古典小说在审美理想上的一个独特之处。《红楼梦》的诗意之美是曹雪芹将追求“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传统诗歌的艺术精神创造性地融汇于小说创作实践中的成功尝试。主要体现在意境营造的虚实相生、人物刻划的复层面组合和情节结构的空白效果等小说全局的整体建构上。含蓄深永的诗意之美不仅构成了《红楼梦》独有的艺术风貌,而且大大提高了它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5.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而为中国传统小说所缺乏。直到明清长篇小说的创作,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而《红楼梦》则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顶峰。这两部巨著之间颇有渊源。  相似文献   

8.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9.
刘荣林 《云梦学刊》2013,(6):101-109
《红楼梦》有一个突出特点是诗言志歌抒情诗词情意浓,塑形象创意境尽从诗词出.《水浒传》、《西游记》等诗词歌赋非小说化行为非常严重,而《红楼梦》诗词歌赋创作则几乎没有这样的问题,它自然天成,而成为《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为《红楼梦》诗意美意境、诗化小说的创设、哲理的表达、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构成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渲染环境和制造气氛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形成了《红楼梦》的经典和优秀,进而成为小说的摹本.  相似文献   

10.
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压卷巨制.《红楼梦》又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与作者曹雪芹同时代的评论家脂砚斋说:“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曹雪芹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人们通常称为“红楼梦诗词”,其各体兼备、寓意深邃,具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红楼梦诗词或为了深化主题,陈述此书立意之本,或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或描绘周围环境,烘托故事氛围,或预示大厦将倾,家运消亡的悲剧结局…….作者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思想见解、精湛的艺术手法熔铸出一种独特的诗的境界.这些诗词一直成为“红学”领域研究和探求的重要课题.诸如:其中内容之一,就是《红楼梦》诗  相似文献   

11.
浅析《红楼梦》里的“梦”黄燕尤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文学艺术峰巅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早以它精湛的艺术赢得了世界声誉。《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之一,正如小说标题所提示的,是全书贯穿了一个“梦”字。可以说,小说以“梦”的形式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把理想与现实,梦幻...  相似文献   

12.
论小说家的智慧冯军胜小说这种似生命的存在,要获得恒久的价值,如中国的《红楼梦》、美国的《老人与海》、俄国的《安娜·卡列尼娜》、法国的《红与黑》……无疑需要小说家的创作拥有巨大的智慧。或者更简单他说,小说创作是智慧的生产。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解读者蜂...  相似文献   

13.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浅谈《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孟祥中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它的艺术成就居中国古典小说之首,已是众口皆碑。《红楼梦》的艺术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蜚声文坛,这是因为它在《水浒》、《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小说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向前...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市人小说”“世情书”与<红楼梦>》(载1986年第3期《社会科学战线》)一文里,我们从史的源流探讨了《红楼梦》作为“人情小说代表作”有异于“世情书”的基本特点,但是,仅仅借用“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这句评语,还只能说明《红楼梦》在“人情小说”创作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并不足以概括它的特殊的“情”的境界的创造。可以说《红楼梦》还在手抄本阶段,就有人开始从“情”方面阐发作者的创作宗旨了。  相似文献   

15.
蔚然  文革红 《江汉论坛》2003,(2):112-114
《红楼梦》取得了中国古代小说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历来为评论家激赏。然而人物容貌描写却存在明显的不足。《红楼梦》中人物容貌描写沿袭前代小说,以“只见”引出骈偶句,生硬插入文中,阻断行文的流畅自然,而且描写时大量袭用陈旧意象,缺乏个性特征。虽偶有精彩之笔,但前代小说中也不乏此例。因此《红楼梦》人物容貌描写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作品整体艺术成就相比,可谓碧玉微瑕。  相似文献   

16.
宝玉等人命名与康熙帝位关系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为“满纸荒唐言”之作。其荒唐处有二,一是宝玉原型的身世遭遇及他为顺治之位的真正继承人这些史实内容并无确切的史料记载,对局外人来说自然会显得荒唐透顶;二是作者为了将这些犯朝廷忌讳的史实披露出来,不得不采取了违背小说创作常规的谜语手法,这对于那些习惯于用读普通小说的思维定式来读《红楼梦》的人来说自然也会感到荒唐可笑。总之,《红楼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其它任何一本小说所不具备的荒唐性。因此,判定人们对《红楼梦》的解读是否符合作者创作底蕴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研究是否让人产生荒唐感。当然,这并不是说,凡是让人产生荒唐感的《红楼梦》研究便一定是符合作者的创作本意,而是说,不让人产生荒唐感的研究决不可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相符,荒唐性只是判定《红楼梦》研究是否与作者创作本意相符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谷宇 《兰州学刊》2012,(6):210-212
张爱玲和白先勇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家,他们在小说的创作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二人都擅长人物描写,并通过景物、衣饰、生活用具来设置时代背景,表现人物身份、地位以及个性特点,都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艺术,受《红楼梦》影响很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直观、最直接的外在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论文立足于小说文本,从文化学研究视角切入,探讨明清小说命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重点阐述明清小说命名与民俗文化、科举文化、避讳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三言”、《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折射出寄名、七夕“乞巧”等民俗文化;《女举人传》《女开科传》等小说命名包含科举因素,《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以金榜、题名录形式设置“榜”式结构的小说更是与科举文化密切相关;《水浒传》《红楼梦》《七侠五义》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避讳文化,“避讳”对相关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太太》作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在意识流技巧方面引人注目并且已获得了大量理论阐述,然而,当我们把它置于跨学科视野中进行审视时,不难发现,小说大量借鉴了文学以外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试图探讨《达洛维太太》对复调音乐的对位技巧、影视艺术的蒙太奇手法以及绘画的“瞬间印象”技法的借鉴和吸收,以期更为全面深入地读解其现代主义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卢仙娥 《理论界》2014,(10):130-133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女性小说。作者曹雪芹不仅描写了许多女性人物,为她们创作了这部小说,而且以"女娲补天"神话开头,男主人公贾宝玉还具有女性化的色彩。《红楼梦》基本上维持着"女尊男卑"的思想,但是对女性却又有否定的视角。本文根据贾宝玉的"女儿观",对《红楼梦》女性的对立视角以及其原因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